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ropical cyclone (TC) Nargis (2008) made landfall in Myanmar on 02 May 2008, bringing a storm surge, major flooding, and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ath toll. TC Nargis (2008) displayed abnormal features, including rare eastward motion in its late stage, rapid intensification before landing. Using reanalysis data and a numerical model, we investigated how a low-latitude westerly wind modulated TC Nargis’ (2008) track and provided favor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for its rapid intensification. More importantly, we found a possible counterbalance effect of flows from the two hemispheres on the TC track in the Bay of Bengal.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strong westerly wind burst across the Bay of Bengal, resulting in TC Nargis’ (2008) eastward movement after its recurvature. This sudden enhancement of westerly wind was mainly due to the rapidly intensified mid-level cross-equatorial flow.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pressure system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duced this strong, mid-level, cross-equatorial flow. During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period of TC Nargis (2008), this strong and broad westerly wind also transported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vapor to TC Nargis (2008). Sufficient water vapor gave rise to continuously high and increased mid-level relative humidity, which was favorable to TC Nargis’ (2008) intensification.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r increased the energy supply, which eventuate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C Nargis (2008) to a category 4 on the Saffir-Simpson scale.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结合南京地铁南北线工程GPS地面测控网具体情况,着重分析GPS网的起算基准选取、数据优化处理、稳定性分析等问题,做到GPS网点布设合理、精度高且有很好的可靠性,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为铁路、公路、桥梁等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93.
94.
半运动式轴系,由于在某些方面综合了标准式锥形轴及柱形轴的优点,且避免了它们的不足之处,因此,目前国内外大地测量仪器竖轴采用此种轴系者日益增多,我国西安经Ⅱ型光学经纬仪,北光DJ6-1型以及DJ2-1型等光学经纬仪竖轴均采用半运动式轴系。总的说来,  相似文献   
95.
断层物理模型实验及其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尚旭  狄帮让等 《地球科学》2002,27(6):733-735,744
介绍了一个断层物理模型实验,通过实验研究断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主要包括:断层对下伏地层地震响应的影响;断层对侧向地层地震反射特征的影响;断点散射特征。以前人们对断层的地城响应的认识过于简单或不全面,一条断层的出现往往造成复杂的地震响应,这种复杂性会给地震资料解释造成“陷阱”。通过对实验资料的分析,确认了地震资料断层“解释陷阱”的存在、类型及产生的原因,有利于避免断层解释过程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96.
针对最小错分概率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依赖样本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变化强度和相关系数最小错分概率的变化检测阈值优化方法。首先对两时相影像像元的变化强度和相关系数两特征的直方图和曲率进行数值分析,确定分割阈值的上下限范围;然后对阈值范围内的阈值进行迭代,得到总错分概率,选取最小错分概率对应的阈值为最佳阈值;最后对两幅影像进行叠加分析,实现变化区域的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无需进行参数估计、非监督、可信赖的变化检测方法,且能达到与传统方法同等的变化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97.
国际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与结构特征是产业政策制定的依据,对旅游市场国际话语权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及其周边共22个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中的2-模网络和奇异值分解法对2017年国际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刻画.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中,中国发挥着主导作用,其与域内国家之间的联系度高、通达性好,且被其他国家高度依赖,处于入境旅游关系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在出境旅游市场互动格局中,菲律宾、日本、新加坡等传统旅游大国与域内其他国家间的联系相对紧密,联系的通达性条件较好,在国际旅游网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权力相对中心位置.进一步采用奇异值分解技术,根据中国及其周边国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这些国家聚类为中心环状内聚型组团、(中)南亚联动内聚型组团和西(北)亚联动扩散型组团三大类别.研究认为,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在入境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的网络关系结构中,尽管传统旅游大国发挥着关键作用,构成网络体系的核心,主导着域内国际旅游发展的方向,但大国的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地位并不总是匹配,作为出境旅游客源国,中国在周边国家中的作用并不十分突出,需进一步提升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8.
复杂介质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杂介质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是一个很复杂的非线性反 演问题,常规的线性化反演方法无法得到好的解. 采用基于图形的弯曲射线追踪方法, 并将小波多尺度思想引入到井间层析成像,提出了小波多尺度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很好 地解决了非线性成像的难题,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物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适合于复杂介质成像,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99.
早在1950年,美国就开始着手研究可用水下电视来控制的遥控潜水器(下简称ROV)。1958年间,美国海军首先研制出有缆控制的可回收式ROV(下简称CURV)。1966年美国采用CURV从869米的海底打捞上来一枚失落的氢弹,曾轰动于世。自那时起ROV的效用和优越性即为世人所公认。1970年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出于军事或开发  相似文献   
100.
隐性断裂带是由区域或局部应力场或基底断裂活动影响下, 在凹陷沉积盖层中产生的断裂趋势带。重磁、三维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成果证实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存在北东、北西两组基底断裂。部分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活动强烈, 控制了凹陷形成和演化; 北西向和部分北东向的基底断裂活动性较弱, 沉积盖层中形成了隐性断裂带。它们表现为成带分布的雁列式小断层、断断续续沿固定方向分布的小断层、一系列沉积扇体或油气圈闭成带成串分布等线状构造。随机测线的剖面上表现为地震同相轴没有明显错断或呈现杂乱反射。除上述两组隐性断裂带, 区域右行应力场在凹陷内部产生的东西方向的挤压应力分量也形成了断续状、串状的南北向隐性断裂带。研究表明, 隐性断裂带由"隐性"逐渐向"显性"过渡。经历了早期弱雁列式隐性期、早中期强雁列式隐性期、中期断续状隐-显期、中后期串状显-隐期4个隐性阶段, 最终演化为"显性"张扭性走滑断裂。沉积盖层中形成的这些隐性断裂带控制了储集砂体分布、改善了储层物性、使隐性圈闭成带成串分布, 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