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 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8 kaBP以前及10 kaBP以来,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温跃层营养跃层较深,初级生产力较低.18~10 kaBP冰期时,海水表层温度最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弱,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变浅,初级生产力较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2.8 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类D/O事件的千年尺度周期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周期为1 500年.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短数据条件下权向量的稳定优化估计,提出1种时空联合估计权向量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结合时域解析信号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构造时域解析信号的方法和直接数据域算法中空间滑动的方法,以减少一半权向量为代价,实现了在更短的数据长度下稳定优化地估计协方差矩阵和权向量。数值仿真实验和海上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波束形成和直接数据域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好的波束性能,即主瓣更窄,旁瓣更低,阵增益更高。  相似文献   
13.
“王”字型接头作为一种新的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型武,在北京北环水系地下连续墙工程等工程中得以成功地运用,在保证地下连续墙体顺直、接头无错茬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将“王”字型接头与其他接头施工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了“王”字型接头的特点和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注意到了前述工程在使用“王”字型接头时的不足之处。结论认为将“王”型接头应用于以地下连续墙墙体作为建筑物的永久结构一部分并兼起防渗作用的工程中,可以简化槽孔内的施工工序,降低接头施工质量问题发生机率、有效地保证接头施工质量,提高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广义雾滴提升循环(MMLC)的设想,以更有效地开发利用更多的低温热源。在21m高的实验装置内进行了成功的实验,研究了雾化过程和雾滴提升过程中各热力参数的变化.最后对MMLC的净输出功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鄂西清江下游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将现代沉积学的概念与理论运用于清江流域古岩溶角砾岩的分类和描述;据其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分析地下水沉积作用,确立形成环境与形成机制;结合其时空分布与区域地质格局的关联及样品测试,探讨了形成时代区域古水文地质条件的演变和岩溶发育期。   相似文献   
16.
边坡病害与坡体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坡体的地质条件不同,决定了边坡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边坡所具有的岩性、构造、水文特征及临空面的组合,定义为高边坡的坡体结构,不同的坡体结构会出现不同的坡体病害,其中,以软硬相间、顺倾层状结构最易产生变形破坏[1]。目前,对边(滑)坡的治理有多种成熟的方法,如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预应力锚索因其主动受力的工作原理、施工造价较低、施工工期短、施工安全性好等特点,已在各类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以大红山铁矿1#滑坡治理为例,从滑坡成因分析、治理方案比选、施工工程控制等多个角度对多层顺倾结构滑坡治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结果表明预应力锚索挡墙对多层顺倾结构类型滑坡有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预应力锚索在昆钢三烧、六号高炉1、2号挡墙中的应用,它成功的控制了边坡变形,减少了土石方开挖,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试论井陉地区岩溶承压水的“原始导高”与煤层底板突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20.
采动矿压与底板突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根据大量的突水资料分析认为,底板突水与:(1)底板承压水的水压、水量;(2)底板隔水层的厚度、岩性及其组合结构;(3)底板地质构造及承压水沿构造裂隙上升的高度(称其为“原始导高”或“隐伏水头”)以及(4)采矿活动矿压对底板破坏的深度和强度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近期研究认为,后二因素是最直接因素。查明、控制或改造这些因素,是预防底板突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