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2010年夏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夏季,我国内蒙古、西藏、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江苏、山东、河南、海南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使农业、牧业以及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高温少雨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2009/2010年冬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冬季,除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西南大部、西北地区中部和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部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3~8成;云南、广西、贵州、西藏、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安徽以及河南等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西南地区旱情尤为严重。持续发展的干旱给旱区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干旱还造成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森林及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33.
河西走廊地区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一直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区域,文中从该区温度、降水特征及其背景下区内绿洲生态环境变化两方面,对国内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和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34.
玛曲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通过对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分析,发现玛曲草原的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依据黄河玛曲段年径流量、产流量以及冻土最大深度的变化和牧草产量、牲畜数量等经济指标,初步探讨了玛曲生态恶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是玛曲草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造成蒸发增加,冻土变浅,黄河玛曲段年产流量急剧减少,牧草产量下降.同时,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使牛羊肉产量的大幅度上升,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相似文献   
35.
2010年春季,我国四川、云南、西藏、广西、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山西、湖南、海南以及黑龙江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作物受旱形势严峻,河流流量减小,部分小水库及河渠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3~4月持续的环流异常及无有效的动力和水汽条件造成西南、西北中东部地区、华中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进入5月以后,水汽和动力条件都有所改善,部分地区干旱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36.
对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柴达木盆地内的克鲁克湖钻孔沉积物中的正构烷烃进行了详细定量分析.根据正构烷烃Paq指数和叶蜡烷烃平均链长(ACL27-33)等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湖区过去1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在9kaB.P.之前的早全新世气候干旱,9~6kaB.P.是整个全新世相对最湿的阶段,6kaB.P.之后气候又逐渐趋向于干旱,但干旱程度要弱于早全新世.这一全新世气候变化样式与受西风影响的亚洲内陆干旱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样式基本一致,但与同一钻孔沉积物中CaCO3含量和孢粉A/C值所重建的古气候变化过程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6kaB.P.以后的重建结果.我们推测,6kaB.P.后,禾本科植物在湖盆周围植被中的比例显著增加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本工作表明,在古环境重建中,采用多指标相,互相验证,互相补充,会有利于获得更准确、更详细的古植被及古气候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37.
2011年秋季(9~11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西南大部、西藏东部以及华南、江南的局部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林业、人畜饮水及水库蓄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2011年夏季(6~8月),我国贵州、云南、广西、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宁夏以及内蒙古等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牧业、人畜饮水、江河及湖泊水位、水利发电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气图资料、自动站四要素资料,运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及Micaps预报业务平台的应用等手段,对2010年7月17-18日在河南省周口市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20-140°E日本海高压和青海高压的长期对峙、切交线的维持、西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和辐合、西风带系统的加入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强...  相似文献   
40.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