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82.
本文首次报道了侵位于狮泉河蛇绿岩(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的具有OIB性质的辉绿岩以及赞岐岩型的高镁闪长岩。其中闪长岩具有较高的TiO_2、Y及Yb含量,较低的Sr/Y比值和La/Yb比值,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赞岐岩以及前人报道的同期洋内初始俯冲成因相关的高镁安山岩性质一致。辉绿岩富LREE,高Zr/Y、TiO_2/Yb和Nb/Yb比值,Nb、Ti负异常,Pb正异常,表现出了俯冲带相关的OIB性质;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辉绿岩脉的成岩年龄为163. 7±0. 54Ma(MSWD=3. 8),且该年龄与前人报道的160. 8±2. 3Ma的高镁安山岩年龄较为接近。综合分析本文及前人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相关数据,认为狮泉河辉绿岩和闪长岩同时形成于洋内俯冲的初始阶段。这种岩石组合与太平洋IBM岛链初始俯冲的岩石组合相似,但该OIB成因机制中俯冲作用与地幔柱之间的相互关系仍需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3.
短期水文气象资料估算哈尔滨至同江冰厚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估算松花江干流哈尔滨至同江段相距660 km的河冰厚度分布,用松花江干流短期实测水文和气象资料,在静态水域斯蒂芬冰厚计算公式基础上,引入水流流速的动能效应。假设河流内水流量相等,建立流速同河流宽度的简单关系,估算了一些调查断面的冰下平均流速;用地表温度资料,对干流域内缺少气象资料的调查断面,在证明结冰期间属于同一天气系统的前提下,用距离平方反比法进行空间插值。最后获得松花江干流河冰厚度统计关系式。用计算的哈尔滨至同江河冰厚度与有限的实测数据比较,发现该方法能够体现人为调节流速对冰生长速率的影响,对计算长距离河冰厚度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寒旱区浅湖冰封期分层动态与其对湖泊新陈代谢速率的影响,于2016-2019年对乌梁素海气象与冰雪条件、冰下水体环境开展原位观测,分析水温和溶解氧变化特征、冰下混合层的出现与发展动态及其对代谢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观测期内乌梁素海整体水温较高(可接近10℃),冻结期水温结构主要由稳定的上部逆温层和下部弱逆温层构成,...  相似文献   
85.
与非冰封期水体相比,冰封期湖泊初级生产力的研究较为薄弱,一方面在于完整冰封期的调查观测数据仍然较少,而完整的冰下初级生产力变化过程对于理解冰下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物理过程与冰下生态的联系仍然有待明确。本研究于2021 2022年冬季期间在大辽河口沿岸的含章湖开展野外调查,通过垂向归纳模型(vertically generalized production model,VGPM)计算了冰下初级生产力,分析了冰封期中初级生产力完整的变化过程,并探讨了冰封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物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冰封期初级生产力呈现波动爬升的趋势,平均值为0.20 g C/(m2·d);整个冰封期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即结冰期、缓慢融冰期和快速融冰期,不同时期初级生产力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在结冰期水温是控制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缓慢融冰期冰水界面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是控制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在快速融冰期水温和冰水界面PAR同时控制初级生产力。在结冰期冰下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增加,在融冰期初级生产力随着升温和...  相似文献   
86.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第二次至第九次北极科考中获取的走航船基图像数据对北极夏季太平洋扇区沿航线平整冰厚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太平洋扇区在夏季融冰期沿航线海冰厚度主要分布在10~280 cm区间,各航次存在一定差异但海冰厚度均近似呈正态分布.8月上旬和中旬沿航线平均冰厚均以-2 cm·a-1的梯度逐年...  相似文献   
87.
细粒酒精模型冰单轴压缩强度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志军 Kaj  R 《冰川冻土》1998,20(2):167-171
介绍细粒酒精模型冰的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试验采用两种试样,即长方形和哑铃形.对长方形试样发生不同破坏模式发生的条件,即试样尺寸、加载速度和压头与试样接触面摩擦等效应进行了详细讨论.描述了细粒酒精模型冰单轴压缩强度的基本特征,并比较了两种试样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88.
2018年北极太平洋区域夏季海冰物理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reduction in Arctic sea ice in summer has been reported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In this study, Arctic sea ice/snow at the end of the melting season in 2018 was investigated during CHINARE-2018, in terms of its temperature, salinity, density and textural structure, the snow density, water content and albedo, as well as morphology and albedo of the refreezing melt pond. The interior melting of sea ice caused a strong stratification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ensity. The temperature of sea ice ranged from –0.8℃ to 0℃, and exhibited linear cooling with depth. The average salinity and density of sea ice were approximately 1.3 psu and 825 kg/m~3, respectively, and increased slightly with depth. The first-year sea ice was dominated by columnar grained ice. Snow cover over all the investigated floes was in the melt phase, and the average water content and density were 0.74% and 241 kg/m~3, respectively. The thickness of the thin ice lid ranged from 2.2 cm to 7.0 cm, and the depth of the pond ranged from 1.8 cm to 26.8 cm. The integrated albedo of the refreezing melt pond was in the range of 0.28–0.57. Because of the thin ice lid, the albedo of the melt pond improved to twice as high as that of the mature melt pond.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state of Arctic sea ice and the mechanism of its reduction.  相似文献   
89.
南极冬季威德尔海冰脊的表面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6年南极威德尔海冬季科学考察期间由机载激光测高仪测得的海冰上表面高度数据,以脊高和脊距的理论与实测概率密度的相对误差之和为性能指标,以切断高度为控制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结果表明,W'80型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分别与实测脊高和脊距分布吻合较好;最优切断高度为0.62 m。进而从海冰表面起伏中确定出冰脊。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以冰脊强度(Ri)为标准将剖面分为3类(Ri≤0.01, 0.01< Ri≤0.026和Ri > 0.026)。对应各类剖面分别有:平均脊高为0.99 m,1.12 m和1.17 m;平均脊距为232 m,54 m和31 m。利用数学模型估算并分析了多脊冰平均厚度、有效厚度,帆横截面积及冰脊所占面积,这些参数值均随冰脊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0.
尕尔穷铜金矿位于念青唐古拉板片与南羌塘板片之间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区内花岗岩类形成于燕山晚期,主要为中酸性侵入岩,以岩基、岩株、岩枝、岩脉等形态产出。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52.92%~79.21%,多数集中在60%~65%,平均为63.64%)和较高的Al2O3(10.43%~16.49%,平均为15.23),高碱(ω(Na2O+K2O):4.86%~7.15%),ω(Na2O)/ω(K2O)比值变化较大(0.26~2.26),弱的负铕异常和负铈异常,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K、Ce,而Ba、Ta、Nb、Ti亏损。这些特征表明花岗岩类是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其源区物质可能是基性玄武质成分,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的陆缘弧环境,为深部地壳物质熔融后与幔源基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