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14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出露于内蒙古地区的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及兴蒙造山带内共21件不同岩性的样品进行Nd同位素研究。这些样品的Nd模式年龄值表明:兴蒙造山带与华北地台具完全不同的特征,兴蒙造山带以年轻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特征(tDM=0.4~1.1 Ga),普遍低于华北地台西段的tDM值(1.8~3.4 Ga)。锡林浩特地块作为独立块体具与兴蒙造山带不同的特征,锡林浩特地块的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介于兴蒙造山带年龄与华北地台年龄之间。Nd模式年龄计算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台北缘的地壳增生事件主要集中于中元古代之前,而兴蒙造山带地壳增生事件自新元古代开始。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华北地台北缘εNd(t)值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可知,在中元古代及海西期均存在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及新地壳的增生事件。内蒙古兴蒙造山带地壳增生速率表明该区地壳主要增生事件发生于1 000~700 M a,其后形成的岩浆岩所反映的增生过程表明有古老地壳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何舜辉  杜德斌  焦美琪  林宇 《地理科学》2017,37(7):1014-1022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衰减的态势,且随着时间推移,东部的压倒性地位进一步强化。基尼系数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整体由极化增长向优化均衡发展的空间过程。东部地区基尼系数维持相对稳定;创新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却在不断缩小。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城市分布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广泛分布于发达城市,而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呈集聚分布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高度吻合。Moran’s I值均为正,并呈不断上升之势,反映了城市间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作为区域性的创新极,对周围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并不明显,辐射作用有限。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教育水平、FDI规模、制度因素、基础设施6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形成。其中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大,教育水平和制度因素次之,而FDI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影响相对较小,但仍表现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岩组合形成的微地貌形态特征的获取是大比例尺遥感解译岩石地层单元的基础,关键是提高遥感影像及地形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在西南岩溶区填图试点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航空遥感平台(UAV)获取了工作区0.2 m分辨率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以及0.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影像与DEM叠加建立工作区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区内微地貌形态的高清晰度真三维再现,真实客观地描述了区域地表微地貌特征,促进了不同基岩上形成的微地貌特征的精细化研究,提高了遥感数据的解译程度。解译过程中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建立工作区不同岩石地层单元的微地貌、颜色及植被等方面的解译标志,基于三维地表模型实现了对工作区岩石地层单元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滇西无量山岩群为原1:100万下关幅(1975)命名,为一套浅变质砂岩和泥岩,形成于滨海相-浅海陆棚相,其时代一般认为属古生代,但一直缺乏化石依据或准确的年龄数据。本次1:5万区调在澜沧江西岸云龙县毛草坪村无量山岩群四段(Pz W4)的下部和上部获得两层变质基性火山岩夹层,根据野外岩石产状、镜下薄片鉴定、岩石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恢复其原岩为玄武岩,形成于大洋扩张环境。采用LA-ICP-MS技术,对下部和上部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分别获得206Pb/238U年龄为(327±11) Ma(N=14, MSWD=6.7)和(284±3.7) Ma(N=27, MSWD=4.9),为早石炭世晚期和早二叠世晚期,这为无量山岩群形成时代及其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年龄依据,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古特提斯洋晚古生代的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面向公众的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相关技术。基于移动空间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难点的分析,提出一种开放式、易扩展、功能可重用的移动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6.
银厂坪岩溶系统由溶蚀洼地和溶洞系统组成,溶蚀洼地内发育15个规模和形态不同的落水洞以及多条溶沟。根据断层面擦痕反演构造应力张量和共轭剪节理反映的应力场特征, 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于始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受 SEE-NWW 向挤压和 NNE-SSW 向拉张应力场控制,形成 NW 向左旋压扭性构造,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符合里德尔剪切模式。走滑拉分阶区所形成凹陷具有汇水功能,利于岩溶作用形成溶蚀洼地,内部发育的共轭节理交汇部位是良好的导水构造,叠加在走滑微拉分阶区内,促进白云岩溶蚀作用形成落水洞。地下岩层受构造挤压发生层间滑动形成微裂隙,经溶蚀扩大,形成顺倾斜岩层发育的岩溶洞穴。左行走滑断裂造成地表河流和山脊发生系统左旋位错,发育断层崖于山脚处形成倒石堆,在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下,岩壁不断后退,地下河频繁袭夺使早期溶洞成为干洞,现代地下河于斜坡下游通过地下河出口转为明流。  相似文献   
17.
不同检测方法对氢氧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杨会  王华  应启和  林宇  涂林玲 《岩矿测试》2012,31(2):225-228
氢氧同位素的检测方法由最初的离线双路进样同位素比质谱法(Dual-inlet IRMS),发展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连续流水平衡法(Gasbench-IRMS)检测方法以及现阶段正在研究使用的热转换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TC/EA-IRMS)。为了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氢氧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文章应用Dual-inlet IRMS、GasbenchⅡ-IRMS、TC/EA-IRMS三种检测方法对四种不同水样的氢氧同位素进行检测,并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表明,Dual-inlet IRMS法检测氢同位素的精密度高,重现性好;Gasbench-IRMS法检测氢同位素的结果重现性较差;Dual-inlet IRMS和Gasbench-IRMS法检测氧同位素要比TC/EA-IRMS法的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用TC/EA-IRMS法检测氢氧同位素,分别用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校正,δD值的最大绝对偏差为1.13‰,δ18O值的最大绝对偏差为0.27‰。测定不同水样的氢氧同位素时,连续流GasbenchⅡ-IRMS测定氧同位素较有优势,而TC/EA-IRMS测定氢同位素比较有优势。样品测试过程中选用的校正标准不同,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18.
滨海人工林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台风强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预测,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将更加频繁和剧烈,可能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目前对极端降雨如何影响土壤呼吸各组分的认识仍是缺乏的。因此选取亚热带滨海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8月在设置去除根系和对照处理一年后,应用Li-8100土壤CO_2通量测定系统,对2次台风强降雨前后的土壤呼吸速率和环境因子进行原位监测,分析2次台风前后土壤呼吸各组分对强降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次台风强降雨显著改善了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了土壤呼吸各组分。2种人工林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均呈现出快速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自养呼吸的上升不明显。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的峰值与土壤湿度的峰值同步,而自养呼吸峰值要滞后1天。(2)第一次降雨,湿地松和尾巨桉土壤异养呼吸对总呼吸的贡献率分别是自养呼吸的5.15和6.28倍。相比于土壤自养呼吸(R_a),异养呼吸增加的幅度更大且响应更快。(3)第一次降雨湿地松土壤总呼吸、异养呼吸及尾巨桉土壤异养呼吸与土壤湿度的二次曲线关系存在拐点,而第二次降雨促进了2种人工林土壤异养呼吸、总呼吸速率。2次台风强降雨湿地松和尾巨桉人工林的土壤自养呼吸均和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综上,研究结果强调了极端降水对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显著影响,应该将其纳入模型中,以提高对碳-气候反馈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