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柴达木盆地北缘(以下简称柴北缘)—东昆仑地区已经勘查发现了一批造山型金矿,它们是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作用的产物。通过柴北缘—东昆仑地区12处造山型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该区造山型金矿中发育两种不同的成矿流体: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和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前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14~0.34(平均值0.24)、0.11~0.59(平均值0.34)和0.64~0.31(平均值0.42),温度变化为180~270℃,压力为180~560Mpa,是晚加里东期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主要沿加里东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的塑性变形带大规模流动,并在本区形成了广泛的金矿化;后者的XCH4、XCO2和XH2O分别为0~0.12(平均值0.06)、0.18~0.25(平均值0.21)和0.79~0.69(平均值0.73),温度变化为280~449℃(主要在280~360℃),压力为80~230Mpa,主要与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其中不少矿床还受侵入岩浆作用的影响,其沿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带边界的上地壳大规模流动,导致了本区造山型金矿的最终定位。上述两期成矿流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总体变化在1.4%~11.4%(NaCl)(大部分集中于2.7%~9.1%)。压力-深度换算结果显示,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碰撞造山作用表现出地壳强烈隆升过程,其最大隆升幅度达12km。这说明该区大规模的造山型金成矿作用发生在地壳隆升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32.
四川“金土地工程”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在"金土地工程"区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试点研究项目的背景、目标任务、方法技术和提交的主要成果。通过试点研究,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内容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为主,地质、遥感等多种综合调查手段为辅的综合调查,其核心是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33.
该文对荔波县干旱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干旱的时空分布、年代际变化及发生规律。在认识干旱气候规律影响系统的基础上,用前期气象要素、海温因子、天文因子的连续变化及大气环流形势寻找预测干旱的方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发展地方经济及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根据隧道掘进掌子面处突出性淹埋整个掌子面塌方的地质信息,建立GM(1,1)灾变模型,超前预报了其塌方的范围,经隧道掘进验证,预报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矿矿赋矿围岩-碳质板岩,浅变质含碳碎屑岩及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和石英的微量元素,稀土铺张持征研究,认为北山地区金矿床是在含金建造的成矿物质基础上,经后期深源热液能量叠加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36.
37.
米槠次生林内4种植物叶片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相似文献   
38.
文章在对摩天岭岩体稀土矿进行概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稀土矿点5个,圈出成矿远景区3个,查明其矿化类型为富含重稀土元素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认为摩天岭稀土具有一定的潜在利用价值,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储备,建议给予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39.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处于郯庐断裂带渤海海域平面延伸方向的转换区域,无论平面规模还是垂向活动强度均有其特殊性,且该段不同构造带上主断裂带表现形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多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结合钻井资料,按照主断裂发育的位置和垂向活动强度,对渤东地区的走滑断裂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凸起边界长期活动断裂、洼陷-斜坡区的"早断早衰"型走滑断裂及凸起区的"早断中衰"型走滑断裂。重点介绍了后两种隐伏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及解释方法。郯庐断裂活动强度、盖层泥岩厚度及新构造运动产生的晚期断裂活动强度不同是造成不同类型走滑断裂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郯庐断裂带渤东区段对油气垂向运移的控制作用,提出深浅断裂平面重叠区是渤东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40.
基于1997-2010年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的主成分分析导出西安城市化水平综合得分,进而运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西安城市化与城市用水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西安城市化发展中,生产用水量随城市化的推进呈三次函数曲线型降低,生活用水量则相反;用水效益与城市化呈线性增长关系;人均生产用水量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三次函数曲线型降低,人均生活用水量则相反.据此,提出未来西安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重视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技术,改善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益,实现城市化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