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测制了目前藏北地区最为完整的申扎扎扛古生界剖面,发现了早奥陶世阿雷尼格期的笔石动物群,确定该动物群属于西藏已知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动物群,建立了下奥陶统扎扛组(O1z).在下二叠统下拉组之上发现了一套逾24O0m的白云质岩石,产Waagenophyllum-Liangshanophyllum-Lobatophllum组合,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并建立上二叠统木纠错组(P3m).在冈底斯地区新发现印支期巨斑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217Ma),提供了古冈底斯存在的重要信息.查明查藏错-申扎南北向裂陷带南北向长超过100kn、宽6750~12500m,平面呈折线状;根据地质依据和沉积物定年研究,130 ka以来裂陷盆地东西向扩张数率为北部51.9 mm/a、南部94.2mm/a.  相似文献   
52.
西藏折无地区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地球化学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藏南木林县折无地区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K-Ar年龄为93.4 Ma,侵入到石炭系砂岩中.二云母花岗岩中SiO2、Al2O3和K2O质量分数高,A/CNK值大于1.11,并且标准矿物计算的刚玉质量分数均大于2.6%.Rb和Th的富集程度较强,K、Ba、Ta、Nb、Ce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Hf、Zr、Sm、Y、Yb相对亏损.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属于同碰撞花岗岩类.该区晚白垩世的二云母花岗岩是产生在陆-陆碰撞环境下的过铝质花岗岩.  相似文献   
53.
措勤盆地的主要形成、发育期为中生代。由于受南、北两条特提斯构造带的影响 ,盆地内东西向构造岩相分带比较明显 ,并与一定的沉积环境相对应 ,即由海相 -三角洲相 -滨滩相 -台地相 -陆相沉积。晚中生代措勤盆地的地层说明了盆地的演化经历了从沉陷—稳定—隆起的构造旋回过程 ,从而反映了从裂谷—洋盆—残余海封闭及断陷盆地发育的沉积历史。在盆地内 ,川巴—色林错地区发育了一套具有一定生油条件、富含有机质的残留海盆沉积 ,同时 ,该地区在白垩纪又经历了海进—海退旋回 ,这为该区储油盖层的形成和配置提供了优越的沉积条件。因此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4.
冈底斯带桑巴区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类的确定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桑巴区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嘉黎断裂之北,呈近东西向分布于桑巴、建多等地。岩石类型主要有巨斑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闪长岩(TW1530)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7.2±1.6Ma,黑云母花岗岩(TW1637)年龄为121.2±1.7Ma,表明桑巴区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桑巴区花岗岩类为高钾钙碱性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时代的花岗岩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变的构造环境。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出现预示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造山作用的结束,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至此进入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并一直持续至晚白垩世竟柱山组沉积之前。  相似文献   
55.
凯蒙蛇绿岩主要分布于嘉黎断裂内凯蒙沟两侧的东西向山脊上,沿嘉黎断裂带呈东西向线状分布,组成蛇绿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橄辉岩、橄长岩和辉长岩等。蛇绿岩具有贫硅、贫碱、低钛,而富铁、镁的特点。稀土总量很低,∑REE值变化于0.415×10~(-6)~3.273×10~(-6)之间,其中方辉橄榄岩和橄长岩的轻稀土略有富集,而单辉橄榄岩和辉长岩的轻稀土略有亏损,所有岩石都具明显的正铕异常。辉长岩的Th-Ta比值大体相等,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洋中脊构造环境,而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曲线上具有明显的Rb、Ba、Sr低度富集和Nb的相对亏损,显示岛弧(IAT)特点,这种兼具IAT和MORB地球化学特点特征预示着凯蒙蛇绿岩形成于不成熟弧后盆地环境。蛇绿岩中橄长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18.2±4.6Ma,说明在晚三叠世时期洋壳就已出现。凯蒙蛇绿岩的确定表明嘉黎断裂在早期(T_3-J_1)可能是冈底斯构造带上的一条重要缝合带。  相似文献   
56.
西藏羌塘中部都古尔花岗质片麻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都古尔片麻岩是最近发现和确定的一个非正式岩石单位 ,是西藏羌塘地区目前唯一确定的片麻岩产地 ,由花岗质片麻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 ,两类片麻岩均发生韧性变形。选择变形较弱的花岗片麻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获得单颗粒锆石U -Pb谐合线年龄 384 4Ma ,黑云母4 0 Ar -3 9Ar坪年龄 135 9Ma ,认为都古尔花岗岩 (片麻岩 )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缓慢冷却 ,侏罗纪末、白垩纪初 (135Ma± )抬升到距地表约 10km处 ,与羌塘盆地转换期一致。羌塘地区目前还没有发现和确定存在古老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57.
西藏嘉黎断裂带凯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绿岩主要分布于嘉黎断裂内的凯蒙沟山脊上,沿嘉黎断裂带呈东西向线状分布,组成蛇绿岩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单辉橄榄岩、橄辉岩、橄长岩和辉长岩等。蛇绿岩具有贫硅、贫碱、低钛,而富铁、镁的特点。稀土总量很低,ΣREE值变化于0.415μg~3.273μg/g之间,其中方辉橄榄岩和橄长岩的轻稀土略有富集,而单辉橄榄岩和辉长岩的轻稀土略有亏损,分配曲线基本呈近乎平坦的“W”型,具明显的正铕异常。微量元素在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形式上具有明显的R b,B a,S r低度富集和N b相对亏损,预示着该蛇绿岩形成于消减作用下的岛弧环境。凯蒙蛇绿岩的存在揭示了嘉黎断裂带为一条重要的缝合带,它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同时存在进一步证明了中特提斯洋(T3—J1)具多岛洋盆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