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汶川地震破裂带南段虹口乡八角庙地区地表断裂带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结合汶川地震科学钻探1号孔(WFSD-1)岩芯部分研究成果,探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的物质组成及其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映秀-北川断裂带由很多次级小规模断裂(破碎带)以及夹持其中的块体所构成,其中断层泥的厚度由几毫米到25cm不等,与WFSD-1岩芯记录的地震断裂现象基本一致.从虹口乡八角庙露头来看,映秀-北川断裂带整体宽约120m,分布有近80条含有断层泥的次级断裂带.以台湾车笼埔断裂钻探项目(TCDP)和汶川地震科学钻探(WFSD)研究来看,一次大地震只能形成几毫米至约2cm厚的断层泥,推断映秀-北川断裂带中每层断层泥至少发生过1次到13次地震,该区总厚度约150cm的断层泥中发生地震次数至少为183次,说明沿着映秀-北川断裂带重复发生过多次强地震活动.每次地震活动并不完全沿袭老的地震断裂主滑移带滑动,而是沿着断层泥边部区域滑动.从整个断裂带中断层泥分布特征来看,地震断裂活动具有向断裂下盘迁移的趋势,并且断层泥的厚度与断裂活动性成正比关系,表明断裂带宽度与地震活动次数及其演化历史有着成因上的直接联系,多次地震活动叠加可能是龙门山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62.
63.
以上海园南小区配筋砌块砌体高层住宅作为原型结构,通过变化结构的一些基本参数,模拟成一系列新的结构,对模拟结构进行了抗震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对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基于电磁摩擦控制装置的被动智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将电磁摩擦控制装置应用于结构被动智能控制。分析了电磁摩擦控制装置的恢复力特性及影响参数,建立了被动连续变刚度体系的理论模型,推导了受控结构系统的一般方程,进行了模型结构的被动智能控制仿真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电磁摩擦控制装置用于结构被动智能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5.
无能源磁摩擦控制装置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型无能源磁摩擦控制装置的设计思想,制作了无能源磁摩擦控制装置模型-永磁铁摩擦耗能装置模型。通过该装置的性能试验研究,获得了无能源磁摩擦控制装置的滞回性能曲线。由于可通过改变有效磁极面积使摩擦力由恒定转为连续可变,即该装置的摩擦力随位移的变化可连续、可逆、迅速地改变,因此该装置具有明显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66.
麻田矿区石英破碎层:厚度较大(60—80m);风化破碎程度不均;有一定静水位,但动失水大。因此造成钻孔漏失,坍塌严重,钻进时效和钻头寿命大幅度降低。为此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7.
假玄武玻璃是地震过程中断层滑动产生摩擦熔融并快速冷却的产物,被誉为"地震化石",记录了断层带内地震发生时的物理-化学过程的相关信息,是认识断裂活动历史的重要物质组成。本文以青藏高原腹地羌塘地块SN向正断层——东依布茶卡断层中的假玄武玻璃和碎裂岩等为研究对象,借助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原位XRF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化学元素分布的分析。野外调查表明该断裂带中假玄武玻璃呈深灰-褐色,与超碎裂岩和碎裂岩相伴生,以断层脉、注入脉和网状脉的形式产出,厚度由几毫米至一厘米不等。显微结构观察显示,假玄武玻璃中残留有摩擦熔融形成的特征构造,如石英的港湾状熔蚀边、蜂窝状气孔构造以及局部发育的长柱状微晶、束状微晶集合体等,指示其为断层滑动摩擦熔融的产物。此外可见假玄武玻璃作为碎屑出现在碎裂岩和角砾岩中,且后期的碎裂岩中包含早期形成的碎裂岩的角砾等,这些特征表明在该断裂带内大地震事件多次重复发生。以该地区正断层初始活动时限13.5Ma、碎裂岩和假玄武玻璃形成深度为10km以下计算,这些断裂岩石从地下深部折返的速率至少为~0.74mm/yr。目前国际上鲜有报导正断层形成的假玄武玻璃,这是我们首次在羌塘地块SN向裂谷正断层中发现熔融成因的假玄武玻璃,对认识区域地震活动及断裂带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中生代和新生代多期次的新老构造活动叠加造成了龙门山现今地震频发和复杂的构造格局。沿2008年汶川地震断裂带出露有多种断裂岩组合,为直接开展断裂带热年代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本研究首次尝试针对映秀-北川断裂带出露的假玄武玻璃开展^(40)Ar/^(39)Ar年龄的多重扩散域(MDD)模拟研究。与钾长石相似的阶梯状上升的年龄谱图表明假玄武玻璃同样具有开展MDD模拟的应用潜力。模拟结果显示,映秀-北川断裂带分别经历了~230Ma和~180Ma起始的构造热事件,对应青藏高原东缘中-晚三叠世统一的挤压造山运动和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断裂带内新获得的断层角砾岩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结果与上、下盘已有结果共同组成了较为完整的年龄-高程剖面,揭示出年龄拐点出现在~13Ma,位于~1100m的海拔高度,与热历史反演结果一致,对应映秀-北川断裂带的出露位置,直接证实断裂活动在中中新世以来龙门山的隆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中中新世以来,龙门山断裂带的快速剥蚀和地温梯度的显著降低很可能暗示了构造活动机制上的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69.
高阶单步时滞修正算法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将高阶单步时滞修4正算法用于主动控制结构模型的试验,试验分析结果一同阶单步主动控制算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主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0.
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装置的试验与隔震结构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钢管混凝土短柱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装置的构造,对隔震装置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传统结构模型与隔震结构模型的对比实验作了仿真计算与分析.从计算结果可知,钢管混凝土基底隔震装置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和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