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以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为导向的产业空间更新,是工业衰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系重塑的重要模式选择。当前研究多以德国工业遗产旅游为代表的利用方式和经验总结为主,缺少针对工业遗产资源利用带来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深层规律研究。从旅游地理学角度研究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适宜性和开发模式,揭示工业遗产资源利用产生的人地关系重构效应以及区域人地关系优化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采用Citespace分析、文献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系统总结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前沿经验,发现该研究主题至今经历了初始阶段(1995年以前)、发展阶段(1995-2005年)、提升创新阶段(2006年以来)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从单纯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始转向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所带来的区域人地关系演变的研究;较受关注的研究主题包括工业遗产游憩化利用的国际化比较、资源分类体系与评价、游憩利用模式、发展措施与效应等方面,总体上偏向于工业遗产资源这一特定对象的分析,仍然缺乏关于工业遗产资源游憩化利用与区域转型和协同发展之间耦合关系、过程与效应的一体化研究。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研究应借鉴和基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建立面向游憩化利用导向下的工业遗产资源分类体系,科学评价工业遗产资源价值与开发适宜性,因此制宜地开展工业遗产资源的游憩化开发利用的多类型模式研究,并总结其基本特征、区域分异规律与形成机理,分类提出优化策略和调控措施,形成该领域的理论范式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72.
王开泳  王甫园  陈田 《地理学报》2019,74(12):2495-2510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尚缺少系统的理论解释和方法测度。为了深入地探究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本文提出并界定了政区位势理论,构建了政区位势的测度模型,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① 政区位势是由位能(行政区地域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势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级别的竞争力)构成的概念,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政区位势,从而改变其发展的动力和路径;② 由土地管辖权、人力资本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能力、财政分权度和行政分权度等变量构成的重庆市政区位势测度模型可以反映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给其政区位势带来的变化;③ 实证检验得出政区位势提升对地方经济绩效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 科学合理地行政区划调整有助于该地区整合要素资源,优化行政管理幅度,提升其政区位势,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区位势理论和模型对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效应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为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可作为行政区划调整效应评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73.
红树林是最典型的滨海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种间类型的精确识别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碳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是开展红树林种间类型识别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遥感红树林分类方法多是基于像元开展的,分类结果“椒盐”现象严重且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以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在传统遥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图像分割技术,分别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对比结果表明:(1)图像分割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分类结果的“椒盐”现象,提升红树林种间类型的识别精度,基于像元使用SVM和RF分类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可达78.82%(Kappa=0.75)和82.94%(Kappa=0.82),面向对象的SVM和RF模型分类总体精度分别可达81.5%(Kappa=0.78)和92.67%(Kappa=0.88),相较于以像元为分类对象的模型而言,后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68%和7.43%;(2)从4个模...  相似文献   
274.
内蒙古马鞍山沟钼矿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是一个与晚侏罗-早白垩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钼矿床。矿体产出于花岗杂岩体中,杂岩体由中细粒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成矿元素与岩体关系密切,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带性明显,具有良好的钼多金属找矿前景。通过对马鞍山沟钼矿化探异常特征分析研究,探讨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的关系,认为近似呈环状分布的Mo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矿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