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本文推证了比较完整的弹性椭球地球模型的海潮负荷理论和计算公式,它对弹性球型地球模型海潮效应计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四届综合性学术会予1994年6月14日至17日在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召开。经过四天紧张活动,在代表们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概述了相对论基本原理,综合阐述了大地测量领域的多种相对论效应,其中包括参考系、空间大地测量、重力测量以及惯性测量等方面的相对论效应,最后指出了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4.
李德仁  周国清 《测绘学报》1994,23(4):267-275
本文利用线特征摄影测量方法对CAD实体造型中体素进行自动量测与重建、借此建立CAD与数字摄影测量的桥梁,文中提出了一种以描述体素几何元素为未知数,直接在像片线特征与物体表面之间进行匹配的线特征摄影测量模型和方法,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线特征摄影测量能达到立体摄影测量相同的,甚至更高的精度,从而可解决无明显目标点工点物体的自动量测。  相似文献   
65.
本文测定分析了特殊地区的两种不同饱和状态的干压实土体在不同等级荷栽作用下产生的沉陷量,探讨了施荷时间对沉陷量的影响从而提示了两种干压实土体在荷载作用下沉陷量变化规律,并分析研究了这两种干压实土体的最大压缩模量与饱和度的关系。这一研究成果对干旱特殊地区的公路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华北地台南缘燕山期花岗斑岩类小岩体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它具有类似岛弧—活动大陆边缘钙碱系列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分在空间上呈现极性特征。本文探讨了这种成分极性与中、新生代俯冲带花岗岩类的可比性,并根据锶、钕同位素资料揭示成岩物质的可能来源及造成成分空间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67.
陈岳龙  张本仁 《地球科学》1994,19(3):375-382
对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具类似于板块俯冲带花岗岩成分变化规律(成分极性)的八宝山,柳关,后瑶峪花岗斑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这些斑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新太古代的太华群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浆与地幔来源物质混合形成的产物,稀土元素含量非常低的八宝山花岗斑岩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流体与其发生交代作用,由于交代及混合作用造成花岗斑岩类的Rb-Sr等时线多为假等时线;柳关花岗  相似文献   
68.
对山西中条山、北京西山和安徽月山等地区详细构造研究表明,尽管后地台阶段活化的时代有所不同,但其地壳构造演化显然具有某些共同的规律性:即均以伸展构造体制下的大规模剥离断层作用和横向构造置换的褶叠层发育开始,然后才转换为收缩体制下面理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以及伸层与收缩体制的多次交替,并伴随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沉积事件、变质事件、岩浆热事件和叠加成矿作用。反映了地质体由深部构造层次到上部构造层次,由韧性变形环境到脆性变形环境的总体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9.
70.
对扬子克拉通北缘新元古代岛弧花岗岩类成分极性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SiO_2含量相近的条件下,由北向南岩石中K_2O、K_2O+Na_2O、K_2O/Na_2O逐渐增加,而CaO逐渐降低;从北向南,微量元素Rb、Ba、Th、Zr、Nb、Ta、 ∑REE及Rb/Th、Rb/Nb、∑LREE/∑HREE、(La/Yb)_N 逐渐增加或具增加趋势,而 Sr、Co、Ni和Sr/Ba具逐渐降低或具降低趋势;同位素组成由北向南δ~18O、εs_r(t)系统增高,而ε_(Nd)(t)逐渐降低。这些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与环太平洋带位于俯冲带上盘向陆一侧的岛弧或大陆边缘岩浆中出现的成分极性规律相一致.分析认为,大陆壳物质以不同比例的加入是影响俯冲带岛弧花岗质岩浆成分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向陆一侧岩浆中陆壳物质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而幔源物质所占比例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