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30篇
天文学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城附近发生了MW6.3地震,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欧洲空间局共享的ENVISAT ASAR卫星资料,生成了3幅独立的同震位移图像.采用当前流行的均匀网格、四叉树以及基于数据分辨率3种采样算法分别提取了4个独立的数据集(其中均匀网格算法采用2个不同的采样间隔),比较分析了这些不同数据资料约束下的单一断层反演参数的异同.通过变倾角迭代的方式,分析了最优单一断层与全局最优模型之间的几何参数的关系,确定了全局最佳拟合的滑动模型.该模型显示,这是一次正断层地震,断层几何中心位于(13.451°E,42.358°N),走向141°,倾角50°,倾向西南.最大滑动位于地表以下6.1 km深度位置,约为1.2 m;断层滑动未出露地表,上边界埋深约为3.1 km;释放地震矩约合3.65×1018N·m.  相似文献   
72.
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噪声模型和对辐射灵敏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应用效果非常依赖仪器获取图像的信噪比。根据高光谱成像系统的设计特点和各种噪声的来源,建立了时域噪声、空域噪声、空间干扰和光谱混叠等各种噪声模型,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各种噪声对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结论对提升中国高光谱成像系统的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本文联合地震震相报告数据与波形互相关数据,采用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结合的方法,对2020年云南巧家Ms5.0地震以及震后一个月的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研究,并结合距主震最近的2014年鲁甸Ms6.5地震序列特征对巧家地震的发震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重定位结果显示,巧家Ms5.0主震位于27.19°N,103.17°E,震源深...  相似文献   
74.
月球KREEP岩石形成于壳幔的分界层中,天然放射性元素Th是指示KREEP岩分布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月球正面,Th元素含量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月海区,包括雨海和风暴洋及其附近地区,而在月球背面Th含量高的地区为雨海对峙区以及南极爱特肯地区。高地的Th含量相对较低。现代月球表面Th的分布特征与3.85Ga年前的雨海事件有重要的关系,且在月球正面还发现了椭圆形的高Th含量区域,是月球上特殊的地球化学省,与月球初期的化学成分分布的不均一性有关。  相似文献   
75.
微扰法是测量微波频率下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尤其对低ε′和低tanδ介质的测量很灵敏, 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大部分岩矿样品的ε′和tanδ超出了微扰法的量程范围, 无法用该方法直接测量.本文提出了基于微扰法测量干燥岩矿样品复介电常数的新方法.先将干燥岩矿研磨成粉, 并与ε′和tanδ较小且介电性质稳定的聚乙烯粉末以一定体积百分比混合, 热压成型制样; 用微扰法测量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两相混合体系的介电性质与其中每相的关系可以用Lichtenecker混合公式描述, 由于聚乙烯的复介电常数已知, 因此, 岩矿样品的复介电常数可由岩塑混合物的复介电常数计算得到.测量结果表明, 9370MHz时, 同一试样用矩形谐振腔微扰法、圆形谐振腔微扰法和传输反射法的测量结果一致, 并提供了部分干燥岩石和矿物的复介电常数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76.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于此对发震断层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有限动态破裂模型对地震烈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77.
中红外光谱在月球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矿物的中红外光谱一般具有明显的CF特征和Reststrahlen吸收带,这些特征都与硅酸盐的组成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别其组成的指示特征。月球表面的主要矿物有辉石、斜长石、钛铁矿和橄榄石,其中除了钛铁矿以外,都属于硅酸盐的范畴。如果充分利用月球表面硅酸盐的红外光谱特征,即CF特征和Reststrahlen吸收带,将可以用于探测VIS-NIR光谱无法完成的探测目标:钙长石、橄榄石、石英和碱性长石等。如果在嫦娥工程的后续探测器(如轨道器、月球车或者软着陆平台)上搭载中红外光谱仪对月表物质进行探测,将有利于成功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矿物和岩石的精确探测,这也将是我国首次采用中红外光谱探测仪对月球进行系统的矿物与岩石探测。  相似文献   
78.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人类对它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停止。月球不仅反射可见光,还在红外和微波频段遵循热辐射机制辐射能量。亮温度是反映微波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由月球亮温度,可以进行月壤特性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月球表层及近表层结构和物质组成。另外月球亮温度也是影响月球探测器星地链路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月球的亮温度出发,阐述了月球射电辐射机制;并对地基射电望远镜的多波段观测进行总结,分别从设备、方法、结果等方面给出月球亮温度观测的发展;最后对我国地基射电望远镜对月球亮温度的观测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9.
距离-多普勒(R-D)定位法是利用卫星星历数据和雷达回波数据的距离-多普勒信息对SAR图像目标进行定位,因无须在视场中选参考点,这对月面目标定位具有重要意义。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地面目标的定位已有广泛的应用,并有较好的精度,本文通过对定位误差源的分析和仿真,得出了距离-多普勒定位法对月面目标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80.
新生代地外物体撞击事件诱发的古气候环境灾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论述新生代以来65、34、15、2.4、1.0、0.7MaB.P.六次重大撞击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证据基础上,详细地讨论了撞击作用诱发古气候灾变的过程和机制,认为撞击作用产生的尘埃、炭黑和气溶胶可产生短期的快速降温效应,温度最低可降至225K;撞击后大气中CO含量的下降则可导致最大时间尺度为105a的地球气候的寒冷期。目前撞击界线层中的氧同位素记录所反映的古气温变化支持本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