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正>扬子克拉通崆岭杂岩中出露了大量基性侵入体,通过对这些基性岩浆岩进行系统地球化学研究,可为认识扬子陆核早期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崆岭杂岩中识别出一套基性侵入体,其岩性主要为辉长岩,多呈岩脉产出。对该套辉长  相似文献   
62.
江拓  高俊  王信水  翟庆国  杨红梅 《地质学报》2015,89(Z1):297-298
<正>江南造山带西起广西钦州湾,经湘东和赣中,延伸至浙江杭州湾地区,全长近1500 km,宽约120km,呈反S状弧形展布,是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之间的重要拼合带(Charvet et al.,1996;Li et al.,2014),也是新元古代和晚中生代显著的铜-金成矿  相似文献   
63.
元素La和Ce同属低活动性的稀土元素,能够对碎屑岩物源进行示踪。但目前尚缺乏对碎屑岩LaCe同位素体系的研究。本文以峡东泗溪南华纪—震旦纪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Ce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碎屑岩的138 Ce/142 Ce比值为0.022 583 2~0.022 587 8,εCe(t)值变化于1.06~6.13,整体上呈逐渐升高的演化特征,并与εNd(t)值呈耦合关系。结合碎屑岩Nd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峡东南华纪—震旦纪碎屑岩的主要来源,以古元古代—中元古代甚至更老的地壳岩石为主,并存在幔源初生地壳物质加入。  相似文献   
64.
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应用于重建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该方法假设之一是生标的含量可以反映表层海水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但这个假设还缺乏现场观测的充分验证.对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表层海水颗粒物中主要生标做了分析,利用其含量及比值研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分布.生标含量表明硅藻、甲藻、颗石藻的高值区位于珠江口南部及广东沿岸,在陆坡区也有高值.生标比值显示硅藻在3个类群中的相对比例最高.其中,甲藻/硅藻比值高值区位于陆坡区,这与大洋水(黑潮)的入侵,带来大量暖水性甲藻有很大关系;颗石藻/硅藻比值总体趋势与生物量的分布相反,在近岸少数站位有高值,向外海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颗石藻更适于寡营养盐的环境.生标结果所指示的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与前人的调查结果类似,为利用生标重建此区域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储层富含大量致密油,为了深入了解其微观孔喉特征,并为致密储层评价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实验、岩心物性分析等测试方法和手段,对长7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平均孔隙度为9.33%,平均渗透率为0.25mD,平均面孔率为2.06%,岩石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长石溶孔,所占比例分别为42.7%、42.2%。孔隙平均半径为157.1μm,喉道平均半径为0.52μm,平均孔喉半径比为572.7;纳米级孔喉以狭缝平板状毛细孔为主,孔隙比表面积较大,平均值为2.5731m2/g;孔喉整体较为细小,分选较好,储集能力较强,但连通性较差,孔径主要分布于25~500nm范围内。孔喉大小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其中喉道大小是影响渗流能力的主要因素,大孔喉为储层提供了主要渗流通道,孔喉半径比对流体渗流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
以侵入于宜昌崆岭杂岩中的圈椅埫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对岩石成因和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探讨。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圈椅埫花岗岩形成年龄为(1 822±44) Ma,说明其为扬子陆核古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岩体富Si,贫Al、Mg,微量元素组成上富集Rb、Th,具有Eu、Ba、Sr和高场强元素的负异常。岩石具有高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其锆石饱和温度计算值较高(>862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应属铝质A型花岗岩。岩体的εNd(t)值在-12.4~-10.3之间变化,对应两阶段Nd同位素模式年龄值为3.3~3.2 Ga,暗示岩体可能形成于扬子陆核深部古老的长英质地壳物质在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低压、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其可能与区域上2.0~1.9 Ga板块碰撞造山后发生的由碰撞挤压向伸展作用的构造转换作用有关。扬子陆核古元古代构造岩浆事件与全球范围内2.1~1.8 Ga的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碰撞造山-裂解事件时间吻合,表明扬子陆核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7.
Anammox (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many suboxic to anoxic marine environments for converting fixed nitrogen to N2, and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marine nitrogen cycle. Ladderane core lipids have been utilized as an indicator of the contribution of anammox to the marine nitrogen cycles. However, such studie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for the China seas a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anammox within the nitrogen cycle of these marginal seas. In the research reported here, the ladderane core lipid contents of 17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are reported,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investigated. C18 -[5]-ladderane FAME, C20-[5]-ladderane FAME and C20-[3]-ladderane FAME have all been detected, suggesting that the anammox bacteria are widely present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total contents of the three ladderane lipids (ΣFAMEs) range from 24–355 ng/g (weight of dry sediments), with higher contents occurring in the Minzhe Mud Zone and broadly coincident wit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ypoxi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dimentary ladderane core lipids are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their sedimentary contents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of water column hypoxia.  相似文献   
68.
杭州西湖与运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底部表层沉积淤泥与沉积柱中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沉积柱中206Pb/207Pb=1.1906±0.0029(2σ),208Pb/206Pb=2.0858±0.0074(2σ),而表层沉积淤泥的206Pb/207Pb=1.1705~1.1726,208Pb/206Pb=2.1052~2.1069,存在明显的异常。沉积柱中铅同位素组成演变特征表明,西湖沉积柱的上部受到了现代人为的铅污染,污染物厚度35cm左右,其中顶部10cm污染较为严重。与杭州市有关环境样品的铅同位素背景对比表明,西湖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铅。运河(杭州段)0~30cm的沉积柱中除个别样品外,206Pb/207Pb=1.1543~1.1705,208Pb/206Pb=2.1011~2.1540,与西湖沉积柱下部沉积物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而与西湖表层沉积淤泥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这表明运河沉积物存在显著的铅污染。对比表明,运河铅污染也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同时煤铅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根据西湖沉积柱中铅污染的深度与平均沉积速率估计,杭州地区的铅污染开始于1910年代,但到1970年代铅污染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69.
华南奥陶—志留纪之交的五峰组—龙马溪组及华北新元古界下马岭组发现的钾质斑脱岩,都产自类似的黑色硅质-碳质页岩/板岩岩系。这两套黑色岩系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岩性组成以及垂向序列所揭示的地质过程,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都符合Ettensohn总结的黑色页岩与板块构造运动之间的成因关系模式。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两组不同时代的钾质斑脱岩具有相似的源岩岩浆背景,为中酸性的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系列,源于同碰撞岛弧(synCOL-VA)背景的火山喷发活动,与板块边缘的俯冲碰撞密切相关。由于华南五峰组—龙马溪组内斑脱岩及黑色页岩沉积的形成与此间华夏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汇聚相关,华北下马岭组的黑色岩系与钾质斑脱岩的形成可能也和华北地块与相邻地块的碰撞相关。推测后者很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或Pangea850Ma汇聚时的沉积-地层学响应。  相似文献   
70.
目前,喜讯捷报,深圳市勘察研究院又有一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深圳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科技学术年会奖”评选活动中获奖。他们分别是:院属工勘岩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徐金台同志,荣获“深圳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金奖”。该同志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开发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院岩土工程方面的优秀青年科技带头人之一。由他负责研制开发的“岩土工程的勘察制图与分析SITELAB系统”曾先后荣获深圳市科技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推广到图内近二十多个城市地区,已在超过万余项大、中型勘察工程中使用,取得了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