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房新玉  闻道秋  张秀梅  李娜 《现代测绘》2006,29(6):36-38,48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地形图的坐标系变换,需要把中央子午线为L1的坐标系的地形图转换成中央子午线为L2的坐标系的地形图,称之为地形图投影变换。目前许多地形图是以电子地图形式存在的,是通过AUTOCAD软件形成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适用于AutoCAD中地形图投影换带的方法:相似变换法。即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相似变换原理,对AutoCAD中的地形图进行平移,旋转,缩放变换,最终将其变换到需要的坐标系内。  相似文献   
12.
PET前端电子电路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小PET前端电子电路中信号的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本文设计了一个二阶无源RC滤波器.用HSPICE、MATLAB对实验数据做了仿真与分析,实验表明该滤波器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电子电路可以大幅地降低系统的成本,有助于提高图像重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陕南秦巴山区胡蜂爆发伤人事件,主要分布于安康山地丘陵地带。2005年春暖高温和夏凉多雨的气候条件,对该地区胡蜂大量繁殖比较有利,胡蜂越冬休眠期缩短9-12 d,春季胡蜂始见期提前20~30 d。春暖夏凉是自2002年以来安康胡蜂连续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李娜 《陕西气象》2007,(1):41-42
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是用于自动完成雷达控制、监测、数据录取、处理和生成各种气象产品的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使用简便,但存在一此不稳定性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每一次探空资料的完整准确,观测员应注意以下问题。1放球前1.1仪器准备放球的准备工作非  相似文献   
15.
林旭  刘静  刘海金  胥勤勉  修方睿  李娜 《地质学报》2023,97(10):3438-3455
自剥蚀地貌中形成的剥蚀产物搬运到沉积区或汇水盆地沉积下来的过程,称为“源-汇”系统。从这些“汇”中识别“源”的信息,结合地层的沉积时代,约束黄河的形成时代、水系格局演化、流域内构造运动以及环境变迁成为黄河水系演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时至今日学者们对黄河何时出现的认识并不一致,存在“中新世内流黄河和中新世外流黄河”之争。为了解决这些争议,我们运用大河物源示踪研究中新兴的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方法,对黄河中下游沉积物开展碎屑钾长石Pb同位素分析(n=378),将其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夏板块已报道的碎屑和基岩钾长石Pb同位素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钾长石Pb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台湾岛是中国东部陆架海中新世地层出露最齐全的地区。因而,我们将黄河中下游与台湾岛中新统的钾长石Pb同位素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之间不存在物源联系。结合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南黄海盆地和东海盆地中新统的物源示踪研究结果,说明黄河物质在中新世未流入上述盆地。总体而言,中国北方中新世的构造活动控制了黄河的演化过程,导致其此时处于分段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生活栖息的亚洲象群一路北上进行了夜间位置监测方案的设计及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方案的监测需求,包括夜间象群识别、实时动态位置更新、迁移路线绘制、路线及安全研判等;其次,介绍了方案的软硬件选型,主要以无人机结合红外相机为主;然后,讨论了方案设计,包括悬停高度、飞行设计、监测点衔接、识别、测量及交接等操作;最后,通过实践及结果分析得出,采用无人机结合红外相机的夜间位置监测方案,能有效实时识别亚洲象群,及时更新位置,绘制路线,提前预判象群行进路线,为象群迁徙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西藏西部日土县城以南-拉梅拉山口一带的花岗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所有样品铝饱和指数A/CNK集中在0.76~1.0之间,为准铝质类型。CIPW标准矿物组合为Q+Or+Ab+An+Di(或C)+Hy。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出右倾缓倾斜型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富集并出现较强的分馏作用,重稀土元素无分馏-轻微分馏。δEu在0.56~0.99范围之间,属于铕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出现分化,富集Rb、Pb、Th而亏损K、Ba,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明显亏损。获得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79.4±0.4Ma、 81.0±0.5Ma和81.3±0.5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和岩浆振荡环带特征及Th/U比值,上述年龄结果可代表岩石的结晶年龄,表明该套岩体为晚白垩世侵位的大型岩基。两件样品的锆石均具有正的Hf同位素初始比值εHft),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分别介于547.5~658.0Ma、523.4~710.2Ma之间。分析认为该套岩体的物质来源应该为富角闪石的下地壳,可能为幔源岩浆首先侵入到地壳基底岩石中形成新生地壳,然后在温度约为700~800℃之间、压力<8kbar且富含流体的影响下,这种既有新生地壳又有古老基底地壳构成的混合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这一结论与野外宏观露头上岩体中大量发育暗色微粒包体等直接岩石学证据相佐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及岩体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该套花岗岩体应该形成于洋壳闭合时的碰撞造山过程,其形成与侵位与北侧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的构造演化有成因上的联系,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碰撞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历史地理视角下丝绸之路空间格局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标  李娜  陆玉麒  周颖  李玉良 《地理研究》2022,41(11):3069-3087
已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学界对历史文化资源于今日发展影响的关注,然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托和出发点,丝绸之路相关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理解全球的关键。运用OLS、Logistic回归等手段,定量探讨了丝绸之路路线的形成动因以及其对历史及当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分布总体处于波动状态,在以罗马、长安、大都为代表的交通网络起始点以及撒马尔罕、塔什干为代表的内线重要中转枢纽处密度数值大幅提高。② 作为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路线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理因子,主要倾向于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这一点在中亚复杂山地地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通畅,对当时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同距最近海岸距离、纬度、历史文明指数等指标一道构成了古代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④ 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对今日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难以否认的支撑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每增加1%,所在区域夜间灯光指数增加0.373。本文通过横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的探索能够很好地提供差异化理论视角和技术手段助益,为相关研究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证明。  相似文献   
19.
甘孜-理塘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巨型造山带中,是三江金矿床的典型代表,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系统。多期构造活动有助于区内深源分散金元素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沉淀,为成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介绍了甘孜-理塘金矿带错阿、西冲农、嘎拉、雄龙西和曲开隆洼这5个典型矿区的矿床特征,各矿区共计获得的9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值,总体显示为92~88Ma,34~26Ma,17~15Ma和8.1Ma共4个年龄组。4个年龄组均较好的体现了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活动及其时限,不仅为该地区提供新的年代学数据,也为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通过定量计算,得到本区不同地段的隆升幅度和隆升速率。隆升幅度分为3个量级,即5405m,6023~6272m和6519~6576m。隆升速率变化于0.07~0.81mm/a之间,大致可以分为4个量级,即0.07mm/a,0.18~0.24mm/a,0.32~0.43mm/a和0.81mm/a。两者均具有不同的量级,显示本区差异隆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质矿产建库数据资料涉及众多来源、多种存储格式、不同语种和多级尺度,保证建库数据质量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在全面分析国外地质矿产数据与资料特点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标准规范、质量控制机制和质量检查方法。通过应用表明,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的质量控制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推广性,在国外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