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发展战略探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晓斌  强卫  黄伟豪  线实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2):1597-1608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珠三角经济圈的强化合作而产生的新地理概念。作为新兴的全球化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突破新自由主义框架理论,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决策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现有的城市群、区域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地理集群理论,全球产业链网络理论并结合大湾区现状优势,对湾区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可通过粤港澳三方通力合作,创造一个内生型的经济与产业本土增长模式为主要方向。具体表现为:首先,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立足点、实现自我创新的产业升级,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并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区域性枢纽;其次,大湾区还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与教育、金融与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尤其是与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全方位参与联动,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合规和规则经济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将大湾区打造为中国的科创中心及全球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22.
小长山港内港湾假潮变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该港湾假潮振幅〉20cm出现的频数,假潮的周期和延时,还讨论了假潮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23.
金沙踏浪     
阳光、沙滩、海水,是我长久以来的期盼。夏天到海边,将自己的心情连同自己的身体完全放松,浸没在无穷的海水之中,埋没在细软的沙子之下,无疑是一件让人惬意与心动的事情。  相似文献   
24.
立实 《中国测绘》2011,(2):84-84
本刊讯 日前.由国家测绘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家保密局等13部门组成的全国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协调指导小组决定。  相似文献   
25.
A 21-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hosphorus (P) utilization of two different diets by redlip mullet Liza haematocheila T. & S. Sand-filtered water in salinity 30 and temperatare 25℃ was used. Twenty-nine fish individual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11 to group 1 (G1) fed on diet 1, 11 to group 2 (G2) fed on diet 2, and 7 to contrast group. Diet 1 was a commercial feed, more valuable in nutrition than diet 2 that similar to natural detritus. The results show the intake phosphorus (IP) of G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2, and both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body size at a certain amount of diet. The retention phosphorus (RP) in fish of G1 was lower than 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ention phosphorus and body size was positive and stronger in G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ecal phosphorus (FP) was found between G1 and G2. Body siz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the excretion phosphorus (EP) in G1 but G2. The loss of intake phosphorus in G1 was 10.83-20.27 mg per g fish weight gain, higher than that in G2 for 6.63-9.56. Of the phosphorus, about 10% was allocated into growth, 50% in faeces, and the rest lost in excretion. The main part of phosphorus was lost in faeces but excretion. The phosphorus budget of the fish could be described as 100IP = 7.40RP + 47.39FP + 36.63EP (Diet 1) or 100IP = 11.93RP + 56.64FP + 21.76EP (Diet 2).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丰度和次级生产力的分布情况于2004年2月、5月、8月和11月共4个航次分别在长江口40个观测站采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并利用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和P/B值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202种,其中多毛类102种,软体动物51种,甲壳类27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动物15种.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394.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以去灰分干重计,为2.58 g(AFDW)/m2;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以去灰分干重计,为3.52 g(AFDW)/(m2*a);P/B值平均为1.53.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自长江入海口向东呈递增趋势.本文分析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组成,主要生态类群的分布特征和次级生产力分布格局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比较,发现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而低于渤海和胶州湾;P/B值高于南黄海、胶州湾和渤海,也说明了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个体小、生活史短,代谢快的种类所占的比例高于以上海域.  相似文献   
27.
1.“城市空气污染评价预报方法研究”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已应用于省内外30多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中,为推动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2.“水稻不同栽培生育型环境因子模拟研究”、“营口气象台海洋人机对话系统”、“松毛虫发生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短期  相似文献   
28.
河口是咸淡水交汇的水域,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是初级生产力和浮游生物最丰富的水域,为鱼类及其幼鱼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基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河口鱼类早期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类型、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温度、盐度、混浊度、食物、其他动物捕食等环境要素,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等气候现象,和大型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污染等人为因素对河口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讨论了煤炭地质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煤炭地质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优越性,并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30.
《地质学报》是中国地质学界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享有颇高的声誉,近10年来,一直被世界性的重要检索刊物作为系统收录的期刊。自1988年起,增出英文版,已收到良好效果。1992年6月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1等奖,1992年8月又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1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