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61.
沙蚕科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明远  杨宇  吴宝铃 《海洋学报》1992,14(5):95-100
本文对海洋多毛类沙蚕科4属7种沙蚕:褐片阔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双管阔沙蚕(P.bicanaliculata)、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琥珀刺沙蚕(N.succinea)、多齿围沙蚕(Perinereis nuntia)、绿沙蚕(Nereis virens)和涂沙蚕(N.fucata)性信息素的种间作用进行了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属的双管阔沙蚕和褐片阔沙蚕及日本刺沙蚕和琥珀刺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可以互相诱导异性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naptial dance)和释放配子;雌性或雄性的多齿围沙蚕、雄性的绿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体腔液分别可以诱导异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发生婚舞并释放配子;但雌性或雄性褐片阔沙蚕、雄性的日本利沙蚕、琥珀刺沙蚕和涂沙蚕的异沙蚕体的体腔液却不能诱导异性多齿围沙的异沙蚕体发生婚舞或释放配子.不过,雌性褐片阔沙蚕异沙蚕体的体腔液能引起雄性多齿围沙蚕异沙蚕体脑电活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62.
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宇  董雯  刘毅  李小云 《地理科学》2016,36(9):1359-1370
通过资源型产业竞争力和空间集聚扩散等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基础地位明显,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应,但相比全国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行业竞争力相对较弱。资源型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不同城市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各异。不同资源型产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态势及演化路径不同。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东北地区应针对不同资源型产业实施差异化的产业调整方案、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型产业附加值、以产业区为空间支点推动资源型产业政策精准化、以大型企业集团为抓手推动资源型产业空间优化配置和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保障东北地区资源型产业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决在构造煤发育区及其它煤质分布地区,有效利用煤层顶底板间接压裂工艺技术,以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从煤粉形成机理、裂缝形成机理以及压裂液滤失机理出发,开展了适用于间接压裂的储层先导性地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间接压裂工艺适用于容易产生煤粉、裂隙系统发育、缝高易失控的煤层;结合地应力场、岩性以及应力剖面特征,详细阐述了如何开展间接压裂设计。根据山西沁水盆地某区块资料,对比了地质条件相同的两口相邻煤层气井的压裂效果,间接压裂比常规压裂增产效果更明显,体现出间接压裂在改造煤层气解吸和产出流动通道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4.
As two rising great powers, China and India have undergone similar development processes, but they also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paths and pattern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systems, economic systems, and developmental environmen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es i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system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rom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Based on the demographic censuses of both countries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data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systems in China and India using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spatial analysis,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1) Since the 1990 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ve transformed from south-north differences to coastal-inland differences, whereas the north-south differences in India have been stable.(2) In recent year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urbanization rate kept increasing in China, while such correlation has been decreasing in India.(3) The economic reform pos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urban systems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economic reform changed the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ic system. However, in India, the driving for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have always been geographical and historical factors, and the economic reform even decreased the effec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n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65.
中国工业基地的甄别与演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金凤君  陈琳琳  杨宇  洪辉 《地理学报》2018,73(6):1049-1064
中国工业化的快速进程在空间上表现为一系列工业基地的形成和演化。本文采用1985年、2001年和2010年数据,对中国工业基地进行识别、筛选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空间格局演进过程与特征,探讨不同规模与不同类型工业基地成长的路径,总结其形成与演化的一般模式。研究发现: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基地在空间上整体经历了1978年改革开放前分散化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逐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21世纪均衡多元化发展3个阶段。至2010年,中国共有251个工业基地,奠定了其工业化的空间总图。随着工业基地产业规模扩大,其产业结构先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再由多元化向优势产业组合调整;多数工业基地的主导产业沿着轻工业、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轨迹不断演进,其发展与演化的关键因素由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向资本、信息等新因素过渡,但大、中、小型工业基地成长的路径和影响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小型工业基地主要依靠自然资源保持单行业主导的发展路径;中型工业基地产业组合逐步综合化;大型工业基地向基础原材料工业和设备制造业组合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66.
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研究,对老挝华潘省香科菱镁矿的矿区地质、矿体、围岩与夹石、矿石特征和矿床成因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该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Pz1)、中-上石炭统(C2-3)和第四系河流二级阶地沉积(Qpal),主要构造为1条北西向逆断层和4条北东向平移断层。矿体产于逆断层南西侧的强烈构造变形带中,呈脉状产出,厚度为数mm至10余cm,共圈出10个矿体。矿体的围岩与夹石的岩石类型相同,为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具高硅(w(SiO2)为81.190%)、低镁(w(MgO)为0.781%)、富铁(w(Fe2O3)为11.716%、w(FeO)为1.719%)特征。矿石矿物为菱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金云母、白云石、绢云母和褐铁矿。香科菱镁矿的形成过程是:在中-晚三叠世的古特提斯洋封闭过程中,镁质从超镁铁岩中析出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迁移与富集后在强烈构造变形带中形成网脉状菱镁矿。香科菱镁矿的成因类型属产于浅变质碎屑岩中之老挝香科式晶质菱镁矿热液型矿床,成矿时代属中-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67.
浮放储罐三维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立式储罐,考虑液固耦合效应、地基与储罐结构的相互作用,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储罐在三维地震荷载作用下动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储罐三维地震加速度反应较一维地震加速度反应增加、提离高度明显放大、储罐轴向应力增加、基底剪力与弯矩增大。  相似文献   
68.
中国人地关系的系统结构及2050年趋势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永恒研究主题,也是助推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的关键科学问题.基于系统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究人地关系的内在结构及要素关联,进而构建人地系统模型,模拟在基础模式和调控模式2种发展情景下至2050年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及核心特征.结果 表明:在以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组成的现代人地系统中,存在4...  相似文献   
69.
中国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实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宇  李小云  董雯  洪辉  何则  金凤君  刘毅 《地理学报》2019,74(6):1063-1078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问题,也是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际地理学研究中具有突出贡献的命题。人地关系在动态演变过程中不断出现新的时代内涵,如何科学表征中国现代人地关系的状态,是精准认知现代人地关系进而寻求协调人地矛盾路径的基础。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梳理中国现代人地关系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评价的理论框架,从人类活动的施压强度、核心资源要素的承压能力、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力度以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4个层面选取表征指标,秉承分级评价、逐级修正的思想,以县级单元为基础对全国层面的人地关系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具有明显的东西分异性及依托核心城市群布局的特征,而核心资源要素的综合支撑能力空间布局较为分散,且土地、水、核心能矿资源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四者之间的空间错配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域人地关系的紧张状态。生态环境系统的约束紧密区多集中在胡焕庸线两侧及青藏高原西南部,全国层面上人—地系统的开放程度不高,开放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全国大约85.56%的区域人地关系状态以宽松为主,但是局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西部地区人地关系相对宽松,但人地系统演进的等级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0.
根据结构光三维视觉原理,在VC++环境下利用OpenCV和OpenGL设计并实现了泥石流堆积扇重构系统,系统由摄像机标定、结构光标定、光带中心提取和三维显示模块组成.详细说明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以及各模块的实现流程.通过重构实验得到了各模块的输出结果,并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能够在非接触的情况下对泥石堆积扇进行快速重构,能够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许多弊端,使用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