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237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31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72.
本文提出钢筋混凝土高烟囱的一个震害预测方法,用钢筋混凝土弯曲构件的延性指数作为破坏指标。烟囱的内力考虑了水平地震弯矩、竖向地震轴力和自重轴力以及p-Δ效应引起的地震附加弯矩。烟囱的抗力由归一化的极限弯曲应力和极限轴向应力的包线确定。  相似文献   
73.
试论湖南省北西向构造及其与成岩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1/20万区调资料,结合物化探及航、卫片解释成果的综合研究,认为湖南省普遍存在北西向构造。按成生时期、发育特点及分布情况可划分为岳阳—平江、桃江—醴陵、涟源—安仁、邵阳—郴县及宁远—临武等五个构造带。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历史攸久,长期活动;成带出现,大致等距;早期偏西,晚期偏北;不仅控岩,而且控矿。北西向构造与成岩成矿关系密切。一些呈北西向展布的岩浆岩带实际上就是几个成矿带。北西向与北东向两构造带的交会部位是成矿最有利的地段。大义山岩体是北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属新华夏系的配套成分。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以及抗震研究发展现状,指出了这种结构在抗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5.
论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首先分析了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SMDKD)的内涵和外延;然后分别研究了用于SDMKD的概率论,证据理论,空间统计学,规则归纳,聚类分析,空间分析,模糊集,云理论,粗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可视化,决策树,空间在线数据挖掘等理论和方法及其进展;最后展望了SDMKD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6.
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简称SDI)是指用于采集、处理、加工地理空间数据(或称地理信息),并进行管理、维护、分发服务和组织协调的基础设施体系,介绍了我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立情况,结合全国1:5万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试验项目,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1:5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的组成,数据量,建库的关键问题和基于GeoStar组件的1:5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7.
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随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传统的地基的、手工的、单点的、单要素向空基的、全自动的、面域的、全要素方向局长;所获取信息的数据量成几何级数增加,数据的质量和性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与此同时,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从传统的测绘领域迅速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这些新兴的应用反过来又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动态和实时方面的巨大需求将促使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在21世纪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将与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充分利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大好机遇,获得快速发展。本文在对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集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技术集成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讨论,并通过典型应用的分析进一步阐述其应用领域和前景。最后,提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是下一个世纪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8.
1996-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了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成就,内容涉及,数据获得取与数据管理,航空航天遥感系统及其软硬件,GIS软硬件,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系统的原理与算法,摄影测量,遥感及空间信息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79.
深部天然核反应堆——一种可能的山脉隆升动力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块碰撞造山模式难以解释造山作用在时间上的“滞后”和在空间上的“差位”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山脉隆升的动力来自深部,因此,探索深部地质过程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及其导致的能量再分配是认识山脉隆升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若干线索表明地幔中的核反应中可能在岩石圈动力学演化过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U,Th等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深变质过程中的行为,认为伴随板块俯冲发生的陆壳物质向地幔的再循环有可能在办流圈顶部形成富含U,Th,K等放射性亲石元素和碳质(石墨)的地质体,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对Oklo天然核反应堆遗迹的反演表明这些地质体可能有一部分具备了形成石墨核反应堆的条件。这种反应堆在亚临界状态下的断续运行有可能为其上方岩石圈中的岩浆作用提供热源,进入超临界状态时将可能导致深部核爆炸,成为地震,火山爆发和岩石圈破裂的动力来源,据此建立的山脉隆升的动力学初步模式,可以解释造山带的形成,高原的隆升,深源地震及其前兆的成因和金刚石及其相关岩石地壳浅部置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80.
表土颜色和气候定性至半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杨胜利 《中国科学D辑》2001,31(Z1):175-181
通过中国现代土壤的颜色测定, 发现土壤颜色与成土过程和现代气候因子之间有良好的函数关系, 土壤红度和黄度主要与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在热带-暖温带湿润区表现最好, 而明度与有机质积累、腐殖质过程和碳酸盐化过程等密切相关, 与气候的关系仅存在于温带湿润-干旱区. 土壤的湿度和表面糙度对土壤颜色有较大影响, 野外土壤颜色的直接测定有较大误差. 同时, 对经典黄土剖面进行的千年尺度和万年尺度颜色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 颜色气候记录在这两个尺度上均可很好地再现亚洲季风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 并表现出了磁化率在相对湿度较高的地区所不能指示出的成土过程和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