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1.
采用拱星包层物质轴对称分布的模型,计算了Mira星拱星包层的物质分布和速度场分布,并通过解统计平衡方程得到了OH18cm的四条谱线的反转区.模型假定辐射压来自中心星和尘埃本身的辐射.计算中考虑了中心星的辐射、OH分子与电子的碰撞、尘埃本身的辐射和微波背景辐射等抽运机制,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了观测到的OH脉泽的径向分布和角向分布等性质.  相似文献   
12.
流沙固定过程中土壤-植被系统演变   总被引:54,自引:27,他引:27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沙坡头段,全长45 km,年降水量186 mm;流动沙丘相对高度20 m,以每年4 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6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几十年的土壤植被系统演变正影响着整个防护体系。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向钙积旱成土发育,地表生物结皮发育;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影响现有防沙固沙体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不同微生境和种植方式下固沙植物油蒿(Artemisia 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叶片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的测定,研究了该区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差异及其季节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气候因素对植物δ13C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δ13C显著高于油蒿(P=0.003),即柠条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油蒿.在生长季内两种植物δ13C变化因种类及种植方式不同而异,除混种柠条的δ13C在整个生长季呈降低趋势外,单种柠条、单种油蒿和混种油蒿的δ13C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7月份达最高值,即水分利用效率在7月份达最高.油蒿和柠条的δ13C因生境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引种圃的油蒿和柠条的δ13C分别低于水分平衡场;水分平衡场内单种柠条的δ13C高于混种,油蒿则反之;植物叶片含水量与δ13C的变化呈相反变化趋势.两种植物的δ13C逐月变化量(Δ13Cm)与气象因子的响应程度因其种类而异,其中油蒿Δ13Cm与月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和水汽压负相关,与温度正相关,但均未达显著水平;柠条叶片Δ13Cm与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柠条生长对温度敏感,而油蒿则对水分和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4.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33%和147.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对S140中的红外源用北京天文台1.26米红外望远镜进行了近红外测光,获得了J.H.K三个波段的流量值,并利用红外天文卫星及地面红外和亚毫米波观测资料作了光谱综合分析,得出光谱斜率、红外光度和红外源的壳层结构。 本文还结合CO及NH_3等观测结果分析了红外源成协气体的供热,除了通过尘埃的作用,中心源还可能通过激波对气体输入能量;我们还讨论了外部热源及光电过程和宇宙线的加热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用切仑科夫射电谱线发射机制解释分子云的非热发射谱线。相对论电子在某种粒子数反转布居的分子云中穿行时,可以产生具有反常强度比的微波发射谱线。对与超新星遗迹成协的Ⅱ_(?)类OH源的非热平衡发射谱线所作的计算表明,这种非热辐射机制可能成为解决天体脉塞理论困难的一种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特征与植被生长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地下水采样和分析数据, 从空间尺度上, 讨论了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水盐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植被生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额济纳三角洲矿化度总体由西南向东北升高, 东河SO42-浓度下降, 其他离子增加, 西河离子浓度都呈上升趋势, 河道剖面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水盐特征; 终端湖盆为本区高矿化度地区; 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 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地区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11,他引:19  
微生物结皮与土壤水文过程的关系一直是微生物结皮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热点问题。文章对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结皮在降雨入渗、水分保持和土面蒸发等土壤水文过程中的功能, 总结了微生物结皮土壤水文学研究中的各种观点, 针对不同观点之间产生的争议, 作者认为微生物结皮的时空特殊性、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是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最后, 从试验方法和研究目标上对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