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宁夏沙坡头荒漠生态环境鸟类季节性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逐月对宁夏沙坡头地区荒漠景观鸟类进行了统计.调查区包括三种景观:荒漠半荒漠,居民点和人工固沙林.对65种鸟类的食性、居留型以及在各景观中的季节性变化作了分析.虽然各景观中分布的鸟类物种数差异不大:荒漠半荒漠景观42种,居民点景观41种,人工林景观43种,但各景观中的鸟类种类、密度和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在以前工作基础上,针对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陆气水热传输过程,提出了一个多层陆气耦合模式.特别给出了导水率的计算模型和修正后的根系吸水模式,考虑了结皮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以及植被演化的过程.陆面过程耦合模式分别对大气、植被、土壤作多层划分,以助于细致了解沿高度分布的各物理量.同时,利用本模式对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站人工植被区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当地合理利用水热资源和沙漠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油蒿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采用野外调查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沙坡头地区人工植被油蒿种群的结构和更新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固沙起始年代油蒿种群大小结构的分析发现,幼树个体的数量较多,中等大小的成年个体数量少,老龄个体的数量极少.年限较短的人工植被区油蒿幼树个体的数量多于年限较长的人工植被区,而油蒿幼苗的数量则呈相反的趋势.油蒿幼苗在不同的地形中分布数量也不同,丘间地有较多的幼苗,背风坡幼苗特别少.油蒿成年个体在人工植被区中呈均匀分布,油蒿幼苗则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54.
荒漠下垫面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敏感性实验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建立了一个研究荒漠下垫面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的模式. 模拟了荒漠下垫面的土壤环境物理、地面热量通量、蒸发、蒸散及大气边界层结构特征.并对主要的环境物理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式能合理地模拟荒漠下垫面地表热量平衡、土壤体积含水量、地表植被蒸发散阻抗、地表水汽通量日变化和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位温和比湿廓线等.该模式还可进一步应用于研究区域陆面物理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与中尺度大气模式耦合用于区域环境生态和气候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宁夏盐池沙尘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对盐池气象站1961-2000年逐月气象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多风的气候特征在时间搭配上的一致性,是沙尘暴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沙尘暴频率与降水量和大风日数显著相关,降水量对沙尘暴的影响滞后1-3个月。从较长时间序列看,影响沙尘暴发生的自然因子(以降水和大风为代表)的作用在逐渐下降,而人为因素的权重在不断加强,反映出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沙尘暴逐年序列的2-8a周期,是受到厄尔尼诺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我国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交叉非常明显的部门自然地理学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特点,同时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我国生物地理学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山地植被与地理环境、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地理环境、植物区系、植物物候、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生物结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同时拓展了传统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在植物地理学与全球变化、植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生物结皮研究、典型温带荒漠区原生荒漠植被对水分改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取得了令国内外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7.
饱和流沙和苔藓结皮在蒸发过程中的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tar-1微型水分蒸发测定系统(SC-DLO,Wageningen, Netherlands)研究了饱和流沙(后文简称流沙)和苔藓结皮(取自1956年人工固沙植被区)蒸发过程中水势、蒸发量和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特点。研究发现,流沙和苔藓结皮的水势在蒸发过程中呈现出各自特点,而且其蒸发的持续时间也具有明显差异;流沙和苔藓结皮的蒸发量都经历了先稳定,后增加,最后又降低三个过程,但流沙的蒸发量比同期纯水稍高,而苔藓结皮与纯水基本无明显差异;在相同吸力条件下,流沙释放的植物可以利用的有效水比苔藓结皮多近1/5,故苔藓结皮的持水能力明显强于流沙。对流沙和苔藓结皮蒸发过程中的水势、蒸发量和不同吸力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率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流沙和苔藓结皮的水势和不同吸力条件下土壤的体积含水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两者的蒸发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8.
沙埋对六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分别对6种植物的种子进行0 cm、0.5 cm、1 cm、2 cm、3 cm、4 cm、6 cm、8 cm、12 cm 九个深度的沙埋处理。结果表明:①对于所有的植物种子,0 cm沙埋较浅层沙埋有较低的出苗率;②沙埋对所有植物种子的幼苗出土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埋沙深度的增加,植物幼苗的出土均显著的下降;③植物种子幼苗出土的最大深度与繁殖体的大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繁殖体大的植物种能从更深的沙层中出苗。  相似文献   
59.
一种适合干旱地区的陆面过程模式——LSPM的介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一种基于LPM的陆面过程模式(LSPM),重点描述了其参数化方案的一些改进。LSPM针对相对干燥土壤的参数化方案,表明其适用于干旱沙漠地区。  相似文献   
60.
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在自然光照条件下,对草原化荒漠地带的苔藓与藻类两种生物土壤结皮进行干、湿处理, 第26卷第6期2006年11月中国沙漠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Vol. 26No.6Nov. 2006研究其上种子库组成与数量特征,结果表明:①有9种植物的幼苗出现在含有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表土中,它们分别是独行菜(Lepidium ruderate L.)、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多根葱(Allium polyirhizum Turcz.ex Rgl.)、小画眉草(Rragrostis poaeoides Beauv)、 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 (Fisch.et Mey))、 马齿苋(Potulaca oleracea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苋菜(Amaranthus.retroflexus L.),其中一年生草本植物有7种;②在不同类型的结皮上,土壤种子库的总储量以及每种植物种子的储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于湿润处理的两种结皮,萌发的幼苗总密度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对于干燥处理的两种结皮,萌发幼苗的总密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③水分是限制结皮种子库植物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苔藓与藻结皮上萌发的种子总密度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