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paper proposes an economical and fast algorithm for deriving trajectories from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collected in location-based services (LBS). Although many traffic studies or applications can benefit from the derived trajectories, the sporadic tracking points are always implicitly overlooked by most of existing map-matching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inds network paths or trajectories traveled by vehicles through augmenting GPS data with odometer data. An odometer can provide data of traveled distance which are compared with the lengths of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in order to find the most approximate network path approaching the trajectory of a vehicle. Tracking points are classified into anchor points and non-anchor points. The former are used to divide trajectories, and the latter screen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 elliptic selection zone and a reduction process are applied to the selection of possible road segments composing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 brute-force searching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find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and calculate their lengths. A two-step screening process is designed to select the final result from candidate network paths. Finall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40701142),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rting Foundation for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相似文献   
42.
海洋大气环境的多维动态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洋大气环境的多维动态特征设计了应用于专业领域的可视化系统结构体系,阐述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系统的开发,最后以一个实例介绍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3.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卓越的地图学家,国内外知名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家陈述彭教授,因病于2008年11月25日不幸逝世,享年88岁。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出生于江西萍乡。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并留校任助教,同时在母校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继续留校任讲师。新中国成立不久,他来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专心从事地学探索研究。凭着对地球科学执着的探索信念、分析综合能力,尤其是对科学生长点的敏锐洞察力,他总是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热情指导和带领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新的领域进取。  相似文献   
44.
刘卓  林珲  田雅  王玉琳 《热带地理》2022,42(9):1585-1596
基于2014—2020年中国50 094份非法采伐犯罪的刑事一审判决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中国非法采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非法采伐多发于胡焕庸线东南侧,集中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巫山―雪峰山沿线、武夷山脉―南岭沿线、大别山沿线、长白山沿线等地区;2)受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上述高发区域的非法采伐特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非法采伐具有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相同地理分区内相邻地市非法采伐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不同区域间又呈各异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西南与东南地区主要呈高-高集聚态势、西北与华北地区为低-低集聚,东北地区与长江沿线地市则不显著。4)不同影响因子在空间上对非法采伐的驱动作用各异,其中自然禀赋是非法采伐产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区域随着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抑制非法采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地理信息科学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进行了全面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学者积极拓展研究领域,为人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提供空间化、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人文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积极学习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研究中积极引入空间思维和空间可视化方法。同时,一些适用于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开放平台、代码和工具不断涌现。本文在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空间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并分别对该框架各分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包括:历史GIS,文学GIS,语言学GIS,GIS与哲学、人类动力学、人文地理学等;以及GIS与政治学及国际关系学,GIS与管理学、空间计量经济学、社会地理计算、空间社会网络与空间交互网络、犯罪地理学、健康地理与公共卫生学等。接着,本文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包括:空间思维与空间计量、认知心理学与空间认知、空间可视化与虚拟地理分析、平台研发等。最后,对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李响  林珲  过仲阳  张喜慧 《测绘学报》2008,37(1):95-101
定位及移动通信的发展使我们可以获取和传输车辆在道路网络上的轨迹信息。除实现定位或导航等基本功能外,从车辆轨迹数据中还可以提取大量的交通信息,成为交通规划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建立轨迹数据与道路网络之间的拓扑关系,提取轨迹数据中能代表主要信息的特征点来代替大量的轨迹数据,以达到减少轨迹数据量的目的。特征点通过一个综合了网络关系、速度币口方向的筛选方法进行提取,该方法也同时有利于建立轨迹数据检索结构和定义查询语言,系统的实验和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2007-08-28 是中国科学院暨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成立10周年的纪念日,曾经在实验室学习与工作过的学生与学者从国内外回到香港中文大学未圆湖畔,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以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展现我们的共同记忆与理想.专栏收集的论文是研讨会中的部分报告,以此形成我们10周年纪念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48.
水深测量的误差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现代海洋水深测量的基本特点;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由船速效应、波浪效应、定位中心偏心效应,以及测深仪发射声波延迟效应等测量环境效应引起的测量误差;推导了测量环境效应误差改正公式。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波浪效应是引起水深测量误差的主要因子。针对海洋水深测量环境效应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49.
林珲  吴贤宇  潘家祎  邹海波 《测绘学报》2022,51(7):1306-1316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打破了城市降水—汇水—排水原有的平衡,加剧了中国城市洪涝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亟须探索精确、高效的城市洪涝预报方法,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影响。然而,城市气象水文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城市洪涝实时预报研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梳理了我国城市洪涝频发的原因,总结了国内城市洪涝实时预报研究在数据和模型方面的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研究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0.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