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近年来,我国海洋能开发蓬勃发展,海洋能发电装置用海需求稳步增加,给我国海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如何有效规范海洋能开发用海的管理程序、解决当前海洋能项目用海审批程序复杂、海域使用金不统一等问题,建立完善海洋能开发用海政策体系,统一海洋能开发用海审批的技术方法和规范,是推动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2.
冀北上黄旗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特征与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从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不同地质单元中元素分布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场分布等方面对上黄旗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特征进行了探讨,指出区内Ag、Pb、Zn、Au、Mo后期叠加富集特征明显,是本区今后勘查找矿工作的主攻矿种;古元古代变质地层和变质侵入岩中Pb、Zn、Ag等元素富集且含量变异系数大,是铅、锌、银多金属矿的潜在矿源层;圈定了闯王沟门铅、锌、银、钼等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6处。  相似文献   
103.
赋存于深海沉积物中的稀土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稀土资源。对太平洋中部30个重力活塞柱状样中的1 275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常量、稀土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涂片鉴定的基础上,采用Ca O和Al2O3含量把太平洋中部深海沉积物划分为钙质软泥类沉积物、硅质软泥类沉积物、深海黏土类沉积物三种成因类型;这三种类型沉积物的稀土分布模式相似,表现为明显的Ce负异常,一定程度的重稀土元素富集和Y正异常,深海黏土类沉积物的ΣREY明显偏高。采用主要元素(包括Ca O/P2O5比值)与REY的关系图可以有效地判别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物的混合状况。太平洋中部富P、富含沸石的深海黏土类沉积物是最有利的富REY的深海沉积物类型。太平洋中部深海沉积物REY富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海沉积物中混入了过量的(鱼牙骨碎屑状)磷灰石组分,而钙质生物组分和硅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对REY含量起了明显的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海疆辽阔,岛屿众多,潮流能源丰富。浙江省舟山海域是潮流能开发利用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潜在用户与应用市场巨大。文章从资源状况、规划布局、专项成效等方面介绍舟山潮流能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促进舟山地区潮流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古近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县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典型的新生代小型断陷湖盆,古近系孔一沙四段地层中发育大量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包括液化砂泥岩脉、泥岩株、泄水通道、重荷模与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串珠状构造、微同沉积断层、地裂缝等,研究认为具有典型的震积岩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古近系震积岩垂向序列。孔一沙四段地层中发育震积岩、膏岩和凝灰岩等,研究认为深大断裂的活动诱发多期地震,形成各种类型的震积岩,同时深大断裂作为岩浆上涌的通道和沟通深部盐源的通道,为凝灰岩和膏岩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该认识从沉积学的角度证明孔一沙四段地层沉积时期为晋县凹陷构造活动最强烈的时期。通过微裂缝等沟通原有孔隙,震积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储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06.
曲流河复合砂体的沉积模式、级次和中低渗透性构型界面影响储层流体动态特征和剩余油分布.以渤海Q油田明化镇组R13油层为研究对象,基于以地震资料为主的研究方法,建立构型界面地质模型,分析构型界面特征,研究曲流河复合点坝级别构型界面的渗透率与几何形态对注采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识别复合砂体构型地质模型能够反映物源变化和构型界面分布特征,砂体构型界面渗透率权重接近0时,阻隔作用显现;单河道级别界面长度超过3倍井距时,阻隔作用影响显著;界面纵向完全隔断整个油层时,有阻隔作用.该结果对河流相砂体特征研究及剩余油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7.
草方格固沙带对垄间新月形沙丘形态和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草方格固沙带对沙丘形态和移动的影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2004年我们在垄间地设置了观测区,对区内新月形沙丘进行了动态测量。数据分析表明,草方格固沙带对垄间低矮新月形沙丘的逆向演变过程和移动扰动很大:在固沙带迎风边缘邻区,沙丘呈正向演变,沙丘移动速度下降;在固沙带内部沙丘呈逆向演变,移动速度加快,而且逆向演变速率大于自然沙面的沙丘。固沙带不能改变沙丘逆向演变的趋势,但从整体上来看,沙丘在固沙带边缘邻区的正向演变延缓了沙丘的逆向演变速率。固沙带对沙丘形态的影响源于削弱近地表风动力、固定沙面使风沙流趋于极度不饱和,而固沙带通过改变沙丘的形态和体积以及地表风沙流的饱和度进而影响沙丘的移动。  相似文献   
108.
采薇海山位于西北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是由中国发现、命名并负责资源勘探的重点调查区之一.本文利用大洋27航次在采薇海山北坡MABC-05站获得的箱式沉积物样品,开展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以颗粒较细的、矫顽力较低的磁铁矿为主;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可以区分三个具有不同矫顽力值的磁性颗粒组分,并发现磁性颗粒的矫顽力值变化可以有效指示沉积物埋藏后的早期成岩特征.在参考现代物理海洋过程的基础上,我们推测南极底层水团的演化和太阳辐射的变化可能共同影响了采薇海山区海洋底层环境过程.这一结果为探讨南极气候状况对北太平洋的可能影响,评估海洋上层与底层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9.
阿拉伯海北部的莫克兰增生楔是阿拉伯板块以低速、低角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的主动陆缘构造,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依据2019年中国在莫克兰增生楔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多道地震资料、浅地层剖面及多波束测深数据,并结合以往的调查成果,探讨莫克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浅表层识别标志。地震识别标志主要有似海底反射层(BSR)和振幅空白带2种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包括海底麻坑、海底滑塌、丘状体、泥火山、冷泉系统等,水体标志主要为羽状流。在水深1000 m和2900 m的站位已分别钻获水合物样品。莫克兰增生楔丰富的水合物识别标志可能与低速、低角度的俯冲地质背景有关,使该区水合物存在指示兼具主动大陆边缘和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综合研究区的异常标志分布特征,推测增生楔中部和西部的背斜脊及其附近区域是天然气水合物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0.
南海灾害性波浪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91-2016年全球卫星高度计融合数据对南海灾害性波浪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灾害性波浪诱发天气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台风浪"和"非台风浪"。依此主线,对两类波浪在南海不同海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用于定量研究两类波浪强度关系的台风浪权重系数(W),得到了两类波浪在南海相对强弱关系的分布规律,量化研究了南海灾害性波浪的特征。本文以卫星高度计波高数据为样本进行了极值分析,得到了南海重现期波浪要素整体分布规律,研究发现W值大小与广义极值曲线类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