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38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黄、渤海表层海温对台风过程响应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渤海夏季由台风引起的异常海温的主要特点 ,构造一个简单而典型的台风过程模型 ,利用“近海异常海温数值预报模式”对海表层温度进行了数值试验 ,对台风过程中引起异常海温的各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 ,给出台风中心及其附近各点由各因子引起的变温率变化。试验表明 ,在台风作用下 ,冷水抽吸是引起异常低温的主要原因 ,大风夹卷的贡献占第二位 ,蒸发潜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数值模拟还清晰地显示出台风所引起的左弱右强的不对称降温效应以及表层暖水向外输运并在台风边缘下沉的现象。另外 ,还对近海异常海温预报模式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及模式需改进之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92.
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对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观测,探讨影响其分布及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以其作为示踪因子探讨潜在的陆源物质跨陆架输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夏、秋季珠江口盐度为0时溶解态铝的浓度分别为690.0 nmol/L和360.0 nmol/L,在淡咸水混合初期溶解态铝迅速自水体清除,夏季的清除率(55.8%)大于秋季(29.7%)。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域,夏季表层溶解态铝浓度表现为沿纬线方向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秋季则相反;夏、秋季底层溶解态铝浓度均呈现出随着离岸距离增加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秋季溶解态铝浓度的分布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其行为近乎保守,陆架混合水及黑潮次表层水等水团混合是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以溶解态铝作为示踪因子发现,在21.6~22.2 kg/m^3密度面区间存在自陆架向陆坡方向的跨陆架输送。而夏季陆坡中部受到珠江冲淡水的影响出现低盐水舌,但溶解态铝的浓度相对较低,表现出明显的不保守行为。浮游植物的清除作用是导致夏季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93.
潮汐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能发电.基于南澎列岛潮汐能资源特点以及潮汐能发电的原理、和技术发展,提出在南澎列岛建设单库双向型潮汐电站,并提出了发电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94.
通过对200多例国内外强震前7小时震中区域气象条件的分析,发现强震发生前均为晴天天气.据此选择晴天气象条件下发生的100多例3—8级国内外地震,分析大气静电场观测信号特征,发现震中及附近区域在震前约3—24小时的临震时段内,具有近地表静电场异常反向现象.文中用于研究的晴天气象条件标准是:①水汽少,即相对湿度要低(排除降...  相似文献   
295.
河北省丰宁县某钼多金属矿普查工作中,确立了本区近地表以含钼石英细脉为主的矿化类型,认为在近地表含钼石英细脉广泛发育的表征下,具备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条件.为探索深部斑岩型钼矿床存在的可能性,施测地质物探综合长剖面P1,大致查明了全区深部极化体的分布特征及深部电性结构,为深部验证提供了有利依据.综合以往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  相似文献   
296.
1998年夏、冬季南海的水团及其与太平洋的水交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根据 1998年夏季和冬季 2个航次的实测资料 ,对南海的水团进行划分和分析 ,并利用1997年 7月和 12月的实测资料 ,对巴士海峡 (吕宋海峡 )和民都洛水道附近的温盐分布进行分析。1998年冬季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可将南海外海水划分为 6个水团 ,即南海表层水团 (S)、南海次表层水团 (U)、南海次 -中层混合水团 (UI)、南海中层水团 (I)、南海深层水团 (D)和南海底盆水(B)。 1998年夏季还可在南海中鉴别出黑潮表层水团 (KS)和黑潮次表层水团 (KU) ,但在冬季观测期间无黑潮水越过 119.5°E经线进入南海 ;夏季有苏禄海水在 5 0~ 75 m层经民都洛水道侵入南海。然而 ,1997年夏季和冬季的资料分析表明 :夏、冬两季都有大洋水通过吕宋海峡北段进入南海 ,南段有南海水流入太平洋。这些现象可能与 1998年前后的厄尔尼诺有关。  相似文献   
297.
古近纪早期是显生宙典型的"温室气候"期,也是气候向"冰室气候"转型前的最后温暖期.川西峨眉地区发育有完整的古近系名山组湖相地层,对该地层的古气候研究可以为了解和探索新生代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的演化过程提供参考依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比值和磁化率为依据,结合宏观沉积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特征,对峨眉地区古...  相似文献   
298.
海底地貌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基于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1 000 km2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GeoFrame综合解释平台、Surfer三维成图等技术,对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现今海底地貌进行精细刻画。研究结果表明:(1)琼东南盆地下陆坡带主要发育水道(大型水道C1和冲沟-朵体复合体G1—G3)、周期阶坎以及滑坡体系3类典型地貌单元。(2)水道C1宽深比31.5~232,主要由陆坡水道运输的碎屑物质冲刷而成,冲沟-朵体复合体G1—G3末端可见明显朵体发育;同时,可在水道和滑坡体系内识别到周期阶坎;研究区处于陆坡滑塌的体部-趾部区域,广泛发育挤压脊、舌状体等沉积构造。(3)推测认为研究区海底地貌主要由上陆坡滑坡引起,在物源与海平面升降的加持下,形成如今的综合型地貌。  相似文献   
299.
页岩中微裂缝的定量研究有利于认识储层类型与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微米级X射线断层成像(微米CT)技术是观测微裂缝最为直观的方法。本文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米CT二维图像上微裂缝的识别与统计,定量计算了页岩样品的微裂缝孔隙度,并结合氦气法获得的页岩样品的总孔隙度,定量评价了微裂缝在页岩总孔隙空间的比例。结果表明:页岩中微裂缝主要为构造微裂缝,缝宽主要在0~12μm,三维空间内呈层状展布;页岩的氦气孔隙度为2.24%~4.60%(平均3.48%),其中微裂缝孔隙度为0.25%~1.06%(平均0.82%),在总孔隙空间中占比平均23.28%。与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海相龙马溪组页岩(微裂缝孔隙度平均0.3%~1.3%,占总孔隙空间的6.1%~22.4%)中微裂缝的发育程度相当。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孔隙型储层,发育丰富的纳米级基质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同时微裂缝发育,可以沟通众多孤立的基质孔隙,有利于页岩气的高产。元坝地区大安寨段页岩为孔隙型储层同时微裂缝发育,表明具有页岩气高产稳产的孔隙条件和良好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00.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航海领域中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结合航海应用系统的技术背景,利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对其进行建模和设计,构建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整体架构,从不同角度建立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等多种视图,描述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功能流程、类结构与层次关系,实现了系统软件设计的可视化,最终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了该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