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钨和锡—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连兴  杨浩 《地质论评》1990,36(4):298-304
钨和锡是大陆地壳背景上形成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元素。该类矿床中钨和锡的高含量往往与基底岩系中这两种元素的初步富集有关,因而反映了大陆地壳的富钨、富锡特征。海底热液、陆源沉积和岩浆热液等地质作用的叠加可使基底岩系中的钨和锡发生活化转移而进入块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2.
中天山尾亚杂岩体的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浩  顾连兴 《铀矿地质》1990,6(3):156-162,178
对尾亚杂岩体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的详细研究发现,它们符合幔-壳二元混合模式。即地幔来源的铅和不同数量的地壳来源的铅的混合。经计算,其中约有25%—37%的铅来自上地幔,而63%—75%的铅来自地壳,该区陆壳平均年龄约2450Ma。本区岩石铅同位素组成与中国东部不同,显示贫钍富铀的特征。铅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尾亚杂岩体系幔-壳混合源的同熔系列花岗岩。  相似文献   
73.
广西田东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绝灭及生态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西田东地区浅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绝灭与浅海生态环境演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镜下化石鉴定与统计结果表明在P/T界线附近生物物种两次急剧减少,一次为生物大绝灭所致,另一次为生物迁徙所致。另外,本剖面上所研究的物种的数量变化是突变的,而不是渐变的。在残存期内,腹足类生物较有孔虫生物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恢复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整个剖面沉积为一个海浸的过程,其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之交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74.
卡拉麦里地区洋—陆转换是中亚增生造山演化的重要地质过程,其对准噶尔石炭纪盆地发育与演化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厘定卡拉麦里洋的闭合时限是揭示洋—陆转换的关键。但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尚未统一,严重制约了对该洋盆演化过程的认识。本文在回顾总结卡拉麦里地区的石炭纪地层划分沿革的基础上,基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层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对卡拉麦里断裂南侧的石炭纪地层进行了重新梳理,建立了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系年代—地层格架。研究结果显示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在结构上具有东西分段差异。卡拉麦里东段(双井子地区)和西段(白碱沟地区)下石炭统底部均为滴水泉组碎屑沉积,时代为359~350 Ma;其上覆地层均为松喀尔苏组a段,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顶、底火山岩年龄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350~332 Ma;松喀尔苏组b段碎屑沉积仅发育在卡拉麦里西段,其时代为332~323 Ma;西段上石炭统为巴塔玛依内山组,是一套火山—沉积序列,其测得最老和最年轻的火山岩年龄将其时代限定为323~306.5 Ma;而东段上石炭统为石钱滩组碎屑沉积,在盆内偶见火山碎屑岩及火山岩,时代为308~299 Ma...  相似文献   
75.
研究识别嫦娥五号返回月壤样品颗粒的类型、含量、形貌、结构和成分特征,可为嫦娥五号着陆区月壤的成因与月球表面演化过程提供关键科学依据.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矿物自动定量分析系统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样品CE5C0400(YJFM00403)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月壤颗粒组成多样,包括斜长石、单斜辉石和橄榄石等矿物、玄武岩碎屑、黏结物和玻璃球.颗粒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复杂,呈现各种破碎、表面附着堆积、微撞击坑、溅射物等形式的微米-纳米级的形貌特征.嫦娥五号月壤的微形貌特征记录了以微陨石撞击为主导的复杂太空风化过程:一方面反复的撞击作用使月壤颗粒破碎、粒度变细,另一方面撞击引发的局部熔融又使颗粒发生胶结,同时伴随含铁矿物分解形成微-纳米级单质铁颗粒.上述过程反复进行,导致月壤颗粒大小和物相组成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76.
吴毅  杨浩  裴小利 《地下水》2023,(4):216-218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上升,愈发受到关注,国家先后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等发展理念,露天矿山永久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以中材株洲马家桥矿区永久边坡为例进行系统性生态修复研究,采用了厚层基材喷播、客土喷播和藤本植物复绿多种生态修复工艺进行植被恢复,建立截排水及养护系统,加强植被与边坡监测,达到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的生态修复效果。研究可供相关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7.
程先云  郑凡东  杨浩  曹大岭  杨勇 《水文》2015,35(3):8-13
归纳总结了Theis井模型中井函数的不同数值计算方法,探讨、分析和比较了各方法的利弊、优缺点及对模型最终参数计算的影响,提出了新的简易计算方法;以经典实际案例为对象,对比研究了优化软件平台在Thies井模型参数计算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计算结果表明:(1)Thies井模型参数估算应慎用广为采纳的级数展开井函数计算方式;(2)1st Opt通用优化计算平台可很好处理Theis井模型参数优化计算问题,并可广泛用于其它水文模型参数求解。  相似文献   
78.
大兴安岭中段明水地区头道河岩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头道河岩体形成于243~240 Ma的中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头道河岩体具有高硅(Si O2=61.32%~78.19%),富铝(Al2O3=11.85%~16.87%),贫铁(TFe2O3=0.56%~5.93%)、镁(Mg O=0.16%~3.30%)、钙(Ca O=0.26%~2.94%)的特征,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的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偏低(ΣREE=75.5×10-6~149.49×10-6),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介于8.71~17.61之间,无明显铕异常;微量元素以富集Rb、P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岩体花岗质岩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 811~0.283 227,εHf(t)为较高的正值(+6.55~+12.19),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介于595~1 107 Ma之间。上述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头道河岩体源区物质为中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从亏损地幔增生的年轻火成岩地壳物质。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同期火成岩物质的时空展布规律,认为中三叠世头道河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9.
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宝象河水库沉积物TOC、TN、C/N、δ13C及粒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水体中不同位置沉积物有机碳来源并不相同,距三岔河入库河口相对较近的沉积柱芯A中C/N比值介于2.93~11.73,δ13C值介于-23.66‰~-21.78‰,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陆源输入贡献较小,有机碳含量受粒径大小影响显著;距三岔河入库河口相对较远的沉积柱芯B中,其TOC和TN含量较高,分别介于14.62~24.93 g?kg-1和2.11~3.3 g?kg-1,δ13C值变化范围为-28.36‰~-26.36‰,粒度以黏土和细粉砂为主,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库周边陆源输入,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80.
根据四川省铅锌矿资源潜力评价空间数据库成果,应用GIS评价技术研究了康滇地区典型铅锌矿矿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提取了成矿有利的地质信息、构造信息、物探信息及化探信息等,进行康滇地区铅锌矿的资源潜力预测,建立了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根据铅锌矿的时空分布规律预测了找矿远景区,在康滇地区圈定了5个矿集区、7个重点找矿远景区,确定主攻类型为黑区式和大梁子式,其次为小石房式和乌依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