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刘沂轩  徐庆军  王猛 《地下水》2005,27(4):238-240
徐州快速城市化进程使区域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分析水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2.
分形研究在唐山煤矿铁三、铁四区构造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断裂构造的分维值可以定量描述断裂分布的复杂性,它是断层数量、规模、发育程度、组合方式的综合体现,分维值越高,则构造越复杂,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大。应用分形理论,对唐山煤矿的铁三、铁四采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定量评价了研究区的构造复杂程度,并预测了研究区的断层数量。  相似文献   
153.
2021年2月7日,印度查莫利北部里希恒河发生高位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造成下游20 km外的水电站和桥梁设施破坏,死亡、失踪人口近200人。文章运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印度查莫利里希恒河流域高位冰岩山崩灾害发生前后滑源区、堆积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山崩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2013年以前,崩滑体蠕滑位移量较小,其表面冰雪覆盖层裂缝发育不明显;2013—2017年,崩滑体蠕滑位移量显著增加,冰雪覆盖层可见多达62处大小不一的冰裂缝,最长513 m;2021年2月5日卫星影像显示这些冰裂缝已发生连接、贯通,最大宽度为15 m,并于2月7日发生失稳、破坏。据滑后遥感影像,该崩滑体由4组不同方向的大型结构面切割而成,面积约0.32 km2,平均厚度约为70 m,体积约23×106 m3。崩滑体失稳、解体后以碎屑流沿沟谷向下高速运动,受地形拦挡,部分碎屑颗粒在地形急变带堆积且形成堰塞坝。堰塞坝体溃决后,形成山洪灾害。  相似文献   
154.
在强噪声环境下,由于相关噪声的影响,准确地估算大地电磁张量阻抗越来越困难.研究一种处理相关噪声问题的信噪分离方法,即采用最小二乘Robust方法,利用相关噪声相对较小的远参考站磁场信号求取分离张量,将本地磁场的观测信号分离为MT信号和噪声,估算大地电磁张量阻抗.分别对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处理, 结果表明,信噪分离方法能够分离出较强的相关噪声,给出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比最小二乘Robust方法和远参考方法获得的更加平滑,处理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在处理受相关噪声影响的MT数据中,信噪分离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约264104m3的山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启动,在短短2min内将滑坡体下方约500m处的11户农家乐吞噬,造成44人死亡, 117人失踪,大量农户房屋受损。本文采用三期遥感数据源,分别对滑坡发生前的孕灾环境条件、滑坡早期变形特征及滑后发育特征等内容进行解译; 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地形测绘及地面调查手段,对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结构面产状、节理发育情况等内容进行现场验证; 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成因机制及运动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里坡滑坡是在较好的临空条件和结构面的有效组合条件下,受强降雨条件激发形成的灾害。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与母岩分割开来的滑动块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沿底层滑面向临空方向滑动。在越过前缘约36m高的陡坎后,运动方式转变为崩滑运动,滑坡体经瞬间加速并撞击碎裂化,形成高速运动的滑坡碎屑流。在此过程中,中途伴随着洪水汇入,滑坡碎屑流又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最终形成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的链式成灾模式。其运动和破坏模式较为典型,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6.
针对监测数据中存在多路径误差和随机噪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带有自适应噪声的完备集合经验模式分解(ICEEMDAN)、小波包分解(WP),以及递归最小二乘算法(RLS)的联合滤波算法(IWPR)。该算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ICEEMDAN分解,得到一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然后基于标准化模量的累积均值将IMF划分为高频IMF和低频IMF;最后考虑相关系数,利用WP和RLS分别对高频IMF、低频IMF进行去噪,重构两者降噪信号,获得动态位移响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算法EMD、CEEMDAN、ICEEMDAN等,IWPR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消除多路径误差和随机噪声,从而提高超高层GNSS RTK监测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7.
The Dongpu (东濮) depression is a Mesozoic subsidence and Cenozoic fault basin developed with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Since the deposition of Permo-Carboniferous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the depression has undergone many tectonic disturbances and uplifts. The source rocks have undergone nonuniform uplift, deformation, deep burying, and magmatism, and those led to an interrupted or stepwise evolution of the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Qinggu (庆古)-2 well.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history of burying, heating, ...  相似文献   
158.
储层渗透率预测和评价是油气藏勘探与开发急需突破的瓶颈技术之一,BP神经网络预测储层渗透率的研究在行业中已有一定的应用,但受限于数据规模、参数调整及模型评价方法,该方法预测结果不稳定,且不能准确给出全井段储层的连续渗透率的预测质量,在油田现场并未大规模推广应用.本文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储层渗透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机器学习的数据处理、参数选择系统考察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输入曲线、网络结构、样本大小对渗透率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总结了BP神经网络预测渗透率模型的参数优选方案;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森林的预测曲线质量逐点评价方法,实现了对全井段渗透率预测的质量评价.实际应用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储层渗透率预测及质量评价方法与实际岩心渗透率吻合度高,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重要性日渐突出,成为能源资源研究的重点方向和领域。山东大汶口盆地石膏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开采形成了大范围地下采空区,因此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利用实验测试、资料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综合评价了大汶口盆地石膏矿区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得出盆地内石膏矿层主要位于盆地南部边缘,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要层位为古近系官庄群大汶口组二段和三段,开采深度多在400m以浅。新生代构造不均衡活动不仅控制着盆地的形成和发展,也控制着盆地内岩盐、石膏矿床的形成。矿带包括三套以泥岩为主的隔水层,和三套以砂砾石或灰岩为主的含水层,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均较高,水体总硬度大。矿带顶板以泥岩、泥灰岩为主,矿带底板主要为泥岩夹石膏、含膏泥岩,围岩单轴抗压强度较低,顶底板工程地质稳固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0.
海底环境参数采集电路的硬件实现及其驱动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升  邓明  陈凯  王猛 《地球科学》2007,32(4):499-503
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与陆上同类探测的技术差别之一是其测量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为真实地获取海底岩石介质的电性模型, 在对海底大地电磁实测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的同时, 需参考海底仪器的方位朝向、倾斜姿态等信息, 以便认识海底电磁场真实的矢量变化方向, 进而实现对整个测网多站位的统一资料解释.为达到这一目的, 海底大地电磁仪内部设有环境参数采集通道, 该通道对诸如方位、倾斜、温度等信息实施分时循环采集.电路包括PC104嵌入式计算机、多路选择开关、逻辑控制门阵列等硬件单元.在硬件架构搭建完成后, 开发出相配套的电路驱动软件, 实现对海底环境参数的实时记录与存储.近期的海洋试验效果显示, 所研制的电路硬件及其驱动软件已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