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64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常规的可控源电磁法理论在计算视电阻率公式上,由于主要采用了其电磁场,所以难以直接反映全频域视电阻率的值,也不能直观地显现出地下介质的地质构造。这里采用水平偶极子激发的电磁场,提出了电场的全域精确表达式,并可直接计算出大地电阻率。通过与卡尼亚电阻率计算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果在远区等价于卡尼亚电阻率,在近区和过渡带则明显地改善了卡尼亚电阻率的非波场区场畸变,从而能更好地接近基底的真电阻率,更形象地反映了地下介质的垂向电性变化。  相似文献   
72.
柳成林  刘海笑  赵燕兵  王宸 《岩土力学》2013,34(11):3221-3228
由于在抗拔承载力和深水安装中的优势,拖曳锚在深水系泊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安装缆绳和锚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将直接影响锚的嵌入和运动,对反悬链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锚的嵌入性能、准确预测锚的运动轨迹以及解决锚在安装中的精确定位问题。基于嵌入缆单元在海床土中的力学模型,推导出适用于黏性土和无黏性土的反悬链方程,利用该方程可求出安装缆绳在海床土中的反悬链形态;通过在缆绳上布置倾角传感器并运用圆弧递推方法,设计出可实时测量嵌入缆形态的试验技术,为验证试验技术的合理性,在空气中分别选取3种典型缆绳形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形态与真实形态吻合良好,并具有较高精度;利用实时测量技术开展模型试验,对反悬链方程进行了考察,验证了其模拟嵌入缆反悬链形态的精度,并获取了对拖曳锚安装过程中反悬链形态变化规律的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73.
介绍基于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研制的正弦激励源系统工作原理,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仿真正弦激励源数据,结果表明,幅值稳定性可达到10-6~10-7,频率稳定性达到10-4,该系统能解决以往正弦电路中幅值稳定度和高频时频率稳定度差的问题,提高航空重力仪的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74.
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是在大地电磁测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电磁测深法,其二维电磁响应的计算须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本文以Matlab为程序编译工具,采用双二次插值的有限单元法,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为了模拟无穷远边界及满足计算机的内存需求,在保证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设计了非均匀网格剖分.在程序编制中,只存储有限元系数矩阵的非零元素,大大减少了正演计算的时间.针对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法中卡尼亚电阻率在过渡区和近区畸变的问题,给出了全区视电阻率的迭代公式,并对典型的一维层状模型以及简单二维模型进行了计算.过渡区和近区数据经过校正后,可以正确反映出模型的地电特征,证明了线源下近区勘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陈倩  钟金先  李长顺 《现代地质》2012,26(3):607-613
通过对四川盆地大量浅层风化带裂隙水水化学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研究了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化学成分分布特征及形成作用。结果表明:区内浅层风化带裂隙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3-和Ca2+,HCO3-、Ca2+、Mg2+在地下水中含量相对稳定,尤其是HCO3-绝对含量较大,相对含量差别不大;Na++K+、SO42-、Cl-在地下水中含量变化较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水化学成分特征的形成受大气降水和含水系统中岩石矿物成分的影响;总溶解固体值TDS<1 g/L的淡水在区内大面积分布,TDS值总体呈现出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的递增关系,表明溶滤作用由盆地周围向盆地中心的递增特点,但局部地区TDS值受大气降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加拿大沃伊西湾铜镍矿床是20世纪末加拿大发现的最大矿床,而且近年还有新增储量的发现。该矿床储量不仅在世
界同类矿床中排在前几名,而且是岩浆通道模式最经典的矿床。岩体控制矿体,该基性侵入体位于加拿大拉布拉多半岛(Labrador)
北部中元古代奈恩深层岩套(Nainplutonicsuite)中,岩体主要由西帝普斯岩体和东帝普斯岩体组成,它们由一条隐伏的岩浆
通道所连接,矿体就位于岩浆通道中,形成典型岩浆通道成矿系统。岩浆通道的膨大部分形成了奥韦尔德矿床。对该矿成矿特征
及其成矿模式的总结,对于寻找与岩浆通道成矿有关的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7.
