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221.
以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工业衰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重塑的重要模式选择。当前研究多以德国工业遗产旅游为代表的利用方式和经验总结为主,缺少针对工业遗产资源利用带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深层规律研究。从旅游地理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适宜性和开发模式,揭示工业遗产资源利用产生的人地关系重构效应以及区域人地关系优化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Citespace分析、文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总结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前沿经验,发现该研究主题至今经历了初始阶段(1995年以前)、发展阶段(1995-2005年)、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以来)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转向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所带来的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研究;较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化比较、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游憩利用模式、发展措施与效应等方面,总体上偏向于工业遗产资源这一特定对象的分析,仍然缺乏关于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与区域转型和协同发展之间耦合关系、过程与效应的一体化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应借鉴和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面向游憩化利用导向下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类体系,科学评价工业遗产资源价值与开发适宜性,因此制宜地开展工业遗产资源的游憩化开发利用的多类型模式研究,并总结其基本特征、区域分异规律与形成机理,分类提出优化策略和调控措施,形成该领域的理论范式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22.
王开泳  王甫园  陈田 《地理学报》2019,74(12):2495-2510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尚缺少系统的理论解释和方法测度。为了深入地探究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本文提出并界定了政区位势理论,构建了政区位势的测度模型,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① 政区位势是由位能(行政区地域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势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级别的竞争力)构成的概念,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政区位势,从而改变其发展的动力和路径;② 由土地管辖权、人力资本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能力、财政分权度和行政分权度等变量构成的重庆市政区位势测度模型可以反映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给其政区位势带来的变化;③ 实证检验得出政区位势提升对地方经济绩效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 科学合理地行政区划调整有助于该地区整合要素资源,优化行政管理幅度,提升其政区位势,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区位势理论和模型对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效应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为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可作为行政区划调整效应评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23.
王开  赵天宇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21-2023010021
南由扬子和华夏地块组成,是构建东亚大陆的主要前寒武纪块体之一。扬子地块包含了华南所有已知的太古宙岩石单元,它们规模相对局限且零散分布于地块的不同部位,但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指示了区域上太古宙地壳的广泛存在。现有的碎屑和捕获/继承锆石数据均指示扬子地块以约2. 7 Ga和约2. 5 Ga为主的太古宙地壳物质组成,对应全球大陆地壳快速生长与初始克拉通化的最重要阶段。然而,目前扬子地块仅有约2. 7 Ga岩石的报道,约2. 5 Ga岩石则相对缺乏,导致其基底地壳成分及克拉通化过程认识的不足。大别造山带是中生代扬子地块向北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的产物,卷入并保留了大量扬子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并以变质杂岩或地体的形式出露于大别山的不同部位。本文从大别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中识别出具不同岩性特征的约2. 5 Ga花岗岩质岩石,报道了它们的LA- ICP- MS锆石U- Pb测年结果。孝昌地区两个糜棱岩化黑云母花岗岩的测年结果分别为2479±17 Ma和2497±20 Ma,宿松杂岩地区两个花岗质片麻岩偏钾质,年龄分别为2491±15 Ma和2516±26 Ma。结合区域地质证据,认为大别山地区可能存在较为广泛的约2. 5 Ga地壳。这提供了约2. 5 Ga扬子基底地壳的直接证据,太古宙—元古宙(Ar—Pt)之交应是扬子地块原始克拉通形成与演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224.
四川盆地西南部西侧为龙门山冲断带,南面紧挨川西南褶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对于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变形机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磁组构是一种灵敏的应变指示计,在变形微弱的沉积岩地区尤为适用.本文在雅安-乐山剖面选取12个采样点进行磁组构分析,结合已有的天全-雅安飞仙关剖面的27个采样点数据,综合讨论川西南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所有采样点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出3种弱变形的磁组构类型:沉积磁组构、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雅安-乐山剖面采样点的磁线理绝大部分为北东-南西走向,和龙门山南段的整体延伸方向一致,表明四川盆地西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受控于龙门山的构造作用.飞仙关剖面的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44%的采样点表现出磁线理和地层走向斜交的特征,由初始变形磁组构演变而来,并且所有异常磁组构仅局限在断层上盘,本文认为这是雅安地区新生代期间局部逆时针旋转引起变形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5.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13,(12):F0003-F0003
不管是研究历史时期经济、文化、人口抑或其他要素的地理变化状况,其基础与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来,而若要绘制出历史时期上述要素的地理变化均需要同时期的政区地图作为基本的底图。  相似文献   
226.
秘鲁胡斯塔铜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秘鲁胡斯塔矿区进行1:2 000地质填图和1:1万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把本区划分成东西2个矿化区,8个矿脉带,并圈出26个铜异常。所有已知矿体均有铜异常显示,通过铜异常又新发现了21条铜矿脉。预测由7、8和13号铜异常组成的环状异常下部可能是热液活动或矿化中心,其后的普查勘探证实了这一推断,并发现了一个资源量大于260万 t铜金属的大矿床。  相似文献   
227.
通过对珠三角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模式颗粒物预报的等级准确率存在季节差异,夏季等级预报较好,春季较差;灰霾等级预报准确率高,达到84%以上,秋季灰霾等级预报较好,春季较差;不易出现灰霾月份的灰霾天气过程和易出现灰霾月份清洁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都较高,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28.
番禺秋季气溶胶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2004年9~11月在番禺区气象局采集到的气溶胶质量浓度资料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番禺秋季气溶胶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发现:番禺秋季大气污染物主要是PM10,PM10中以细粒子(PM2.5)为主,而且污染严重;气溶胶污染严重时大气层结稳定,污染高值主要出现在西北气流和东北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明显;PM(PM10和PM2.5)浓度超标日的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台风外围环流云系的影响下;气溶胶对能见度的影响较大,二者负相关明显。  相似文献   
229.
用MODIS反演北京城市地区地表反照率精度以及算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在乡村地区已经得到了检验,但是至今没有在城市地区的有关研究。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气订正的精度,作者利用2002年以来的北京AERONET(国际气溶胶检测网络)站点Cimel气溶胶观测资料对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通过对比来评价MODIS地表反照率算法中大气订正的精度。结果发现,MODIS大气订正在蓝光波段具有明显的过度订正现象,MODIS大气订正后地表反射率平均偏低0.03。MODIS地表反照率在冬季有约75%的缺测,这是因为冬季严重的空气污染使得MODIS云检测得到晴空观测较少。MODIS使用三参数双向反射率函数(BRDF)要求16天以内至少有3次以上的晴空观测(MODIS算法中要求7次)。通过分析MODIS反演得到的三参数,发现虽然它们的绝对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是它们的比值是十分稳定的,这样使BRDF函数降低到只需要一个参数,有效降低了对晴空观测次数的要求,这一思想可以应用到热带等晴空日数较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230.
王开宇 《地质论评》1985,31(1):98-99
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座谈会于九月六日至十一日在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石油部、地矿部系统七十几个单位及一些高等院校的代表近二百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宋汉良、科协副主席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