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根据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旁扫声纳和海底取样等实测资料,分析和评价了莺歌海油气资源开发区的工程地质和灾害地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底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存在潮流沙脊、侵蚀冲沟、海底沙波、麻坑、埋藏古河道和古湖泊、浅层气、埋藏珊瑚礁和滑塌断层等潜在的灾害地质因素,对海上石油平台和输油管线等工程设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根据地形、地貌和沉积物物理力学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内陆架堆积平原区、陆架潮流沙脊区、内陆架侵蚀平原区、外陆架平原区和大陆坡区5个工程地质区。其中研究区东部的潮流沙脊区和东南部的陆坡区,海底地形复杂,活动性的潮流沙脊和断层发育,是海底工程建设的危险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2.
在广东省提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背景下,湛江市面临从海洋大市到海洋强市跨越发展的使命和挑战,研究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策略对湛江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归纳湛江海洋资源优势,对比分析湛江市及广东省内其他主要沿海城市的经济指标,总结出湛江市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如下:湛江市港口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港口一体化运输网络能力较低,远洋捕捞生产能力相对不足,海水养殖结构不尽合理,高等级滨海景区与高端滨海休闲度假酒店数量较少,海洋低碳旅游发展程度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湛江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策略如下:完善湛江市港口基础设施与集疏港铁路网络;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绿色深海养殖;完善湛江市滨海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推动湛江市滨海旅游转型升级;依托湛江市优势海洋资源,推进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83.
付亦鹏  杜军  于波 《海岸工程》2006,25(2):67-7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压力注浆技术在局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作用原理,对施工过程及其质量控制作了阐述,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检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84.
西藏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及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西藏地区建站早、有代表性的15个站1961~1996年逐月10cm、20cm、40cm三个层次的地温资料以及月降水量资料。运用EOF方法分析了各层地温的时空特征,并对不同时段的地温场和降水场进行SVD分解,并讨论了前期地温变化,尤其是10cm地温变化与我区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浅层地温最高值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出现在6月,其它各地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值全区均出现在1月。地温年较差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最小,林芝、昌都次之,阿里地区最大。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地区近36年浅层地温呈现上升趋势,且冬春季升温幅度较汛期要高。阿里、昌都及林芝变化则不明显。地温阿里地区最低,低值中心靠近改则,昌都的西北部和南部为两个次低值区;雅江一线、东南部地温较高,最高值中心在察隅,次高值在泽当~林芝的沿江地区。10、20、40cm地温年变化和冬春季、汛期变化存在准3年或准6年的周期性规律。前期地温场变化,特别是10cm地温变化与降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雅江中游地区和阿里地区、冬春季地温偏高(低),汛期降水偏少(多),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85.
利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主要基准站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的频谱特征,得出了站点的垂直位移变化具有很强的周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6.
海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繁、损失严重,复杂多样、连锁性强,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工程性灾害日益突出,突发性灾害比重大,小灾大害和间接影响明显等特点。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涉海人口数量显著增长,涉海工程和项目迅速增加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海底地质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也不断增加,诱发和加剧了海底不稳定性,但抵御灾害的适应能力也同时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时域非线性数值波浪水槽中,研究了不同风速条件下极端波浪的特性。采用推板造波的方式生成非线性波浪,基于Jeffrey遮蔽理论将风压项引入自由面动力学边界条件来模拟风压作用,通过高阶边界元法和混合欧拉-拉格朗日时间步进法来求解初边值问题。通过与已发表的聚焦波群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并研究了风压对极端波浪的最大波高、聚焦位置的偏移和波浪谱的演变等波浪性质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在数值波浪水槽中引入均匀水流,来模拟风生流对波浪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压的存在会少量增大极端波浪的最大波高,波浪的聚焦和解焦过程伴随着明显的能量传递,并且风生流进一步导致了波浪聚焦位置的偏移。  相似文献   
88.
我国近海海底浅层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底浅层气是一种海洋灾害地质类型,一旦发生灾害,将对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在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1∶50万我国近海海底浅层气分布图。对已发现的我国近海海底浅层气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海上工程建设及减灾防灾提供重要的环境资料与参考。我国近海海底分布着大面积的浅层气,在辽东湾、山东半岛滨浅海、长江口、杭州湾、浙江近岸、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近海、黄河水下三角洲外海海底、长江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相,存在大面积以生物成因为主的浅层气;而黄海、东海、南海陆架油气资源区数百米地层中的浅层气受断裂控制,分布有热成成因的浅层高压气囊和气团。  相似文献   
89.
防雷接地测量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防雷接地的原理,依据接地电阻测量随土壤电阻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新疆地区一年四季的接防雷检测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0.
根据2011年在海阳万米海滩岸段与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岸段调查获得的夏、冬两季海岸实测地形剖面与沉积物粒度数据,并收集相关水文资料,对南北两海岸地貌与沉积差异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半岛东部南北岸典型砂质海岸动力环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部海岸宽广平缓,发育滩脊、滩肩、沙波纹等地貌,沉积物在水下岸坡上段以中粗砂、中细砂为主,水下岸坡以下段以粉砂、黏土质粉砂为主;北部海岸地形陡,发育滩肩陡坎、水下沙坝等地貌,沉积物以砾质砂为主。导致这些差异的动力为风、波浪、潮汐及沿岸流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