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李鑫  迟明杰  李小军 《地震学报》2018,40(6):820-830
本文以2008年汶川MS8.0地震的烈度数据为基础,采用简化纽马克法对四川省青川县不同岩组的岩土体强度参数组合所对应的滑坡位移进行计算得到滑坡危险性等级图,并以计算得到的预测滑坡区与实际调查的滑坡数据的吻合度作为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内岩土体强度参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岩组的岩土体强度参数的合理取值区间与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218—94》 建议的参数取值范围基本一致,而本文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取值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地震滑坡危险性评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2.
阐述了气纳微金属测量的方法及原理,介绍了矿区景观条件和地质概况、野外工作方法及实验结果,分析了十九道沟地区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3.
哈密市白鑫滩铜镍矿位于东天山地区大草滩断裂北侧,该矿为东天山地区铜镍品位最高的矿床。成矿特征与区域上黄山一带铜镍矿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该矿床成矿特征的全方位研究,发现矿床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受呈高磁低重特征的基性-超基性无根杂岩体控制,呈铜高镍低,伴生钴、银的特征。该矿的评价及独有特征为沙垄以西铜镍矿的寻找提供了有利经验与借鉴,说明沙垄以西具备寻找与白鑫滩铜镍矿类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54.
煤层气勘探开发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煤矿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意义重大。结合我国区域构造与演化过程及煤层气地质条件,将煤层气富集产气模式划分为4种主要类型:构造简单裂隙系统、褶皱系统(较浅向斜轴部、褶皱翼部、次级构造高部位)、冲断构造系统(褶皱冲断带、高陡冲断构造)和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其中,(1)构造简单裂隙系统模式发育在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煤层气以深成热成因为主,也可受岩浆热接触作用影响,在裂隙中等发育区形成高产富集区。(2)褶皱系统模式中,较浅向斜轴部挤压应力利于煤层气保存从而富集产气;褶皱翼部压力分布均匀,封闭性较好,其含气量与渗透率匹配适中形成富集高产带;次级构造高部位模式主要是在构造作用下形成的伴生构造(背斜、鼻隆构造、断块等)高部位形成构造圈闭,生成“气顶”。(3)冲断构造系统模式中,褶皱冲断带模式中逆冲断层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在靠近逆冲断层的相对构造高点富集产气;高陡冲断构造模式发育在复杂断裂区,深部煤层气在一定温压作用下,解吸游离至上部地层,重新被吸附或部分仍呈游离状态而富集产气。(4)构造叠加系统模式形成于受多期构造活动共同作用的煤储层中,不同的应力方向和机制引起的构造...  相似文献   
55.
2019年至今,全球范围锂矿找矿力度依旧未减,热点地区不断取得新进展,成果丰硕。本文对2019年至2021年期间国外一些重点锂矿项目的找矿勘查进展情况及动向进行概述。总体来看,锂矿的全球分布格局相对稳定,盐湖型锂矿和伟晶岩型锂矿仍占据主导地位,并在相应热点地区取得重大进展。此外,沉积型及热泉型等新类型锂矿的勘查工作在美国及欧洲等地区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较国外而言,我国取得的找矿进展和实际增加的资源储量依然有限。通过借鉴国外锂矿勘探项目的新进展,认为国内应树牢安全意识,加大对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投入;进一步加强对伟晶岩型、盐湖型等传统类型以及岩体型、沉积型及热泉型等新类型锂矿的调查研究,不断拓展找矿新区域、新空间;加速国内锂矿产业化进程,不断健全锂业产业链,在上游加强国内锂资源找矿勘查的同时,要注重下游高端产品的研发。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斜坡受冻融作用影响,不同季节和深度的稳定性是估计流域地质灾害物源量的依据之一。经分析,基于无限斜坡分析方法推导出的不同含水条件下的滑坡安全系数解析表达式适用于特定斜坡。为了得到季节冻土斜坡稳定系数在年内各月份不同深度的变化趋势,首先比较了2个抗剪强度指标对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其次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抗剪强度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函数;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地温随月份和深度的变化趋势函数;深度1 m内的含水率,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随月份和深度变化趋势需经观测获得,再经回归分析得到含水率随月份与深度的变化趋势函数。经参数变化趋势分析,得到斜坡稳定系数时空变化趋势函数。  相似文献   
57.
