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1 IntroductionTheafternoonregion (approximately 1 4 0 0to 1 60 0MLT)hasaspecialsignificanceforavarietyofmagnetosphericphenomena.Itsproximitytomagneticnoonsuggeststhattheauroralphenomenaobservedmayberelatedtodaysidemagnetosphericprocesses ,andindeedavarietyofstu…  相似文献   
32.
极光全天空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天空成像观测是目前极光地面观测和反演磁层结构与动力学行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介绍在参照WDC-C2极光数据中心ADPRS(AuroralDataProcessing&RetrievingSystem)系统功能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图像采集技术,首次在微机上开发成功的一个极光全天空视频图像分析系统.该系统在图像处理用户界面的构建上采用了视窗编程技术,在全天空图像到地磁坐标/地理坐标的投影变换中首次引入了强度修正因子,其功能可与ADPRS系统媲美.  相似文献   
33.
本文利用1997年和1998年南极中山站多通道扫描光度计的地面观测数据和WIND卫星在弓激波上游对太阳风参数的观测数据,对午后高纬极光强度与太阳风等离子体密度、动压以及太阳风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午后极光630.0nm的强度与太阳风等离子体参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630.0nm的强度表现出随太阳风等离子体密度、动压和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88和0.61;而557.7nm极光的强度与太阳风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的相关较差。午后557.7nm极光的强度与太阳风等离子体参数之间的相关较差。午后557.7nm和630.0nm对太阳风参数的不同响应表明太阳风对630.0nm影响更直接,而557.7nm受到了磁层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0nm)单色极光全天空CCD成像观测系统,并于2003年12月11日-2004年2月25日极夜期开展了首次极光越冬观测,获得了1200多小时的连续观测数据。利用这1200多小时观测数据制作了以时间为横轴的南北向极光活动图,对日侧极光卵的极光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发现,沿日侧极光卵不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在三个波段上都同时观测到了四个重复出现的极光活动区,即0900MLT(磁地方时)附近的 A区、1330MLT的B区和1630MLT的C区以及1200MLT附近的G区。A区内的极光活动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态由较宽的弧状极光向冕状极光演变;B区内的极光活动由高纬向低纬方向运动,形态呈现为冕状极光向较窄的极光弧的演变,极光强度逐渐增强;C区极光活动向高纬方向展宽,强度逐渐变弱,极光由单弧向多重弧演化;而在A与B之间存在一个纬度范围相对较窄的极光活动区G区,该区的极光呈现暗弱的冕状极光。日侧极光活动随时间从午前、正午到午后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光谱变化:绿色-红色-绿色。A区的位置出现在卫星探测的午前极光峰之中;而正午附近极光强度暗弱的G区,可部分地解释卫星观测的所谓“正午极光空白区”;卫星观测到的1500MLT附近的“极光热点”区在地面观测中可以区分为以红色极光为主的B区和以绿色极光为主的C区。  相似文献   
35.
The auroral occurrence over Zhongshan Station, Antarctic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auroral data observed by all sky TV camera during 1995 and 1997 at Zhongshan Station of Antarctic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rora over Zhongshan Station. Around postnoon (1200 - 1600UT ) and midnight (2000 - 0100 UT ), the aurora appears more frequently and stronger than those in evening (1600- 2000UT ). The corona type auroras mainly occur at poleward and overhead of Zhongshan Station during postnoon and around midnight. The hand type auroras mainly appear during postnoon. while during evening and around midnight only appear at equatorward. The active surges mostly appear around midnight,while the transpolar arcs mainly occur after midnight. Except for the transpolar arcs. the occurrences of the other three type auroras are related with Kp index. Usually Zhongshan Station enters the auroral oval at postnoon,the exact time depends on Kp index.  相似文献   
36.
A new auroral imaging system is reported which is planned to be deployed at Zhongshan Station in Antarctica in the end of 2009.The system will focus on study of optical auroras in small scales and be called China' s Auroral Fine-structure Imaging System(CAFIS).The project of CAFIS is carried out by support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for capacity building' of China.CAFIS will be a powerful ground-based platform for aurora observational experiments.Composing and advantages of CAFI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相似文献   
37.
北极航线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近年来,随着夏季北冰洋海冰的减少,北极航线作为一条新的海上运输路线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极航线可以将亚洲和欧洲北部通过最短的海上航线连接起来,与现有的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大约可以缩短40%的距离。北极航线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运输天数,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利用北极航线也可以避开苏伊士运河路线存在的海盗等问题。鉴于北极航线具有上述潜在利用价值,日本作为亚洲航运大国对北极航线的开发与利用极为重视。在过去数十年中,日本在国家层面针对北极航线商业化运行所面临的政策、环保、科技支撑等问题做了系列准备。地方层面,北海道借助身处东亚、面向北极的独特地理优势,力图将自己打造为日本的北极航线开发与利用基地。而日本民间团体对北极航线的关注比政府更早。文章聚焦分析近10余年来日本从国家到民间各层级为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运行所做的系统性准备,可为我国北极航线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