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模型预报途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分析2004年9月~2005年3月北京城市及远郊地区八个测点的大气污染观测资料, 揭示出城区尺度不同测点大气污染同步性与同位相时空变化特征, 并描述出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污染物浓度存在源影响相关季节性显著差异, 城区与远郊测站大气污染物浓度亦表现出排放源影响相关显著的区域性特征, 即大气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与排放源强度及其空间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试验研究表明, 美国EPA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多类污染物不同尺度“面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倾向虽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 但由于污染源时空特征十分复杂, 这是由于模式采用的平均源排放清单难以精细、客观描述预报区域不同尺度污染源强度的时空变化, CMAQ模式尚存在类似其他模式污染浓度预报量与实况相比明显偏低的“系统性”误差, 为了修正上述模式产品源排放清单产生的系统性预报偏差, 本文利用不同季节CMAQ模式产品与观测实况资料, 建立CMAQ-MOS区域空气质量统计修正预报模型, 并采用检验方法评估CMAQ-MOS方案预报能力, 提出采用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统计-动力相结合的空气质量预报新途径,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MAQ-MOS方案可显著降低由于污染源影响不确定性产生的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 明显提高了CMAQ模式空气质量预报水平, 本文亦提出了采用点-面结合预报思路, 即在大气污染具有同位相变化特征的“影响域”范围内, 用一个中心测点的CMAQ-MOS产品预报周边区域面上其他预报点的模式产品“再分析”场以及区域平均空气质量“面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932.
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模式结果与观测的NOx,CO,O3,NH3,HNO3,SO2和PM2.5的对比,说明CMAQ空气质量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华北地区污染物的变化.同时,模式结果表明河北、河南和山东地区NH3的浓度较高,平均浓度为(30~35)×10?9.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H3使得二次气溶胶中硫酸盐气溶胶生成效率提高了大约30%以上,特别是在邯郸、安阳和长治交界地区其作用更显著,达到了50%.而且,NH3还会增加二次气溶胶中含氮气溶胶和铵盐成分,二者的质量浓度和与硫酸盐气溶胶相当.北京地区边界层高度在白天较高,中午平均高度为1500m.这使得SO2,NH3和HNO3可以输送到边界层上部850hPa.硫酸盐、铵盐和硝酸盐分别在边界层上部和下部形成各自的高浓度区.由于PM2.5的寿命较长,因此它们可以被输送到对流层的中层,形成深厚的气溶胶层,构成了北京地区气溶胶的穹隆.模式结果表明:如要控制华北地区夏季大气中气溶胶的浓度,除了减少SO2和NOx的排放以及一次气溶胶的排放外,降低大气中NH3的排放也是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93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是当前一种全新的程序设计思想,它具有传统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无可比拟的优点。结合当前基坑设计分析软件的特点,提出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进行大型基坑设计分析软件的开发观点,并就面向对象技术在其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34.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石油消费总量的变化趋势,并且对1953~2005年经济增长和中国石油消费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理论,按照不同的时间序列对中国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中国石油消费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石油消费量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35.
快速准确计算水库库容,对水库水情管理和防洪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基于Skyline平台,以新立城水库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像元的三维水面库容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水下地形,利用空间技术获得三维水面,并通过库容计算模型得到水库库容。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精度,为大范围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36.
从国家气象与地方气象、政府气象与市场气象、部门气象与社会气象3个维度入手,分析当前气象服务分类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提出分类发展的实现路径,即:在理顺上述3种关系、强化国家对省市县各级气象服务的技术支撑的基础上,建立气象服务分类供给清单,以标准化、事权化、市场化分别推进3种不同类型的气象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937.
构造体系由多方向、多应力-应变性质和多重次序的结构构造组成,这些结构面在构造应力场中有较为固定的分布型式。经过区域成矿带、矿田、矿床等不同层次地质研究,揭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共轭剪切、挤压和引张三种类型结构面,它们在平面上组成“米字型”构造。通过应力-应变有限元法模拟,将“米字型”构造分为三个形成阶段:第一期共轭构造阶段,发育NNW 345°方向(大义山式)张扭断裂和NEE 75°方向(泰山式)压扭构造;第二期挤压构造阶段,产生NNE 25°方向挤压断裂和褶皱;第三期横张构造阶段,产生NWW 300°方向(长江式)的横张断裂,给出了有利于控矿成矿的应力-应变场特征,为地质找矿指明了方向。三个阶段相比,构造带内主干拉应力以第一期NNW向构造带内为最大,第三期NWW向“长江式”构造带次之,第二期NNE向和第一期NEE向构造带内拉应力微弱,拉应力总体呈现出时间由老到新从最高下降至微弱之后再回升的趋势;最大主压应力从第一期NEE向构造带为中等,演进到第二期NNE向构造带为最大,第三期NWW向“长江式”构造带和NNW向构造带为最小,表现出时间由老到新,先增强至最高值再下降至最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8.
首先在九寨沟地区约4000 km2的范围实践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和激光探测及测距技术(LiDAR)的滑坡隐患识别方法,共识别出滑坡隐患344处,其中高位滑坡隐患114处,其形变速率为-149~120 mm/a。然后综合遥感和野外调查验证分析,可知九寨沟地区高位滑坡隐患主要分布在构造侵蚀高山河谷地貌、坡度35°~45°、坡向NE至SE范围、高差100~350 m的第四系(Q)松散堆积层中。最后以中查沟高位滑坡隐患为例进行了基于InSAR-LiDAR方法的高位滑坡隐患时空分析,得到了该高位滑坡隐患的形变、形态和形势特征。本文验证了综合利用InSAR、LiDAR技术识别和分析高位滑坡隐患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为滑坡隐患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39.
首先以江苏省64个城市及县城所在镇为样本,构建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建立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的耦合关系模型;其次,通过对2011年的数据分析,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耦合的主要指标与耦合关系;进而从空间上分析了两个指标体系的耦合度分布规律,并结合经济因素对耦合度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发现,江苏省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指标的关系密切且空间分布南北向呈现明显梯度变化。最后,结合2001年以来数据,从时间维度揭示了江苏省区域经济与房地产业耦合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并从相关经济角度对时空变异规律给予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940.
蚌埠地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阜阳-蚌埠铁–金–银–铅锌–金红石–煤–金刚石成矿亚带东段,成矿地质条件类似胶东金矿矿集区,成矿潜力巨大。由于该区覆盖严重,工作程度较低,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工作较少。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于2014年在蚌埠地区开展了1:2.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工作,通过该区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及构造特征,分析研究区域航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成矿有关的航磁异常特征,为该区成矿预测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