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春地区季冻土基本性质对水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春-四平线(一号样)、长春-松原线(二号样)以及长春-吉林北线(三号样)3段公路土样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结构出发,结合物理化学试验和力学试验,评价了长春地区季冻土的性质对水分迁移的影响,为长春地区季冻土的水分迁移研究、道路冻胀翻浆的防治等提供试验依据。从试验得出,长春地区季节冻土孔隙直径大部分分布在<5 μm区间,有利于水分迁移;土样矿物质含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比较大,粘粒含量较高,颗粒形状也较规则,水化比表面积较高,有利于水化膜形成;外载荷会对水分迁移程度产生影响,整体上三号样水分迁移量最大,一号样次之,二号样最小。  相似文献   
102.
UV-B辐射对2种海水轮虫的致死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tilis)和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urceus)的致死效应,旨在为阐明UV-B辐射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建立指示UV-B辐射的生态毒理学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UV-B辐射对2种轮虫都有严重的伤害作用,且当辐射强度达一定强度阈值会对其产生急性致死作用。实验测得:UV-B辐射对2种轮虫的急性致死强度阈值为:(50±10)μW/cm2;24h,48h和96h的半致死剂量:褶皱臂尾轮虫为4.393,2.694和1.720kJ/m2;壶状臂尾轮虫为5.856,4.516和1.730kJ/m2。由此可知,本实验UV-B辐射剂量范围和观察时间内,褶皱臂尾轮虫在UV-B辐射处理后的24h和48h内对UV-B辐射的敏感性相对要大于壶状臂尾轮虫,而在UV-B辐射处理后的96h内2种轮虫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则相近。  相似文献   
103.
为实现大范围地质灾害预警实时分析计算,搭建了地质灾害预警并行计算架构。结合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和监测设备的实际情况,以地质灾害隐患点为分析计算单元,采用数据级并行计算方式对地质灾害计算任务进行分解,实现了任务生成、分解、派发、计算等功能;采用MPI和Socket套接字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并行计算与高效通信的目的;将该并行计算架构应用于某省2016年8月2~4日台风造成的大范围强降雨状况下的地质灾害预警计算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大范围地质灾害预警中,该并行计算架构随着执行进程数增加而获得一定的加速比,当执行进程达到16个时加速比可达5.652,明显缩短了传统串行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实现了地质灾害的实时预警。  相似文献   
104.
王琪  李杨 《海洋信息》2008,(1):16-19
本文分析了海洋环境管理中政府和企业关系的特殊性及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的必要性,指出目前海洋环境管理中政府和企业关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海洋环境管理中协调政府和企业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过去的几十年中,内蒙古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极端气候事件的年份并不多。对于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在中西部地区极少出现,多数发生在锡林郭勒盟中部及以东地区。特别是自1986年气候转暖以来,在暖的大背景下,更是较少出现极端低温事件;极端降水事件在冬季各月中也有发生,每个月有其各自的特点。文章着重研究分析11月的极端降水事件。通过对海温、大气环流的异常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内蒙古冬季极端降水、极端低温的关键性因子,对今后的极端气候事件预测工作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龙门山造山带以发育飞来峰构造为国内外地质学者所瞩目,前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对飞来峰的性质、成因机制和形成演化等重大地质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广元三堆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对飞来峰构造进行研究。认为三堆地区飞来峰构造是由NW向SE方向逆冲推覆岩片形成。飞来峰具有"多层楼式"结构,其中三门垭下层飞来峰体以谢家沟断层(F3)为主滑动面的推覆体为根带,形成时代明显比上层飞来峰体更早,发育时间应该在前燕山期,并经历后期喜山运动的改造。以泥盆系等地层组成的飞来峰体根带被梨树坝断层(F1)掩盖,形成时间为喜山期,与山前磨拉石(大邑砾岩)堆积时期同期,即上新世(N2)-早更新世(Q1)。  相似文献   
107.
利用CALPUFF耦合MM5的大气扩散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污染物的浓度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CALPUFF耦合MM5模型对凉山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浓度模拟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污染物主要沿着安宁河和黑水河分布,浓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其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各市(县)的PM10浓度值有空间差异,西昌和甘洛污染最为严重,季平均浓度分别为67.81μg/m3和57.23μg/m3;凉山州PM10的浓度分布受气象条件、地形和污染源的地理位置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利用CALPUFF耦合MM5的大气扩散模型,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扩散传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污染物的浓度时空分布以及影响污染物浓度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CALPUFF耦合MM5模型对凉山州2007年工业排放PM10的浓度模拟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污染物主要沿着安宁河和黑水河分布,浓度分布特征随时间变化,其中冬季污染较为严重;各市(县)的PM10浓度值有空间差异,西昌和甘洛污染最为严重,季平均浓度分别为67.81μg/m3和57.23μg/m3;凉山州PM10的浓度分布受气象条件、地形和污染源的地理位置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利用1960-2009年春季内蒙古104个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统计出春季第一次有效降水作为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分析了近50年春季久旱转雨降水特征和年代变化,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久旱转雨的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天气过程平均为1~2次,90年代有3次,表明1998年以后出现的频次明显增多.60-80年代500hPa高度场在高纬度欧亚大陆地区为一脊一槽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为高压脊,西伯利亚地区维持一稳定的低涡槽系统,西风急流位于50°-60°N之间,内蒙古受强西风控制;中低纬度地区的西风槽成为久旱转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1990-2007年500hPa高度场上,在高纬度地区东亚大槽位置偏北,欧亚大陆50°-60°N西风急流北抬至70°-80N,中高纬度地区贝加尔湖到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为低涡,中低纬度地区多短波槽、脊活动.2008年和2009年又出现了60-80年代的环流特征.对500hPa环流系统进行了分型,得到3种类型:A型(蒙古冷槽(涡))、B型(贝加尔湖低涡)和C型(东北低涡).这3种类型是造成内蒙古春季久旱转雨的主要环流系统.  相似文献   
110.
在安徽省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中,初步了解到安徽省不同种类的建筑石料用矿产的生成条件、大致开发利用分布状况;通过统计其保有资源量及矿业经济相关数据,进行供需情况分析;评估目前在三条控制线及重要功能区以外可利用各类建筑石料用矿产资源的保障性;从保护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利用的角度提出进一步合理化开发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