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王远昌  吕晶  李建新 《地图》2006,(6):48-55
秋叶染霜的意境自古以来为多少文人墨客吟咏,又吸引多少人心向往之。这专属秋天的美艳,红得让人倾倒,红得姗姗来迟。都说秋天最好去看红叶,但那人山人海中,嘈杂打破了宁静,也扰乱了人的心境。而鲜为人知的吉林长白山脉红叶谷的原始旷世之美却可使人聆听到心灵的谐音。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本次会议的专题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综述,对城市地质环境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东海西南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东海西南近岸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0门49科69属8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附着盛期为4–9月,夏季污损生物的附着强度最高。固定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附着主体,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它优势种还有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今岛柄涡虫(Stylochus ijimai)、克氏无襟毛虫(Spirobranchus kraussii)、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光辉圆扇蟹(Sphaerozius nitidus)和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等。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附着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物种的温度属性是不同气候带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本质体现,污损生物的种类数、附着期和附着量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盐度、水流、光、水产养殖等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4.
Due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location, the Bering Sea is an ideal place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exchange and ecosystem connectivity of the Pacific Ocean–Arctic Ocean and subarctic–Arctic reg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summer surveys(July to September, 2010, 2012 and 2014),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re exhibi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Bering Sea(53°59′–64°36′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northern cold-water species and immigrant eurythermic species, and the communities assumed a dispersed and patchy distribution pattern. Polychaetes(Scoloplos armiger), crustaceans(Ceradocus capensis) and sea urchins(Echinarachnius parma)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shallow shelves; the sea star(Ctenodiscus crispatus) and the brittle star(Ophiura sarsii)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whereas small polychaetes(Prionospio malmgreni) dominated the basin area. Sediment type, water depth, and currents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seas, the shallow areas of the Bering Sea showed an extremely high-standing biomass. In particular, the northern shelf area(north of St. Lawrence Islands and west of 170°W),which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Anadyr Water, is an undersea oasis. In contrast, a deficiency in the downward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has resulted in a desert-like seabed in the basin area.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to previous studies, we found that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of the Bering Sea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abundance and an increase in biomass.In addition, populations of amphipods and bivalves in the northern shelves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ve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other species. These chang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easonal ice melting,changes in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global warming, indicating that large-scale ecosystem changes have been occurring in the Bering Sea.  相似文献   
55.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体系域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露头和钻井资料对库车坳陷白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分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8个三级层序,对其体系域的构成及其纵、横向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北部的天山造山带;盆地及其充填层序的南北不对称性,反映了白垩纪库车坳陷的性质具有前陆盆地的特征。在苏善组的2个层位发现了厚度达10-20m的暗色泥岩,反映本区白垩纪的干热型气候曾间歇性出现过短暂的潮湿时期。  相似文献   
56.
以3种海鱼(牙鲆、狭鳕、鲱鱼)为样本,针对海产品中主要的致病性寄生虫-异尖线虫,开展了酶消化检测技术的研究.根据鱼肉消化前后干物质的质量变化设计了胃蛋白酶消化效率的计算方法,并按照鱼肉:消化液=1:10 (g/mL)的反应比例,分别确定了酶水解鱼肉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1.1,温度为37 ℃,酶活力为8 U/mL左右;消化后所得的虫体采用多重PCR方法替代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进行种属鉴定,从而初步建立了基于酶水解-多重PCR的异尖线虫的酶消化检测体系.实际样本检测表明,该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快速地用于海产鱼类中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x)和伪地新线虫(Pseudoterranova decipiens)的确证性检测.  相似文献   
57.
形态学的腐蚀和膨胀两种基本运算固有特征,使其在去除图像噪声的同时,造成图像信息严重丢失.针对这种现象,首先把传统腐蚀膨胀的极值运算改进为中值运算;其次对结构元素进行改进和优化,定义单位结构元素,利用数学方法推导找到零方阵的单位结构元素;最后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自适应图像去噪算法.对比实验表明:新方法比传统形态学和中值滤波算法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在图像去噪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宽敞明亮的办公楼,绿草茵茵的生活区,一应俱全的办公设施……给每个初到鹤壁市浚县白寺国土资源所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言于外,秀慧于中.白寺国土资源所不仅在"硬件"上下工夫,更在"软件"上花心思.  相似文献   
59.
在华北地台北缘中新生代火山岩发育区,发现大型铀钼矿床,其外围被第四系广泛覆盖。为了进一步扩大找矿,我们采用了以遥感图象、地质图件、航磁、航放资料为基础信息的多元信息计算机综合分析技术。通过已知成矿模式的建立,对与成矿有关的地质体与基础信息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这些相关信息在图像处理系统中进行的组合显示分析,从而确立了各类地质体及控矿地质要素复合集聚区的多参数影像模型;查明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圈出了5个主体火山机构;发现了大规模蚀变带及其与铀矿化异常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据此编制出反映该区成矿地质环境的第四系覆盖层下深部地质构造影像图及成矿远景区影像图,在某一远景区内用航空彩色红外图像及侧视雷达图像进行解译,圈定了5个隐伏次火山岩体。经钻探验证了它们的存在并发现工业铀矿化。这一切都为已知矿区的外围扩大找矿工作起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环境因子对断层测量年周变和季节性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归纳出断层形变测量年周变的变化规律,并针对不等周期观测资料,建立了形变测量的准线性动态数学模型,最后,对门源地震有异常的扁都口资料用上述模型进行了处理,结果是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