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东秦岭中生代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模型及其找矿评价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最近几年不仅在东秦岭地区又发现和探明一批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钼矿床,而且在南泥湖矿田(包括南泥湖-三道庄-上房沟矿床)和东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外围探明了一批脉状铅锌银矿。这些脉状铅锌银矿与斑岩钼矿具有明显的时空关系,而且互为找矿指示。以南泥湖和东沟为代表的斑岩钼矿分别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6~137Ma)和白垩纪中期(125~114Ma),其成矿有关岩体指示成矿物质分别来源于壳幔同熔和壳源。尽管有物质来源的差别,但是在2个不同时代斑岩钼矿的外围都有一系列脉状铅锌矿的发育,而且通常在断裂膨大或拐弯处和2组断裂的交会部位形成大矿和富矿,也见出现在地层不整合界面的部位。这种钼与铅锌矿的密切时空分布关系构成一个很好的成矿系统,斑岩-矽卡岩钼矿与铅锌银矿互为找矿的指示标志。矿床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在中国东部地区开展此类矿床组合的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92.
受海平面及水下观测方式的影响,海洋地震资料中普遍发育鬼波.作为一种虚假干扰信号,鬼波的存在会给地震解释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数据处理环节需要将其消除.目前,虽然鬼波压制方法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是针对多道地震发展起来的,并不适用于单道地震鬼波处理.预测反褶积一直是压制单道地震鬼波的主要方法,然而由于野外资料通常不能满足该方法的假设条件,导致应用效果不佳.针对单道地震资料鬼波压制问题,本文结合预测反褶积鬼波压制思路和整形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在自适应匹配滤波方面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整形正则化非平稳回归技术的匹配滤波压制单道地震鬼波方法,通过模型试验和实际数据处理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制鬼波,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产生虚假延续相位,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3.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调查方法获得194个有效雪豹分布位点,结合12个环境特征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GIS技术对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潜在分布区及适宜栖息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15919 km2,高质量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中部乌苏、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南山一带;(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坡度及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拔2500–5000 m的落叶针叶林、草原和植被稀疏的裸岩地带是雪豹在天山中东部地区出现概率较高的区域。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重点分布区域,为有效开展雪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文中采用钻探技术对南口-孙河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层序地层学、岩性岩相分析、磁化率分析与年代测定等方法建立了钻孔联合剖面,进而研究了断层距今60ka以来的多期活动特征,得出断裂带的3个活跃期是60~47kaBP、36~28kaBP与16kaBP以来,其余时段为相对平静期。断裂带的平均垂直位错速率,距今60~37ka之间约为0.35mm/a,37~32ka之间为0mm/a,32~12ka之间为0.78mm/a,12ka以来为0.35mm/a。研究认为,与传统的岩性、沉积相分析方法相比,层序地层学方法在钻孔地层对比与隐伏断层活动分期研究中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5.
在长距离线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传统的踏勘方式暴露出诸多弊端和局限性,随着GPS导航定位技术、信息化软件、无线通信、手机移动终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航电子地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实际难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国内导航电子地图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着重阐述了奥维互动地图在实际线路工程勘测中的坐标系转换、套合CAD图等行业功能,结果表明,使用带行业功能的导航电子地图可以大大提高踏勘选线工作效率,提高线路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实地踏勘成本和工作量,缩短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96.
为了查明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藏的勘探潜力,通过多种方法对其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并对高古4井煤成气藏进行解剖。结果表明:该区主要发育煤岩和砂泥岩互层沉积,其中煤岩和泥岩可作为烃源岩,干酪根类型多为Ⅲ型和Ⅱ2型,生气为主,砂体可作为储层,与煤岩和泥岩形成储盖组合;高古4井太原组气藏中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本组煤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主,上覆煤岩封盖和侧向泥岩遮挡形成断块圈闭,定型于新近纪,烃类聚集主要发生于新近纪之后,其它组段砂岩由于侧向遮挡条件不利而未成藏。高古4井煤成气成藏具有"近源自生自储、超晚期生烃成藏、断层侧向遮挡"的特点,发育类似成藏条件的区域应该成为该区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7.
阿尔金北缘八八铁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八八铁矿位于阿尔金北缘喀腊大湾地区,为2006年新发现的中型铁矿床.铁矿化带产于石炭纪侵入体(斜长花岗岩 石英闪长岩)与围岩(大理岩 片岩)接触带附近的辉绿岩内,矿带长约900 m,宽20~180 m.矿体形态为似层状、脉状、复杂透镜状等,走向NWW,倾向北为主,倾角80°~86°,部分近直立或高角度倾向南.矿体平均品位 36.90%~41.96%.铁矿物为磁铁矿类型,磁铁矿晶形多为他形微细粒状.围岩蚀变主要为绿帘石化、阳起石化、纤闪石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分析初步认为,八八铁矿属与辉绿岩侵入体热液密切相关,受区域性断裂控制的浅成热液交代充填型铁矿床.进一步找矿标志是发育辉绿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和阳起石化、纤闪石化、绿帘石化等近矿蚀变.  相似文献   
98.
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表明,科克赛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年龄为(317±6) Ma.结合区域地质及物探成果分析,判定科克赛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据近年发现的与该岩体有关的铜钼矿产情况分析,认为该岩体具有寻找铜钼矿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99.
秦岭Au- Pb- Zn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秦岭地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为了更好地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成矿远景区划分和找矿工作部署。本文重新划定了(修定)秦岭Au-Pb-Zn成矿带的边界。建立了秦岭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组合,其中印支期是金铅锌大规模成矿的爆发期,区内矿床主要发育有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VMS型铜多金属矿、低温热液脉状汞锑矿、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等类型,带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在该带内圈定了20处找矿远景区,其中8处为重点远景区,12处为一般远景区,建议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Au、Pb、Zn、Cu,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该项成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文章主要介绍加拿大Scintrex公司新型时间域激电勘探系统-IPR-12在第四系覆盖较厚的青海循化某铜金矿上的找矿效果.在地表第四系覆盖较厚的青海草原,用激发极化法寻找金属硫化物矿体具有其他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优势,选取恰当的装置和合适的观测参数,可以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