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汪劲草  汤静如 《地质学报》2011,85(3):323-329
金川超基性岩体可分解为"南岩带"与"北岩带"."南岩带"由Ⅱ、Ⅳ号小岩体组成,"北岩带"由Ⅰ、Ⅲ号小岩体组成,南、北岩带分别位于大理岩构造透镜体的南、北两侧.在超基性岩体侵位前,古元古代地层产生了高角闪岩相峰值变质变形,顺大理岩层发育逆冲推覆型韧性剪切滑动系统,形成了变质带倒置的层状变质岩片、构造混合岩、剪切流变褶皱及...  相似文献   
202.
MgO/MgCl2摩尔比对镁水泥混凝土强度有显著影响,实验中改变反应物掺量以寻求最优配比,并在最优配比基础上讨论MgCl2溶液浓度对镁水泥混凝土强度发展的影响。实验证明,提高MgCl2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强镁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运用SEM和XRD等手段进行微观分析证明,MgCl2溶液浓度对生成物的微观结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3.
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重要指示器。通过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Landsat数据提取的湖泊数据集,综合分析了2000—2019年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20 a新疆大型湖泊的开始冻结日呈现提前和推迟2种变化趋势,开始冻结日呈现推迟趋势的湖泊分别为博斯腾湖、赛里木湖、艾比湖、吉力湖、乌伦古湖、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和鲸鱼湖,且大部分湖泊的开始冻结日推迟趋势在0.51~1.53 d·a-1之间;开始冻结日呈现提前趋势的湖泊有3个,分别为阿牙克库木湖(变化趋势为-1.04 d·a-1)、阿克赛钦湖(变化趋势为-0.41 d·a-1)、阿其克库勒湖(-0.31 d·a-1)。(2) 湖冰完全覆盖期是重要的湖冰参数,湖冰覆盖期的延长或者缩短能够直接表示区域气候变化过程,新疆大部分湖泊湖冰覆盖期表现为缩短趋势,其中分布在新疆中北部的艾比湖、吉力湖和博斯腾湖等湖泊的湖冰覆盖期缩短较为明显,变化趋势分别为-1.76 d·a-1、-2.13 d·a-1和-0.81 d·a-1;冰完全覆盖期延长的湖泊有3个,分别为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和鲸鱼湖,变化趋势分别为3.51 d·a-1、1.54 d·a-1和1.37 d·a-1,这些湖泊均匀分布在昆仑山高原北翼。(3) 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受其自身条件(湖泊形态因子、湖泊面积等)及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环境下的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的冻融趋势及其变化模式,同时应用不同遥感数据和研究方法识别了湖冰,证实了MODIS数据反演湖冰物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4.
顾西辉  张强  黄国如 《水文》2014,34(5):6-11
依据北江(珠江流域支流)流域6个水文测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分别用Top-kriging(拓扑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区域洪水频率估计。采用均方根误差作为频率分布线型拟合优度指标。运用线性矩法进行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确定10、50、100、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值。在此基础上,从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和相对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的估计误差两个方面比较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结果表明:(1)Top-kriging法是更好的线性无偏估计,相比普通克里格法更适合于区域洪水频率估计;(2)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明显小于普通克里格法;(3)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结果更接近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5.
滤食性贝类在生态系统中可通过自身生理活动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而影响养殖环境。为从养殖系统底质环境角度为综合养殖系统优化提供依据,建立了4个实验生态系统,即在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养殖系统中混养3个不同密度的缢蛏(由低到高分别表示为PMB1,PMB2,PMB3),并以三疣梭子蟹-日本囊对虾养殖系统(PM)为对照。通过对不同养殖系统底泥理化性质及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的比较分析,探究缢蛏不同混养密度对养殖系统底质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试验期间缢蛏高密度混养系统PMB3底泥pH与氧化还原电位(ORP),显著高于其他系统,而底泥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系统。从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组成来看,不同养殖系统中线虫在丰度上占主要优势,占总丰度的35.9%~42.7%;介形类在生物量上占最大优势,占总生物量的74.2%~81.1%,PMB3总丰度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系统。较高混养密度下,缢蛏能通过滤食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减少底泥有机物质的积累,改善底质环境,提高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本试验条件下,根据养殖系统底质环境变化特征,缢蛏放养密度34.7×104 ind./hm2为最优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6.
弱变形域成矿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热液矿床的成矿构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构造动力破坏(构造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构造型成矿构造,另一类是由流体动力破坏(液压致裂)为主形成的成矿构造——简称流体型成矿构造。在分解变形构造场中,构造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面型强变形带(P域),而流体型成矿构造一般受控于构造透镜体弱变形域(Q域)。通过对典型控矿构造透镜体系统的解析,认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剪切带可以通过变形分解形成由面型强变形带组成的成矿场与由透镜状弱变形域组成的成矿场。当剪切带分别处于韧性、脆–韧性及脆性域时,强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变形条件下不成矿,而在脆–韧性及脆性变形条件下则成矿;弱变形成矿场在韧性域与脆–韧性域时成矿,而在脆性域时则不成矿。上述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两类成矿场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矿床建模、成矿预测与成矿构造、矿床成因等的深入研究,而且有助于将构造动力、流体动力、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要素有机统一,建立构造透镜体型成矿系统;有助于揭示变形分解作用、液压致裂作用、构造泵吸作用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丰富成矿构造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7.
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2012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序列,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博斯腾湖水位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3个阶段,各阶段内各驱动因素的权重不同;(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入湖流量、降水及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灌溉引水量及灌溉净耗水量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博斯腾湖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958—1987年,开都河处于偏枯年份,博斯腾湖水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0m下降至1987年的1 045.03m,平均水位为1 047.20m,这期间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较大;1988—2002年,开都河处于丰水年,入湖水量较多,博斯腾湖水位呈快速上升趋势,水位从1988年的1 045.21m上升至2002年的1 048.60m,平均水位为1 046.80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开始增强,但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仍强于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2003—2012年,入湖水量减少,博斯腾湖水位又呈急剧下降趋势,水位从2003年的1 048.55m下降至2012年的1 045.68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呈显著增加趋势;(3)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呈自然因素向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8.
209.
210.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个用RM—Ⅲ仪器施测的测距网,进行了解剖分析,以讨论激光测距网的基本精度。全文在估价测边内符合精度的基础上,对系统比例误差,常数性系统误差以及高差测定误差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讨论了采用K.D.Robertsoo等人研究结论的可能性。文中第四部分是统计分析结论的概括,包括笔者对测边精度估算、测距网平差、测距边高差测定以及采用边组对向观测纲要可能性等问题的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