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近地层空气动力学过程及特征是影响风沙运动过程及强度的重要因素,受地表粗糙元特征和空气密度等多种因子的影响,是风沙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雅鲁藏布江中游是青藏高原风沙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但对其流沙地表空气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较为薄弱。基于日喀则宽谷和山南宽谷的野外实测风速资料,对流沙地表的风速廓线、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摩阻风速(u_(*))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海拔风沙运动过程、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该地区风沙灾害的防治提供思路。结果表明:(1)空气密度为0.84±0.02 kg·m^(-3)时,流沙地表的风速廓线满足对数函数关系。高海拔地区风速廓线平均截距和斜率大于低海拔地区,说明由海拔引起的空气密度影响近地层气流运动。(2)雅鲁藏布江中游摩阻风速随风速增大而线性增大(R^(2)>0.75),但二者的拟合系数大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空气密度影响近地层气流运动。(3)u_(*)和z_(0)满足指数模型z_(0)=b_(1)exp(u_(*)/b_(2))+b_(3)。(4)相似均质下垫面条件下,u_(*)和z_(0)与气温、湿度和海拔呈显著正相关,气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冷湖地区侏罗系地层油源丰富,储层致密化程度高,为查明低孔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剖析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矿物分析、物性分析、核磁共振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与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侏罗系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溶孔为主,原生孔隙残留少,微孔隙占比高,孔隙度平均为9.96%,渗透率平均为2.26×10-3μm2,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2)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以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演化主要处于中成岩A期,成岩序列可概括为:机械压实改造-少量早期方解石胶结-长石、岩屑轻微溶蚀-石英I期加大-有机酸流体侵入、长石岩屑强烈溶蚀-黏土矿物广泛出现-石英Ⅱ期加大-长石、岩屑、黏土矿物伊利石化-少量含铁碳酸盐胶结。(3)多种成岩作用综合制约着致密砂岩储层的发展进程。煤系地层富含水生、陆生动植物遗体,沉积后至成岩早期有机质分解产生腐殖酸并形成酸性环境,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不甚发育,碎屑颗粒间欠缺方解石胶结物支撑,压实...  相似文献   
13.
海浪是一种能源 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当风吹过海面时,海浪随即产生。空气与平静的海面相互作用时,就会从海面上掀起海浪。这种相互作用的时间越久,经过的距离越长,掀起的海浪就越汹涌。因此,世界上最汹涌的海浪都出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中。在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和印度尼西亚南部的太平洋海域,有地球上最极端的波候。因为在这些地区,没有陆地可以阻挡海面与风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前言现代世界气候可以看作是定常的假设,一直与大多数前人的观点是明显相反的。实际上,关于18世纪后期发出的欧洲季节变化日益增强的警报,推动了首批有仪器装备的官方气象台站网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西藏谢通门——扎申地区近期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藏谢通门-申扎地区近期的地震活动,以多种地震学方法分析了该区未来地震活动特点,并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对该区今后可能的地震发展趋势做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采用黑龙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基于sPn震相,计算2005—2021年黑龙江省区域内发生的11次M≥4.0近震的震源深度。分析发现,在研究区域内,可精确识别单台震中距在3°—7°范围内的地震记录波形的sPn震相。计算多台站震源深度,发现其平均值与黑龙江地震台网采用HypoSat方法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基本一致,仅3个地震的误差较大。分析认为,采用sPn震相方法测定黑龙江地区近震的震源深度准确度较高,可为日常跟踪分析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使用双差定位法对2017年11月18日米林6.9级地震和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691个地震定位结果,发现:①余震序列分布更加集中,地震序列震中呈NW-SE向分布,与雅鲁藏布江断裂在NE向构造转弯处的走向基本一致;②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 km,东南侧地震数量较少,震源深度相对较深,西北侧地震数量较多,震源深度较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