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再论“适期早播,缩短播期”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期早播”经过许多科技人员同农民一道进行大量科学试验,早已证明,是一项趋利避害,增加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笔者追随一些农业专家,也多次提出本地的春耕播种,要做到“适期早播,缩短播期”,也曾建议将“适期早播,缩短播期”纳入科学种田的技术流程。这次我们又...  相似文献   
52.
万桂梅  汤良杰  金文正 《中国地质》2010,37(6):1584-1591
辽东湾JZ27-33区块发育3条大型NNE向走滑断裂,分别为辽中3号断裂(或者辽中1号断裂)、辽中2号断裂和辽东2号断裂,在平面上,3条走滑断裂呈"雁行式"展布,其间密集发育具有走滑性质的正断层,这些正断层在平面上成NE或者NEE走向,与主走滑断裂斜交,其锐角的指向为本盘地层在平面上的位移方向;在横剖面上,负花状构造是研究区内的大型走滑断裂在横剖面上的重要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断裂特征在平面上表现为"双重构造"特征,在横剖面上表现为(负)花状构造,构成了典型的"伸展型右旋走滑双重构造"系统,并且认为,形成这种构造样式的控制因素主要有:郯庐断裂带的右旋走滑作用、平面展布特征、多期构造活动以及能干性特征明显的沉积地层。  相似文献   
53.
王莺 《地理教学》2014,(7):33-36
正一、背景介绍2011年9月,上海中学国际部一年级新生开始踏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旅程——校园学习生涯,他们在领取教科书的同时发现了一份意外的礼物——一台崭新的iPad2平板电脑,虽然很多孩子在家中早已和它亲密接触,但由老师发下也就意味着它将成为今后日常学习的教具,这着实让孩子们既兴奋又期待。将iPad引入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是上海中学教学改革中的又一次大胆创新和尝试,学校先以国际部一年级新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具有复杂的构造演化特征,该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隆升和构造演化机制一直是地质研究的热点。为精细刻画青藏高原板块、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之间的拼合关系及差异性隆升特征,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端的碧口地块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以及热史模拟和岩石冷却速率计算。结果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别在(118±5~265±29)Ma和(29.0±2.7~54.0±7.0)Ma之间;碧口地块东北缘及北缘冷却速率接近,在3.125~3.448 ℃/Ma之间,东缘冷却速率相对较低,为2.041~2.273 ℃/Ma。结果表明,中、新生代以来,碧口地块及其周缘总体上经历了持续隆升过程,但不同地区隆升特征具有差异性:碧口地块北侧在早、中侏罗世(151±7)Ma经历了构造挤压和隆升过程;东部相对较晚,在晚侏罗世(143±11)Ma经历了构造隆升阶段;东北端在早白垩世才与华北板块拼接并进入持续构造隆升阶段。进入古近纪(54.0±7.0)Ma隆升阶段,即始新世早期后,碧口地块东缘在始新世中后期(44 Ma)开始发生构造隆升,北缘自渐新世中晚期(29~32 Ma)开始发生显著的构造隆升。上述区域在10 Ma(中新世晚期)共同进入快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55.
Distribution, variation and impact factors of biomass of bacterioplankton from April to May 1999 in Bohai Sea were studied in DAPI method with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he biomass in surface waters showed a small day-night variation, varying from 0.13 to 2.51μg/dm^3 with an average of 0.84μg/dm^3. The biomass in bottom waters showed, however, a large variation, changing from 0.15 to 4.18μg/dm^3 with an average of 1.36μg/dm^3. The peak values occurred at 5 and 11 a.m. The bottom water biomas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r=0.639, P〈0.05). Heterotrophic bacterioplankton biomass was high in nearshore waters and low in offshore areas with a high biomass zone around Huanghe (Yellow) River mouth, showing the same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In vertical distribution, heterotrophic bacteria biomass in bottom water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surface water.  相似文献   
56.
57.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58.
带有差分GPS的多传感器无人直升机航测遥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作者在日本研制的一种基于无人直升机平台的多种传感器航测遥感系统,它直接采用GPS和IMU数据进行地理定位定向而不需要地面控制点。通过实飞数据对系统达到的几何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来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及应用于其他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59.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建立包头市短期降雨预报方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在Citystar4.0版本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大青山区降水随高度的分布模式,计算出主要山区沟河的流域面雨量和降水总量,估计洪峰流量。在GIS(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研究山区面雨量的预报,通过建立包头市大青山区山体高度降雨量分布的经验公式,得到实现山区沟河流域面的面雨量,最终得到各个沟河流域的最大洪峰流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60.
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5  
利用青藏高原贡嘎山、海北、五道梁、拉萨等4个野外台站2000~2002年的观测数据、陆地生态系统模型与2001年MODIS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来估算青藏高原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空间分布趋势表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梯度,该趋势也与水热梯度表现基本一致;整个青藏高原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02.44×1012 gC yr-1,其中森林的净初级生产力最高,120.11×1012 gC yr-1,占整个高原净初级生产力的39.7%;全年中夏季(6~8月) 的净初级生产力最高,246.7×1012 gC yr-1,约占全年总净初级生产力的80%。用实测数据验证模拟结果表明,二者非常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