以Geiger模式探测器为基础的单光子探测技术因灵敏度高、精度高、体积小等特点而适用于激光三维成像系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证明了多脉冲探测模式能有效提高单光子探测的探测概率、降低虚警概率。且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大,多脉冲探测模式对激光三维成像系统在探测概率、虚警概率方面的性能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省果洛藏族州玛多县境内发生MS7.4级地震,此次玛多MS7.4级地震是2008年汶川MS8.0级大地震之后中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及时查明其同震地表破裂展布及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发震构造和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震后现场调查,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的解译分析、余震数据和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等结果,初步获得了此次地震6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的特征。结果发现:此次玛多地震的地表破裂主要沿已知的东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分支断裂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的东南段分布,分析表明其中的江错断裂应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同震破裂的西段总体走向275°~300°,主要表现为挤压鼓包和雁列式张裂隙的斜列组合,其中江错贡麻段至江多村段出现了明显的1.4~0.8 m的垂直位移,指示该段可能具有较明显的正断层成分;中部黄河乡段主要由一系列呈左阶斜列的北西向P剪切裂缝和右阶雁行排列的北东向张裂隙构成,走滑位移较小;而东段地表破裂出现了多个分支,其中北支昌马河段主要由一系列雁行排列的张裂隙组成,总体走向为260°,与断裂西段的走向明显不同;地震造成的最大左旋位移出现在西段的错尔加拉破裂段,约2.8 m,指示此次地震地表破裂带的走滑位移主要呈从西向东的单侧扩展-衰减特征。考虑到此次玛多地震出现在东昆仑主干断裂南侧的巴颜喀拉地块内部,表明该地块内部具有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内部强震活动的孕震条件和机理应该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9.
笔者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大量的野外勘察以及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上扬子区中奥陶世牯牛潭组与十字铺组的定义与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结果表明:十字铺组为中奥陶世达瑞威尔期晚期(Dw3)的一套以页岩为主的地层,呈条带状近东西向分布于黔北、川东南及滇东北等地区。牯牛潭组是达瑞威尔期(Dw1—Dw3)的一套灰岩相沉积,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类型存在四种情况。在其中三种情况下,该组可能与上覆地层之间存在地层缺失。该组底、顶界穿时明显:底界主要介于Dw1晚期至Dw2早期之间,对应牙形石Lenodus antivariabilis带至Lenodus variabilis带;顶界最晚可达Dw3晚期,对应牙形石Pygodus anserinus带,最早仅到Dw1晚期(L.antivariabilis带)。在研究区该组主要分布于川东、重庆大部、黔北、黔东北、鄂西及湘西北地区。在部分地区,牯牛潭组上部可与十字铺组对比。  相似文献   
60.
白干湖钨锡矿田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西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笔者通过对柯可卡尔德、白干湖、巴什尔希和阿瓦尔4处矿床实地剖析,认为这些矿床已构成一个集矽卡岩型、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和石英脉型交代、充填叠加复合的具超大型远景规模的钨锡矿田.矿田内矿化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或分带性:即产于花岗岩边部外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白钨矿矿体,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在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大理岩内;产于花岗岩小突起内侧及其顶部外接触带伸枝脉岩的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体,前者呈厚板状透镜体面型分布,后者则呈脉状线型分布于围岩地层中;产于隐伏花岗岩突起上部外接触带的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矿体,其因受区域NE向白干湖深大断裂构造限制,多呈低缓角度的平行脉状充填于金水口群浅变质岩系的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矿石矿物组合等特征,矿田内的矿化蚀变可划分为3种:即矽卡岩化、云英岩化(包括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等)和硅化.研究表明,矿田内矽卡岩型白钨矿化、云英岩化花岗岩微细网脉浸染型钨锡矿化和石英脉充填交代型锡石黑钨矿化构成一个与加里东期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活动有成因联系的矿田成矿系列,属于岩浆期后高温-气化热液交代和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