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雨水同位素的分析,建立了盆地雨水线方程,计算出雨水氢氧同位素的加权平均值,为开展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分析了雨水δ18O与气温、降雨量和季节的变化关系,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冬季雨水δ18O较低,春季雨水δ18O较高,夏季雨水δ18O亏损的特点,得出雨水来源和形成温度是鄂尔多斯盆地雨水同位素组成随季节变化根本原因的结论。  相似文献   
62.
鲁西费县中生代玄武岩形成于119Ma,为碱性玄武岩。该玄武岩中含有丰富的幔源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橄榄石捕掳晶具有环状裂纹,其Mg^#值介于90.0~93.0之间,平均为91.5;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捕掳晶具有特征的反应边,斜方辉石的Mg^#值介于88.0~93.5之间,平均为90.4;单斜辉石的Mg^#值介于86.0~91.7之间,平均为88.4。捕掳晶的矿物化学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橄榄岩的矿物成分特征,这暗示捕掳晶应为寄主岩浆上升过程中捕获的地幔橄榄岩物质,并且反映了新增生的岩石圈地幔特征。费县玄武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显示其具有地幔原生岩浆的特征,其高,Isr、低εNd(t)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应与断离的俯冲板片(苏鲁造山带中的榴辉岩)与软流圈物质的混熔有关。  相似文献   
63.
王冬 《地下水》2006,28(4):56-57,107
本文通过调查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部潜水水质,分析了工作区内硝酸盐污染的分布特征.通过对含水层岩性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对硝酸盐污染影响的讨论,从改善居民生活用水的角度提出了防治和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4.
Nikon D1X相机检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冬  冯文灏  卢秀山 《测绘科学》2007,32(2):33-35,46
本文采用空间后方交会方法对Nikon D1X数码相机(NIKKOR 17镜头)在室内检校场实施检校。通过分析检校结果的精度,并经多片空间前方交会方法进一步验证检校参数的可靠性,表明多片空间后方交会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数码相机检校方法。  相似文献   
65.
孙淳浩  余丹  王冬艳  李文博 《世界地质》2018,37(4):1301-1308
基于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统计As、Cd、Cr、Cu、Ni、Zn 6种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吉林省部分地区土壤样品与玉米籽实样品采样,采用元素有效系数与元素累积系数的方法,计算出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有效量和玉米籽实含量特征,从而研究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虽然较吉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增加明显,但土壤与玉米籽实均未达到污染状态。(2)重金属元素有效系数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As Cr Zn Cu Ni Cd,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玉米籽实积累系数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r As Ni Cd Cu Zn,在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对较小。(3)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的玉米籽实重金属元素积累程度均较低,在未发生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清洁土壤中,Cu与Zn对于玉米植株来说,属于必需营养元素范畴;重金属元素中Cd的有效系数大,作物可食部分积累程度较高,应注意其预防与治理工作; As与Cr的有效系数较小,可能是导致其在玉米籽实中积累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Ni在土壤中有效态转化程度较高,玉米籽实Ni吸收量相对较低。(4)多数重金属元素在玉米籽实中的累积程度与其在土壤中的有效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
在喀斯特分布区,基岩、植被、裸地等多种地表覆盖交错分布,地物覆盖高度异质,并且呈现出短周期规律性变化和长期动态趋势变化,单一时相的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精度非常有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顾及物候特征的多时相遥感影像分类策略,利用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 NDVI时间序列产品作为数据源,选择BFAST(Breaks For Additive Seasonal and Trend)方法进行NDVI时间序列的物候分解,采用动态阈值法对时序分解的物候轨迹进行标记,最后将物候标记特征与原始光谱时序综合特征进行组合,选择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并且对比了不同特征空间下的分类结果。以云南省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和砚山县为研究区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BFAST模型可以有效地分解出NDVI时序中的关键物候特征,相比基于单纯光谱特征的分类,物候驱动的喀斯特断陷盆地区土地覆盖分类精度有明显的提升,在NDVI、光谱和物候组合特征空间下,土地覆盖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8.94%和0.8693,尤其在灌木林、有林地、石旮旯地与稀疏植被的区分中,SOS、POS和GSG等物候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分性,表明物候特征在地物识别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为降低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体内超标重金属铜和镉的含量,保证其食品安全,作者通过底泥添加木鱼石土(富含锌、硒等)、饲料添加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粉以及维生素C对瘤背石磺体内Cd和Cu进行净化,探究不同实验组对瘤背石磺体内Cd和Cu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单纯用玉米粉暂养对瘤背石磺重金属的排出有一定的效果,但远远低于试验组在底泥中添加木鱼石土、在饲料中添加蛋白核小球藻粉及维生素C的效果。在瘤背石磺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底泥中添加木鱼石土、在饲料中添加蛋白核小球藻粉及维生素C能高效地降低其体内重金属铜和镉的含量,达到可食用的目的,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8.
为了研究多基线InSAR技术,充分利用长、短基线互补的优势来提高获取DEM的精度及可靠性,设计了一种多基线InSAR干涉图的直接法仿真方案。该方案采用正侧视成像模型,由F Leberl方程建立地面点坐标与像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机载多天线InSAR系统构成的多基线模式,直接由DEM中记录的地面点3维坐标计算像点坐标和干涉相位,再对干涉相位进行重采样以得到像点规则排列的干涉图。采用多套DEM进行了多基线InSAR干涉图的仿真实验,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验证了所设计仿真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航摄技术和实景三维建模技术逐渐成熟,人们逐渐探索使用实景三维模型进行1∶500地形图采集编绘。这种编绘与传统的立体像对测图不同,是一种直观的基于模型的采集。它与立体测图相比各有优缺点,精度控制相对较弱,但因其属于基于摄影测量成果的采集,因此可一次建模,多次使用。本文讨论了实景三维模型地形图编绘软件的研发技术流程,并且针对具体案例,对该软件编绘的效率和精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pTtc模型与岩石圈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均为逆时针的pTt轨迹 ,表现为岩浆源区从逐渐上升到下降的过程。中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深部过程揭示的岩石圈演化历史为 :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 ,岩石圈演化主要表现为逐渐减薄的过程 ,直至出现软流圈与地壳直接接触。从早白垩世晚期至中生代末 ,岩石圈演化为一增生过程。第三纪岩石圈演化为减薄过程 ,而到第四纪为岩石圈增生过程。中国东部现代岩石圈地幔是由中生代晚期 (K1末—K3)和第四纪两次增生事件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