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王群 《探矿工程》2018,45(1):39-43
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勘探开发领域的持续拓宽,勘探开发方向逐渐转变为“攻深找盲”,高风险井、深井、超深井占比的增加,对钻井技术和钻井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自2014年起东胜气田的钻井环境有了显著变化,钻井液不落地技术的应用推广引起大量旧钻井液经过简单处理之后又参与循环,钻井液中大量亚微离子参与循环导致钻井液维护、处理困难。还有部分老区块加密布井,特别是在已经开采的老区块布井施工,由于前期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渗透作用使地层岩石的力学强度降低和岩石的应力分布改变,使原有地质资料无法精确预测地层压力,井壁失稳问题更加凸显。因此钻井施工也需要向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靠拢,更需要通过模拟分析,精确钻井液性能范围来稳定井壁。本文对近两年东胜气田水平井施工中出现的井壁失稳现象进行了探讨,结合钻井液与工程两方面措施形成一套井壁稳定技术,来应对日益复杂的井内情况。  相似文献   
72.
为改善传统偏移量跟踪技术获取山地冰川表面位移时受大空间基线和地形起伏影响较大的状况,研究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辅助的偏移量跟踪技术。以西藏自治区康马县和浪卡子县之间的卓莫拉日山系东段冰川区为例,选取2对不同空间基线长度的TerraSAR-X数据应用传统的和DEM辅助的偏移量跟踪技术进行处理,并对比非冰川区的2种偏移量提取结果;针对2景入射角和成像范围有所差别的COSMO-SkyMed影像开展了DEM辅助的偏移量跟踪数据处理。结果表明,DEM辅助的偏移量跟踪技术不仅降低了空间基线和地形起伏引起的误差,而且还能应用于同一传感器不同波束模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扩大了SAR数据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73.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山嘴地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藏埋藏浅、产量高、剩余出油气井点多,具有高效油藏滚动扩边的潜力。前期由于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导致该区评价工作停滞不前。本研究通过重新梳理本区断裂及构造特征,结合重点出油气井测录井资料的分析与研究,深入剖析了不同井之间油气水关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红山嘴地区油藏受多期砂体叠置及断裂耦合共同控制,形成超覆背景下的断层-地层油气藏,具有“一期一藏、断裂分块”的特征。通过综合研究建立本区“断裂垂向疏导、侧向遮挡分块、地层尖灭控藏”成藏新模式,本文在新模式下明确了H67井区多期超覆尖灭带是最为有利的成藏区带。以上研究成果对该区清水河组油藏储量探明升级及高效建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滑坡灾害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已成为仅次于地震的第二大自然灾害,引起了中央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城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从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系统技术特点以及系统的预期功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给出监测预警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75.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环境管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文章基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从环境感知、旅游期望、游览价值、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和游客抱怨6大影响模块建立了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并对黄山风景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黄山游客总体满意度指数为82.34。从6大影响模块来看,游览价值是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β32=1.266),满意度又直接影响忠诚度(β53=0.972)。从6大模块的具体影响因素来看,社会服务环境感知是影响环境感知的关键因素(λ21=0.878),社会服务环境期望对总体旅游期望影响也最大(λ2=0.94),价格是游览价值的主要决定因素(λ52=0.913)。文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TSI模型进行了验证,结论吻合。  相似文献   
76.
苏尼特左旗扎拉格沃博勒卓铁矿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处卡巴-红格尔庙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的铁矿主要赋存于蓟县纪温都尔庙群上部哈尔哈达组中,发育的温都尔庙式褐铁矿,属沉积变质型,是以往铁矿勘查的重点。该次勘查除发现上述类型铁矿外,在矿区及外围广泛分布的中元古代变辉长岩中,发育有具工业意义的磁铁矿体,矿床成因为岩浆熔离型。因此,今后在该地区进行铁矿勘查关注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同时,也应注意后期岩浆熔离型铁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77.
王群  银马华  杨兴柱  姚兆钊 《地理学报》2019,74(8):1663-1679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主要由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要素和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相关变化要素构成,是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综合体现。以大别山区9县(市)为例,基于SEE-PSR模型构建理论研究框架和综合评价体系,探讨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 2009-2016年,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由0.52波动降至0.41,其中经济子系统脆弱性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呈稳定态势且对区域系统脆弱性综合指数贡献率达到76%,目前区域整体属于较低脆弱并朝着利好方向发展。② 空间差异上,2009-2016年脆弱性综合指数低值县域随时间变化呈波动下降且变异系数较小,脆弱性综合指数高值县域于2013年开始下降逐步演变为较低脆弱等级且变异系数较大;县域间脆弱性空间差异呈现连续波动上升趋势,县域间差异有所增大。③ 阻碍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旅游收入增长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收入差距、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及耕地面积比率转变为旅游经济密度、游客密度及城镇化率,区域整体由状态主导型脆弱演化为压力主导型脆弱。  相似文献   
78.
大规模高性能地球系统建模及模拟集成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整的地球系统包含大量的物理元素,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影响,导致我们整个地球不断变化,甚至会产生地球灾害。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为这个复杂系统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高性能计算模拟。文中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地球系统建模及模拟研究从最初单个物理模型的模拟到多个物理模型紧耦合模拟,再到软件框架集成模拟这一整个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三个由美国多个研究团队开发的建模框架:日地系统建模框架(SWMF),地表系统建模框架(ESMF),固体地球系统建模框架(GeoFramework)。然而这些基于特殊领域的框架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三个框架中的物理模型无法互操作,无法集成,从而无法实现从太阳到地核这一跨越整个地球空间的完整地球系统的建模及模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采用近年来新提出的适用于大规模高性能科学计算的标准组件规范CCA构建整个地球系统的模拟及分布式协同工作平台——分布式高性能地球系统建模集成框架(DHEMF)。DHEMF以其特有的面向服务基于组件的特性,使其能够解决地球系统模型(组件)的建模、集成、应用、管理、互操作等复杂问题,并最终实现完整地球系统的模拟及预报。  相似文献   
79.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6年7月3日发生在盐城的龙卷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是江淮梅雨期暴雨形势,即高空东移的西风槽、中低空西南急流以及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地面中尺度涡旋的发展、维持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龙卷发生在非超级单体风暴中低层反射率因子梯度区上,在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出现了明显的小尺度涡旋特征。另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辐合带上活动的3个热带系统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超常的充沛水汽,短时特大暴雨发生在中低空急流增强到最强并开始减弱的时段内,与大于50dBZ的强回波面积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0.
苏北东部一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宏伟  王群  裴道好  盛也 《气象》2011,37(4):432-438
利用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雷达等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3日苏北东部地区一次最强的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此次过程不同尺度系统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对流性暴雨,贝加尔湖稳定、强大的高压脊是引发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2)高空槽、西南涡、低空急流以及地面气旋为大暴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水汽条件.(3)α中尺度上,该暴雨系统的垂直结构为中低层强烈的辐合和上层的辐散,其中心有着强烈的上升气流;同时在中高层,系统的北侧有一个高空急流强迫产生的次级环流.地面多个中尺度涡旋的上升气流汇合成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的上升支,这种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为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持久必要的动力、水汽和不稳定性条件.(4)云图上对应一个MCS的发展演变,雷达上弓形回波对应的速度图上的"逆风区"和"中气旋"则是这次过程中局地短时强降水、龙卷的γ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