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特征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海南岛大地构造的认识主要有槽台说、地洼说、岛弧说和板块构造说,所有这些观点,包括活动论的板块构造都是建立在以垂直升降运动为主的固定论的基础上的,都认为地层和岩石,特别是花岗岩都是原地形成的,并依此建立了多阶段、多旋回的地质-构造旋回或地槽、地台、地台活化(或地洼)的发展阶段和演化历史,集中体现了活动与稳定相互转化的递进过程。当我们重新分析研究已有资料并采用新全球动力学理论和抽拉构造形成褶皱带、造山带模式的理论来重新认识海南岛的大地构造时,以上观点都值得商榷。研究发现:(1)海南岛前白垩系的所有地层都存在顶底不清、接触关系不明并常呈断层接触,岩石地层的建立不符合相关规范,不能按时代先后顺序建立全岛统一的地层柱,也不能按时代顺序和不整合上下关系建立地质-构造旋回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2)组成全岛最广的岩石是片麻状花岗岩,与沉积-变质岩占多数的大陆褶皱带(造山带)明显不同,具片麻状、混合岩化的花岗岩实属太古宙的TTG岩套,它不是侵位于相邻的前白垩系地层中的侵入岩,而是以抽拉-逆冲-推覆出地表的岩片构造;(3)全岛岩石地层按接触关系自下而上可划分出5个岩片构造系统:原地系统、准原地系统和3个外来系统,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海南岛的构造单元;(4)海南岛所属的一级构造单元是青藏高原涡旋-甩出-热核反应构造体系,二级构造单元为南海-海南岛旋扭涡旋构造区,三级构造单元为海南岛旋卷-扭动构造及其内部的砥柱构造;(5)砥柱状隆升与南海基性火山岩中的热点相复合,是海南岛异常突出海面的根本原因,属原地系统;(6)不同岩片构造系统按抽拉构造的方式叠置堆垛在砥柱状-热点构造之上是海南岛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7)海南岛的大地构造发展史只能从中生代晚期开始。  相似文献   
82.
多源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GIS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产生,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已经成为影响GIS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解决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问题常用的三种方案——空间数据交换、数据互操作和直接操作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GIS中间件。GIS中间件遵循OGC标准,能够嵌入各类遵循OGC标准的GIS客户软件并向客户软件提供统一接口,GIS客户软件通过其统一接口无区别地直接访问和操作异构数据源。目前按照新的解决方案编写的GIS中间件,实现了对ArcGIS数据和大型关系数据库数据的无缝集成,应用于MapGIS平台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3.
针对出行者的多模式复合出行需求,设计了一种支持多模式的复合交通网络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构建多模式复合网络拓扑关系的几何捏合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拓扑生成算法.该模型将不同模式的子网络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图结构中,为多模式复合路径分析服务提供高效的数据组织.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
85.
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黄河下游滩区开封段及滩外土壤采样48个,按照土壤化学分析方法,对铅(Pb)、铬(Cr)、汞(Hg)、砷(As)和镉(Cd)5种重金属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普通克里格法和相关分析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5种重金属Pb、Cr、Hg、As和Cd含量就平均值而言,Cr的平均含量最大,Pb、Hg的平均含量最小。Pb、Cr、Hg、As和Cd4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在0.13~0.28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强度,Hg变异系数较大,Hg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大;②重金属元素Pb、Cr、Hg、As、Cd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可能具有共同来源——水沙输入;③主要污染元素为Hg、As、Pb,其中Pb的污染为中度污染且范围较广,而As和汞Hg构成三级轻度污染。Cr和Cd在各村间变化不大,Cr,Cd没有构成污染,且Cd是全部清洁表现出污染没有积累;④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研究区内上下段之间分异明显,上段呈清洁状态,中段有少量污染,下段表现出明显富集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86.
生产型地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林 《岩矿测试》2010,29(4):425-430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是实验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达到提高实验室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改进实验室管理、降低运行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服务为目的的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根据生产型地质实验室管理需求和信息流特点,结合现今IT技术和LIMS的发展状况,文章提出了生产型地质实验室LIMS的解决方案,即一套以业务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三大体系为支撑,包括技术管理、流程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系统管理和基础管理6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7.
铬铁矿中亚铁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林  黄宝贵  陈述 《岩矿测试》2010,29(6):719-722
采用硫-磷混合酸微波消解对难溶的钒钛磁铁矿进行前处理,用5-溴-PADAP-过氧化氢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样中的钒,优化了微波消解的实验条件。加入浓磷酸和40 g/L氟化钠溶液分别消除了共存常量元素铁和钛的干扰。方法检出限为0.004μg/mL,线性范围为0.01~1.0μg/mL。应用于实际钒钛磁铁矿样品中钒的测定,重现性好,检出限较低,灵敏度较高,能够满足简单、快速、批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疗法联合管通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痰浊内阻型HFpEF患者80 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管通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proBNP)、6 min步行试验(6MWT)、心脏超声各项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和舒张晚期血流A的比值(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E和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I的比值(E/E’)、左房内径(LA)、E峰减速时间(DT)]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37/40),对照组为72.5%(29/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 NT-proBNP、6MWT、心脏超声各项指标、MLHFQ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NT-proBNP、6MWT、MLHF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超声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管通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功能、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铷原子频标使用最广泛,小型化是其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微波腔小型化、电子线路数字化以及附加特殊功能是铷原子频标小型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相干布居囚禁(CPT)频标是一种可以做到芯片级的新型原子频标。目前相干布居囚禁频标的技术方案有:传统方案,物理系统采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0]技术的方案和整机采用MEMS[0]技术的方案。实现小型化后的原子频标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0.
通过电子探针测试和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对新疆库鲁克塔格兴地塔格群中红色石榴石样品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不同变质期次形成的石榴石,铁铝榴石端员组分均由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加,锰铝榴石均由核部向边缘逐渐减少,镁铝榴石由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加,钙质系列石榴石总含量很低且变化稳定。研究表明,兴地塔格群石榴石由核部至边缘生长温度整体上升,形成压力基本稳定,石榴石形成环境的变质程度逐渐提高。根据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计算出石榴石的晶胞参数较理论值大,是由Ca2+、Mn2+两种大半径离子对Fe2+的置换数目多于小半径Mg2+对Fe2+的置换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