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南秦岭勉略蛇绿混杂岩带硅质岩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吉虎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7,22(6):599-602
硅质岩是南秦岭勉略构造带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岩石类型,其形成环境的确定对勉略造山带的沉积环境、盆地格局和构造演化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沉积组合、主要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认为南秦岭勉略带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其地球化学组成以富含SiO2,贫Fe2O3,MgO,Al2O3,以及较低的ΣREE质量分数和具微弱的Ce负异常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陆表海不断向南退缩,早期沉积了一套潮坪相泥岩,中、晚期沉积了一套以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体系。二1煤形成于潮坪上的泥炭沼泽环境,煤层厚度大,分布广,富煤带位于濮阳、长垣、太康以西和鹤壁、焦作、宜阳一线以东地区。二2煤发育在上、下三角洲平原过渡带上,富煤带分布于兰考、淮阳一带。山西组沉积时古构造对聚煤作用具有控制作用。坳陷区通常为富煤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
从非史密斯地层的概念入手,以实例探讨非史密斯地层的3种基本类型:古缝合带(混杂岩)型、推覆体型、走滑型及其复合类型,并对非史密斯地层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地质制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峪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深部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金石英脉中矿物包裹体的研究,探讨了文峪金矿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指出文峪金矿是在地表较浅部位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其成矿母液为低盐度Na-Ca-Cl-CO2系列热液流体。运用了包体测温和包体化学成分以及盐度、密度等资料,对该矿进行了深部成矿预测,认为文峪金矿深部有富金矿体存在,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非史密斯地层系统和地层格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秦岭西段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不同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本文建立了勉略构造带太古宙—石炭纪的地层系统。勉略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层格架分析表明晚震旦世—寒武纪勉略构造带及中秦岭为扬子板块北缘的一部分。奥陶纪—志留纪大致沿勉略构造带形成南秦岭裂陷槽。泥盆纪—石炭纪该裂陷槽进一步开裂形成勉略洋。该洋盆从石炭纪开始俯冲萎缩并最终于三叠纪后期碰撞、闭合并造山。  相似文献   
17.
南秦岭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秦岭造山带被认为是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多期次碰撞而成的复合造山带。关于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之间的勉略古缝合带的缝合时代,一直存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两种认识。在略阳县三岔子附近,原时代不明的蛇绿构造混杂岩之硅质岩夹层中,发现保存较好的早石炭世放射虫化石,表明勉略洋盆已延续到海西期。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构造岩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吉虎  徐莉 《河南地质》1996,14(4):241-248
根据小秦岭地区含石英脉与糜棱岩的空间分布关系可将石英脉分为交代脉,拉张脉,剪切脉,角砾岩脉和裂隙脉等五种类型,它们是不同构造阶段的产物。脉体宏观构造,微观包体测压数据及石英X射线研究表明,脉体的充填,定位与容矿空间同是形成,矿空间的形成是含金热液液压致裂作用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秦岭山脉是古板块的会聚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及夹持于其间的古秦岭—大别微板块的拼合碰撞有关。晋宁构造旋回,古秦岭—大别微板块西移与扬子板块实现对接。加里东构造旋回,松潘—甘孜微板块东进与扬子板块拼合。海西构造旋回,泛扬子板块北上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构造旋回,四者联合运动构成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是由太古宙-石炭纪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成的非史密斯地层区。其中,泥盆纪发育裂谷火山岩,石炭纪发育蛇绿岩、岛弧和洋壳火山岩及放射虫硅质岩。泥盆纪-石炭纪的火山岩、硅质岩常量元素、微量元素、Ce异常、稀土元素总量和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特征及其配分型式反映出当时勉略洋为一开放洋盆。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表明,勉略洋是在早古生代后期勉略裂陷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育而成的。该洋盆于石炭纪俯冲萎缩,在三叠纪后期最终关闭和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