荒漠土壤微生物碳垂直分布规律对有机碳库的表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漠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以分析它们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土壤垂直剖面上,土壤微生物碳(SMC)含量与有机碳(SOC)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线性相关(R2=0.63,p=0.0003)。(2)SMC出现了2个明显的改变界面(20 cm,80 cm),0~20、20~80、80~500 cm值分别为:2.24~3.06、0.19~0.72、0.0017~0.0097 mg·kg-1;0~20 cm和20~80 cm的SMC差异极显著(p<0.0001),20~80 cm和80~500 cm的SMC差异显著(p<0.05)。(3)对应于SMC的土壤层划分,SOC在0~20 cm、20~80 cm和80~500 cm同样具有一定的分层性。(4)我们把具有不同微生物活性的有机碳层分别定义为活性、惰性、稳定性有机碳库,土壤垂直剖面上微生物碳的分布很好地表征了土壤中活性、惰性、稳定性有机碳库的分布;通过对这3种碳库所在土层进行合理划分,可以定量分析土壤中3种有机碳库的储量。  相似文献   
78.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3坳、2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贝尔凹陷是贝尔湖坳陷南部的1个二级构造单元。贝尔凹陷的控陷断层为1个上凸、2个上凹断层转折组合构成的犁式正断层,在深部发育伸展双重构造。在犁式正断层上盘由于上凸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同旋向剪切,而上凹断层转折产生的活动轴面与断层面为反旋向剪切,在断层上盘形成2个背斜中间夹1个向斜的构造组合。由活动轴面与固定轴面之间滚动面的宽度确定控陷断层F1在早白垩世南屯期晚期的水平伸展量为6 850 m。贝尔坳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反映了断层滑移速率、构造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对凹陷内沉积地层变形特征的影响和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和油气地质条件的制约。贝尔凹陷南屯组上段内部角度不整合的形成与变形作用中的剥蚀作用和沉积间断无关,而是由于半地堑从略欠补偿充填向过补偿充填状态转变时,沉积速率相对于构造沉降速率显著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79.
则木河断裂带具有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跃、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本文以鹅掌河流域为例,通过对断裂的活动特征,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长期活动性与成因机制和地貌演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则木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影响地质环境的演化。新构造运动引起断裂带局部应变失衡,断裂活动诱发频繁地震;隆起和断陷断块的差异性活动,加剧地貌演化与地表过程;沉积建造环境的不同,影响岩土体的剥蚀与沉积;断裂的掀斜运动,改变地表水系格局与地热运移。(2)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的控制作用,表现为灾害具有时空效应。空间上,灾害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沿水系呈线状分布,具有地层倾向性,集中于断裂破碎带的软岩,微地貌效应显著;时间上,现有地质灾害在多次地震扰动和强降雨触发下形成,鹅掌河形成高频泥石流。(3)断裂活动影响灾害成因机制和灾害类型及破坏模式,脆弱的地质环境在地震持续扰动和极端降雨的耦合作用是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依据灾害成灾机制,将灾害分为3大类,7小类,具有震裂斜坡的典型破坏模式。(4)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相互作用决定地貌演化。鹅掌河泥石流影响邛海的地貌变迁,通过计算构造隆起量与灾害剥蚀量,表明鹅掌河处于隆起区,邛海处于淤积区。由此可见,则木河断裂活动特征通过影响区域地质环境演化,诱发大量的地震地质灾害,最终由地震构造作用驱动的隆起和断陷,地表灾害过程驱动的剥蚀和淤积,两者相互作用决定现有地貌的演化。  相似文献   
80.
地形畸变对偶极-偶极电阻率测深拟断面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偶极-偶极剖面方法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物探方法,但就地形对该方法的实质性影响及修正研究得比较少.我们就几种典型的地形畸变情况进行了正演计算,并绘制了拟断面图.通过对这些图形分析,可以看到在地形畸变处的拟断面图不能反映地下地质体的情况,且有效拟断面图是不连续的,需要分段处理,分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