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牟欢  赵丽  孙硕阳  汤浩  贾健 《干旱区地理》2019,42(6):1262-127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全球同化系统(GDAS)数据、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_v4.9)、FY-2E卫星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14年2月和2016年3月天山北麓的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雪过程的降雪落区均是出现在500 hPa槽前、低层切变或辐合区、高层辐散区、温度平流梯度在垂直方向大值区、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中心边缘的梯度较大处重叠区域。通过诊断发现,2016年暴雪天气的暴雪区上空有类似于暴雨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存在,使得大气潜在不稳定能量较大,为暴雪提供了不稳定机制。而在2014年暴雪天气中没有发现湿对称不稳定,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并不是造成暴雪的唯一原因,还可能受别的不稳定机制或动力因子、热力因子影响,但其对单位时间内降雪强度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分析雷达回波特征的演变发现,雷达回波中心的强度、持续时间、范围与强降雪中心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2.
对“96.7”新疆特大暴雨过程中T63数值预报模式的高度场,气压场,涡度场,散度场,垂直运动场,相对湿度场,降水量等部分产品的预报能力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着重分析了“96·7”新疆大暴雨过程中,大气高能区及层结不稳定区与强降水中心的时空分布关系。结果表明上游高潜能不稳定大气东移后,在适当的天气形势下,在中天山一带引起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和加剧了暴雨天气。高能区大范围长时间的维持,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大尺度环流形势为能量的汇聚与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从安徽气象为农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便捷化、智能化需求出发,基于Android和iOS两个移动开发平台,采用无线终端数据采集、用户行为分析、服务信息精准推送等技术,研发了"惠农气象"手机客户端,平台集天气预报、即时消息服务、农情田管、专家互动、农业资讯、滞销帮扶等农业气象服务于一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涉农专家、基层气象信息员与农技人员提供分时、分区、分众的气象与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该平台已在安徽省市县3级气象与农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互联网+气象+农业"智慧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使用T213和T639产品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采用完全相同的物理过程和方案,驱动GRAPES区域模式,对2009年4—9月在新疆温度与降水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检验结果表明:(1)使用T639产品为初始场,24 h降水Ts评分平均值较T213产品为初始场的提高5分,晴雨准确率提高20分,但漏报率也上升了。T213和T639为初始场时各站的降水Ts评分,其空间分布情况均体现出北疆西部、天山山区最好,南疆最次,其它地区居中。Ts评分提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区及沿天山一带。(2)使用T639产品为初始场,逐小时温度预报1℃、2℃准确率分别提高了约15分和28分,预报平均误差均为负值。预报准确率提高较明显的站主要集中在天山山区及两侧,南疆提高总体优于北疆,2℃准确率的提高比1℃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贾丽红  李海燕  李如琦  汤浩  霍文 《中国沙漠》2012,32(4):1135-1141
春季是南疆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高发季节。利用GRAPES中尺度数值模式,以GFS资料作为初值场和侧边界值,对新疆2011年3月12日南疆出现的强沙尘暴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结果对这次过程作诊断分析。结果表明,GRAPES中尺度模式对高空槽、西风带、地面温度等强沙尘暴主要影响系统发生、发展及强度模拟效果较好,能模拟出产生这次强沙尘暴的强风天气形势和上升运动;西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爆发性南下并强烈发展是造成强沙尘暴天气的重要地面天气系统;位涡的水平分布特征对沙尘暴的出现时间和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沙尘暴区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为高层负值、低层正值;螺旋度正值的演变与沙尘暴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上升运动转为下沉运动是沙尘暴的最强时段。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2009年1、12月和2010年1、4、7、10月份的降水量和气温进行了检验,并与不做同化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以下结果:(1)降水Ts评分北疆好于南疆,偏西好于偏东,其中北疆西部、北部、北疆沿天山一带、天山山区、南疆西部山区最好。漏报率的分布表现为北疆沿天山一带、天山山区较小,南疆、东疆较大。空报率的情况为:南疆、东疆普遍较高,北疆沿天山一带较低,其他地区居中。(2)典型个例检验发现降水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大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能力不稳定,和田、巴州南部的空报现象比较突出。(3)温度预报准确率南疆、东疆总体偏低,北疆西部、北部较高,其他地区居中,个别山区站存在较大误差。(4)现行新疆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能力不比不采用同化高。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21年6月14—17日塔里木盆地极端暴雨过程(最大日雨量106.6 mm,新疆特大暴雨),选取盆地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GRAPES-GFS分析场和ERA5(0.25°×0.25°、逐1 h)再分析资料,利用WRF-v4.2.2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v4.0水汽后向轨迹模式,分析此次暴雨在“东高西低”环流背景和“两高夹一低”形势下西风和印度季风协同作用机制。水汽源于黑海-里海-咸海、印度洋北部、中亚地区和北疆,偏西、偏南和偏东3条路径水汽输送发生在850~300 hPa、500~400 hPa和650 hPa以下低层。印度季风环流对印度洋水汽向塔里木盆地输送起关键作用,阐明了印度季风携印度洋水汽北上流入盆地的物理过程,“南风窗”水汽输送消失是西风和印度季风协同作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新疆北部冬季降水异常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4年天山山区及以北地区(新疆北部)38个气象站日降水量和NECP/NCAR逐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新疆北部11,12月和1月降水异常的环流和水汽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SCA环流型)与新疆冬季降水异常密切联系;11月水汽输送量最大,1月最小,西风气流输送水汽多少决定降水异常;降水异常偏多时,新地岛以东北冰洋、西伯利亚和阿拉伯海向中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向中亚地区输送水汽汇合后沿西风气流进入新疆,而非来自地中海和里海水汽源地;降水偏少时,里海以东随西风气流向新疆水汽输送减弱。关注SCA环流型活动以及西伯利亚和阿拉伯海向中亚地区水汽输送异常对冬季降水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夏季空中水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内36个地面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以及美国NCEP/NCAR6__9月再分析资料对盆地上空的水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全年或夏季的降水都呈现增长趋势,明显增湿的转折年份为1991年;盆地的东、西边界为水汽的主要输入、输出边界,且水汽输送量呈减少趋势,而南、北边界的水汽输送量略有增加;夏季水汽收支多年来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并与降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在多雨和少雨的夏季,水汽输送方向恰好相反,多雨夏季,来自东方的水汽对盆地降水贡献最大;综合水汽收支、降水、冰川、径流、温度等多种因素的气候变化趋势来看,塔里木盆地增湿的两个可能重要因素为:一是盆地内部参与每次降水过程的水汽增加了,二是垂直上升运动增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