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72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媛  牛安福  赵静  刘希康 《地震》2015,35(1):77-90
利用龙门山区域重力网经平差处理和去基准点干扰、 去高程变化影响的1997—2007年11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 借助密度的三维反演方法, 分析研究了龙门山地区地壳各深度的介质密度的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区域密度场的整体时空分布均表现出显著特征。 从时间进程来看, 震前10年的密度变化趋势呈现阶段性变化: 密度变化平稳阶段—变化剧烈阶段(加速增加—缓慢减少)—变化缓慢减少阶段—密度变化缓慢增加阶段, 密度变化程度由强到弱, 表明大地震孕育达到了最后阶段; 从空间分布来看, 密度变化分布有分散—相对集中的趋势, 震前地下密度场具有熵值减小的现象; 密度变化剧烈的地方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以西的川西高原上。 此外, 随深度的增加, 密度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通过比较分析, 在汶川地震前密度变化对重力的影响远远超过高程变化对重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类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青藏工程走廊内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两大道路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其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现场调查显示,青藏公路80%的路基病害由多年冻土融沉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和纵向裂缝,且主要发生在高填方路基上。这两种病害与多年冻土地温及含冰量密切相关,地温越高,含冰量越大,病害越为严重。青藏公路桥梁工程的病害主要集中在附属工程及上部结构上,而涵洞工程病害则主要由冻胀、融沉作用、泥石流淤积、冰塞以及施工原因导致。青藏铁路沿线现场监测及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铁路路基病害主要为高温冻土区普通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纵向裂缝、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风沙灾害及块碎石材料风化引起的冷却路基结构失效等。此外,青藏工程走廊内广泛分布着包括冻胀丘、冰椎、冰幔、热融湖塘等不良冻土地质现象,当上述不良地质现象与工程接近时,会对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严重时可导致一些工程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新建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是我国在中-深季节冻土区第一条建设运营的高速铁路,其社会、经济意义十分突出. 为了解该铁路路基变形及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哈大高铁沈哈段沿线布设了15个路基监测断面以进行地温监测和路基不同分层的变形监测,同时开发升级了哈大高铁长期监测系统软件YH-FSMS,用于控制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分析工作,并通过通讯网络实现了远程传输和控制. 通过对开通运营后第一个冻结-融解期的监测数据分析,哈大高铁长期监测系统运行基本正常,获得的监测数据真实可靠,能够为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状况评价提供支撑. 利用长期监测系统对典型路基地段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路基冻融变形机理及其环境影响特征,并据此提出保障路基热平衡状态、改善路基系统水热条件、减弱路基变形影响要素的工程补强措施. 该系统的建立为路基冻胀变形实时监控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展冻土区相关工程研究提供了技术示例.  相似文献   
994.
伟齿蛤化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三叠世非常繁盛的伟齿蛤类是一种奇特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以其个体巨大、壳壁厚实 (骨骼/躯体比率高 )、铰板厚重、铰齿粗壮且强烈突出、铰齿变化大而著称。但以往发现的这类化石主要为内核和印模 ,因此迄今对伟齿蛤类的了解还十分贫乏 ,其属种分类混乱 ,生态与演化关系不清 ,是双壳纲目前研究最薄弱的科之一。文中评述了伟齿蛤类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中国长江源区新发现的伟齿蛤化石保存完好数量丰富 ,为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目前世界上最完备的材料。  相似文献   
995.
考虑桩-弹性地基相互作用,采用集中质量法和柔度法对泥面线以上的单桩风机结构进行多自由度动力分析,确定单桩风机的自振频率。通过算例给出单桩风机的自振频率值,并与不考虑桩-弹性地基相互作用的单桩风机的自振频率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96.
单轴压缩下绿砂岩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蠕变特性是影响岩体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岩石的长期强度是确定岩体工程长期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其长期强度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为了研究岩石长期强度的尺寸效应,首先,在幂函数模型基础上,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能够描述岩石蠕变全过程的非线性蠕变损伤模型;然后,把运用该模型计算得到的单轴压缩蠕变数值模拟结果与室内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所提出的模型对7个不同尺寸的岩样进行了单轴压缩蠕变数值模拟,并对岩石长期强度尺寸效应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尺寸的逐渐增大,岩石长期强度值逐渐减小,当试样尺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岩石长期强度稳定在一个特定值附近。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评估下扬子皖南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储层性质,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压压汞法、N2和CO2气体吸附法,对皖南地区古生界页岩孔隙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研究,并探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皖南地区古生界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低,页岩样品中常见粒间孔、凝絮孔、溶蚀孔、基质晶间孔和有机质孔,并且发育微米-纳米级孔隙。古生界页岩孔隙中50%以上为微孔和介孔;孔隙结构主要为圆柱孔、狭缝型孔和混合型孔,平均孔径范围为4.17~12.06 nm。页岩孔容和比表面积随着有机碳(TOC)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页岩孔隙度随着有机质成熟度(Ro)的增大而减小;页岩孔容随着黏土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脆性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8.
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对药材生产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分析技术方法,并对中药材生产区划分析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即分析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中药生产区划分析地理信息系统(CMRPRGIS),为国家和省一级中药资源生产区划划分和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9.
流域尺度生态需水的估算模型与应用--以克里雅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我国西部典型干旱区新疆南部的克里雅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分析各生态系统需水的结构特征,估算了生态需水的规模,讨论了生态需水的供需平衡问题。研究发现,全流域生态需水总量约为6.93×109m3/a,平均每公顷植被的最小生态需水为413.9m3/a。在各植被类型中,沼泽地耗水、草地耗水、林地耗水分别约占植被总生态需水量的47.6%、43.4%与9.0%,由此可见,沼泽地和草地耗水是该流域植被生态需水的主体。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保障当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今年以来,郏县国土资源局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周密安排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