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伴随着城市研究新数据源与方法论的兴起,从时空间整合的角度反思和修正传统的概念与方法,成为时空行为研究重要发展趋势。地理背景作为城市研究的核心变量,其界定方式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对个体行为作用效应的分析结果,已成为地理学的新方法论问题。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西宁市的实证研究,尝试验证地理背景不确定性对行为模式分析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多个行为变量与其相互关系以及时间维度差异。通过比较两类地理背景范围(仅考虑居住地建成环境的地理背景范围、综合考虑居住地与家外活动地建成环境的地理背景范围),分析对个体行为作用效应结果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如果仅以居住地作为地理背景范围,关注其中建成环境对行为影响时,可能会夸大“家”的作用,而综合考虑居住地与活动地的地理背景范围时,更为接近于“真实”的地理背景,建成环境对家外活动时长、出行时长和活动空间有一定的解释力,且能够捕捉到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修正有悖于常识的结论。同时地理背景不确定性对个体行为作用效应的分析结果影响还表现出较明显的工作日/休息日差异,表明地理背景存在时间维度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时空行为研究在重新审视传统城市地理学概念、探索日常生活视角的度量方法与研究范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塔娜  柴彦威 《地理学报》2017,72(10):1776-1786
既有低收入居民空间困境的研究以居住空间研究为主,关注低收入者受到的住房与社区隔离,难以刻画低收入者在整日尺度面临的时空制约。行为空间作为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为描述低收入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移动性与可达性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提出利用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共同描述居民行为空间,分析低收入居民在时空可达性和实际利用城市空间能力上的劣势。基于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居民活动与出行日志,利用路网分析、最小多边形分析等方法刻画居民每日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比较,发现低收入居民比其他居民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都要小。进一步构建模型分析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发现包括收入在内的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属性和行为属性对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存在影响,但是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行为空间的测量有利于增进对于不同群体社会分异与空间隔离的认知,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娜  申悦  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79-1287
中国城市转型带来了社会群体的异质化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需求成为人本规划的重要目标,需要城市研究更多地关注微观个体的行为差异。随着城市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个体生活选择的增加,生活方式、城市空间与时空行为三者的互动愈加增强,生活方式对个体时空行为决策具有限制作用,导致个体行为差异的扩大并影响个体对空间政策的应对方式,因而需要在行为研究中增加生活方式的视角。本文从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时间地理学和活动分析法的理论基础出发,综述了生活方式视角下的时空行为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系统介绍这一研究的2个重要方向,包括生活方式的定量测量和基于生活方式群体的行为模式解读,旨在为中国城市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4.
日本消费者行为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柴彦威  王茂军 《地理学报》2004,59(Z1):167-174
日本地理学界关于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深受欧美行为主义的影响,其研究重点由建立反映一般规律性的定量模型以及消费者视角的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转向正面关心消费者行为本身的研究.本文从消费者空间选择模型研究、多目的与多目的地研究、时间地理学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研究、消费者属性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消费者行为的地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75.
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人们对时间认识的不断深入,生活时间成为生活质量的主要测定指标之一。本文在回顾生活时间调查研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日本和中国生活时间调查及研究的现状特征,并对时空间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地理学视角下单位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位制是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国家逐渐在城市构建的以实现共产主义和现代化为目标的基本工具,其最基本的特征表现为“城市基本单元”.单位制的基本工具本质和作为城市单元的特征表现为在空间性、时间性和社会性三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计划经济时期的历史,通过评析明确如何扬弃单位制的各种因素.同时,单位制研究是解读中国城市转型的独特和重要视角,不仅可以明晰转型的机理,还可以透视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在规划未来方面,单位制研究可以促进经历过转型洗礼的单位制下一步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还可以将单位制中的积极因素以新的方式应用到城市新的增量中去.地理学视角下的单位制研究将从相互联系的单位制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3 个方面展开.第一空间解读单位制物质空间的结构、功能和形变;第二空间解读单位制的政治组织、专业职能和社会文化的空间表征;第三空间的研究从多视角和多方法展开,解构单位制中的空间冲突,构建面向未来的和谐城市空间.从尺度来讲,单位制空间的研究在空间、时间和社会3 个方面可以进一步展开,形成多种尺度.已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今后的研究还需要在广度、理论深度和跨学科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7.
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时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张艳  柴彦威 《地理科学》2011,31(9):1056-1064
转型期城市空间制度性及结构性变化以及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往往因忽略城市中低收入群体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而使其陷入可达性及移动性困境,从而导致城市社会不公平问题。个体日常活动行为的时空特征反映了其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时空需求,是测度可达性与移动性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居住隔离的新维度。采用2007年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数据,基于时间地理学对微观个体日常活动的分析框架,借助GIS三维可视化技术,从生活时间分配、工作与非工作活动的时空间分布格局、活动空间测度、移动性等方面,对北京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间特征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城市中低收入者日常活动的时空需求研究,为城市空间优化和时间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建成环境对北京市郊区居民工作日汽车出行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塔娜  柴彦威  关美宝 《地理学报》2015,70(10):1675-1685
郊区化导致的汽车出行增加及相关的城市环境与社会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研究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国内对建成环境与汽车出行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基于GPS与活动日志相结合的居民一周活动与出行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分别以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作为地理背景,分析建成环境对于郊区居民汽车出行距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工作日汽车出行的影响因地理背景的选择而有不同。整日出行受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工作地与活动空间建设密度增高汽车出行减少,但是居住空间的影响不显著;通勤出行受到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居住地商业密度提高和建设密度降低、工作地和活动空间建设密度提高,汽车出行减少;非工作活动出行也受到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影响,居住地、工作地和活动空间的公交密度低、工作地和活动空间建设密度高,汽车出行少。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地理背景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出行行为的研究需要考虑居住地以外其他地理背景的影响,并对控制汽车使用的公共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9.
谷志莲  柴彦威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2):1617-1627
就地养老日益受到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欢迎,其中个体移动性对老年人日常生活尤具重要意义。本文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一对空巢的高龄老年夫妇作为典型案例,对其退休以来的移动性变化与日常生活历程进行叙事分析;以期揭示移动性对老年个体生活的重要意义、移动性的变化特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从而为中国城市老年服务与宜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结果表明,老年个体移动性具有日常活动空间向外拓展、逐渐向社区及周边收缩、局限于家及住所附近3个阶段;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的身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和家庭因素共同促使老年人移动性与日常生活发生阶段性演变;个人、家庭、所在社区的资源分别构成了各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个体的移动性空间应成为中国城市宜老社区与环境建设以及老年规划与服务的关键命题。  相似文献   
80.
居住空间对家庭购物出行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