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81.
王鹏  李志军 《海洋预报》2002,19(4):67-72
文献检索是开展一切研究和设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工作进程起着重要帮助作用。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丰富,快捷的网上全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渤海海相关全文资源,通过系统整理,筛选,分析,归纳出了1994-2001年渤海海冰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为了使科技人员准确有效地获取资料,对网上资源的相关期刊源,科研机构及其科研领域的状况做了归纳介绍,以便各研究机构,领域的交流和资源共享。本文能够对渤海海冰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有个总体认识,对科技人员的网上可持续资源利用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82.
雄村式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概 况 雄村铜(金矿)是新近发现的超大型铜(金)矿,由作者负责勘探工作的实施,迄今完成近7万米钻探工作量.Ⅰ号矿体勘探报告已经通过评审,Ⅰ号矿体于2007年10月完成勘探,正在编写报告."雄村式"铜金矿主要分布在日喀则弧前盆地的谢通门县-日喀则市一线.该区是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南部,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壳地体基础上发育的冈底斯南缘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与昂仁-日喀则中-新生代弧前盆地转换部位.地层以一套早侏罗统一始新世的沉积-火山岩建造为主,主要为一套含火山物质的陆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火山碎屑岩.由于受早期板块俯冲和后期板块碰撞作用的影响,岩浆活动强烈,早中晚侏罗世、白垩世、第三纪均有岩浆活动,其中与成矿有关的主要为中晚侏罗世和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形成与以上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金矿(如雄村铜金矿、洞嘎金多金属矿、洞嘎普-普钦木铜金矿、则莫多拉铜金矿).  相似文献   
183.
李志军 《冰川冻土》2003,25(Z2):279-280
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将海冰走航调查列入正式项目, 为海洋调查的一部分.为此, 根据渤海海冰和内陆河冰调查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设计、组合和加工了可视技术\, 冰层厚度变化过程测试技术和温度测试记录系统.  相似文献   
184.
渤海和北极海冰组构及晶体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一年冰的组构和晶体结构表现出的冰的非连续生长速率使得冰层底部具有气泡含量不同的许多分层;静水生长的灰冰具有典型的粒状冰和柱状冰;融化-重冻结冰和重叠冰具有特定的晶体结构.位于北冰洋72°24.037'N,153°33.994'W,长2.2m的冰心样为三年冰,并且发现其内有一种新的晶体类型,定义为碎屑凝聚冰.由位于北冰洋74°58.614'N,160°31.830'W,长4.86m的冰心样的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它过去为冰脊,后经融化-冻结改造形成冰丘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5.
利用南极中山站附近固定冰不同季节的温度垂直廓线,冰芯盐度、密度数据,基于Cox等发展的冰内孔隙率计算方法,获得冰内孔隙率的垂直廓线。再通过建立分布参数系统最优控制模型,优化辨识在无热源条件下冰内温度垂直廓线对应的海冰导温系数。通过比较7种冰导温系数同孔隙率的关系,选择出海冰导温系数和孔隙率的最优关系式。用该关系式对同一地点不同年份的海冰进行温度垂直廓线计算,比较辨识的导温系数同孔隙率的关系相对于前人理想海冰模型中的导热系数、比热等公式计算对应条件的海冰垂直温度廓线的优势。两种计算结果说明,辨识得到的关系所引起的偏差在趋势和量级上同理想模式计算的结果相同,但辨识得到的关系更简洁,且更具有物理背景。  相似文献   
186.
夏季北冰洋浮冰-水道热力学特征现场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首次开展了浮冰-水道热力平衡的现场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温低于0°C,调查区域正从消融期向生长期过渡,至8月23日水道逐渐封冻。之后表面薄冰的反照率为0.46(±0.03),水道内水温垂向梯度逐渐减小,水道内和冰底的水温逐渐下降。至8月底,浮冰底部的生消达到平衡;侧部仍处于融冰期,对应的平均融解潜热通量为19(±6) W/m2;对观测区的海冰而言,至8月下旬,相对于底部和表面的生消,侧部融化对其物质平衡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87.
188.
青藏东缘昌都-思茅构造带中新生代陆内裂谷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三叠世末,三江联合地体形成,昌都—思茅构造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堑垒相间的古地貌、具双峰式火山岩的火山-沉积组合、显双峰特点以及普具伸展因子的岩浆作用等显示,其在晚三叠世至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陆内裂谷作用。裂谷岩浆活动主要为两侧火山地堑发育的双峰式火山活动,同期的岩浆侵入活动也呈双峰态势。岩浆喷发活动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其中东部江达—云岭—绿春地堑带,因局部出现洋壳而具有陆间裂谷性质;岩浆侵入活动自印支晚期向燕山期具有规模减小、范围增大的特点,到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中央地带也发生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中央热隆带。岩浆侵入活动具有明显继承性,由于昌都—思茅地体两侧于晚海西期至中三叠世发育陆源岩浆弧,岩浆岩在岩石化学上或多或少显弧岩浆特点。陆内裂谷作用在中生代经历了火山-地堑、陆内岩石圈挠曲凹陷演化阶段。裂谷作用持续到了新生代。  相似文献   
189.
针对稻城地区地质找矿现状,在以往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之上,运用RS和GIS技术对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多源地学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空间分析手段,把各种证据图层综合叠加,从而达到对成矿信息的综合,指出有利的矿产资源远景区,为勘探者和决策者进行勘查规划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0.
于淼  卢鹏  李志军  石立坚 《极地研究》2018,30(3):329-337
基于七景北极Radarsat-2 SAR图像以及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走航期间利用船侧录像观测获得的平整冰厚度数据,通过灰度共生矩阵计算纹理,确定了最适合反演海冰厚度的纹理参数。并分析了海冰厚度与纹理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纹理反演海冰厚度的可能性。选取了最合适的纹理特征进行拟合,并利用所得经验方程进行反演验证,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13.7%。与传统的仅依靠后向散射系数反演海冰厚度进行对比,新方法的误差更小,证明了纹理特征反演冰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