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61.
成岩作用对深水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深水砂岩储集体发育,但受成岩作用影响导致储层孔渗低、物性差,微观非均质性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RD分析、高压压汞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孔隙演化规律,对盆内合水地区长7深水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找出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更好地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结果表明:1)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分别控制了储层原生及次生孔隙的大小,是影响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两类主要成岩作用,从120 Ma之后,储层开始受其影响,微观非均质性变强;2)胶结—溶蚀指数影响着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胶结—溶蚀指数越小,储层孔隙含量越高、渗流能力越强。提出以胶结—溶蚀指数为标准,定量表征储层微观非均质性;3)根据胶结—溶蚀指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三类:Ⅰ类为弱胶结—强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小于0.55,微观非均质性最弱,是有利储层分布的主要区域;Ⅱ类为中等胶结—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在0.55~0.80之间,微观非均质性中等;Ⅲ类为强胶结—弱溶蚀区,胶结—溶蚀指数大于0.80,微观非均质性最强。平面上,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马岭—固城—盘客—九岘一带,以条带状、片状分布。  相似文献   
62.
页岩气具有自生自储、低孔低渗的特点,以往对页岩气藏的评价通常局限于八大成藏地质要素,容易走进页岩气勘探的误区.本文从勘探开发模式、成藏机理、产业链布置等方面系统梳理与剖析了当前中国页岩气勘探过程中存在的八大误区,并提出从生烃、储层、盖层、圈闭、运移和保存条件等要素入手,才能确保页岩气勘探风险可控,为页岩气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63.
房地产行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房地产业投资占比高,拉动行业多,税收贡献大,其市场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宁波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宁波市(主要含市六区及高新区)为例,首先介绍当前宁波房地产市场回暖的现状,然后分析其回暖的原因,并从国土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最后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走向作趋势研判。  相似文献   
64.
基于RS和GIS的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1970~2017年18期Landsat系列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数据处理、面向对象信息提取,获取了石羊河流域近50年土地覆被类型基础数据;运用转移矩阵、GIS分析手段,对石羊河流域不同土地类型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50年来,石羊河流域自然绿洲面积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由1970年的35 717.53 km2减少到2017年的33 865.47 km2;人工绿洲面积相应增加,由5 355.79 km2增至7 208.70 km2.2)耕地、天然林地、天然草地、建设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耕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及水域湿地转化而来,天然林地的增加主要由天然草地、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天然草地面积的增加主要由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占用周围草地、耕地及未利用地为主.3)石羊河流域土地类型的演变,总体反映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趋好,绿洲区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5.
针对村镇数字化管理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并实现了包括数据建模、标准化处理、分级分类及地理编码统一、分类代码转换、属性结构规整、一致性处理和对象化处理在内的一整套数据整合方法与技术流程,并以北京市吴雄寺村为例,对该村多源数据进行了空间化整合,实现了北京市吴雄寺村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构建,因此本文阐述的数据整合技术今后可以在我国更多的村镇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6.
应用2006年6—8月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从计算出的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和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及北界位置分析入手,对副热带高压的特征预报进行统计学检验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计算产品对于副热带高压的预报在96 h内误差较小,120—168 h误差较大,副热带高压的预报总体上呈现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脊点偏西和脊线及北界偏北的误差特点。  相似文献   
67.
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本文以“地球上的水”为例,探索UbD理论在地理单元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利用DOK模型对学习目标进行层级分解,对应不同层级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采用逆向设计法,基于真实情境设计核心任务,开展地理实验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8.
从项目实施步骤、展示内容结构设计、多媒体信息表达与处理等方面介绍"地图见证辉煌--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多媒体演示系统的设计与研制,并就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9.
准确评价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是流域水资源量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基础。在马莲河流域下游采集不同季节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75组,利用Cl-、电导率(EC)和D、18O同位素多方法联合评价,识别了地下水补给河水的位置、补给量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马莲河水EC和Cl-质量浓度沿着流向均呈降低趋势,δD和δ18O值沿流向减小。雨季EC和Cl-质量浓度最低,δD和δ18O值最高。地下水各组分浓度均低于河水,时空变化不明显。地下水单宽排泄量存在时空变异,上段和下段为地下水强排泄区,中段地下水排泄较弱,不同季节地下水排泄量占总排泄量的72.20%~95.07%。雨季地下水单宽排泄量显著降低,河水中基流比例由雨季前期的68.89%降至29.43%。整体上,地下水补给河水季节变化明显,而空间变化规律较为稳定。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认识河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当地水资源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外旋复位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旋复位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治疗,2组患者均配合内服桃红四物液。结果: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旋复位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较手牵足蹬法简单,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