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为确保新建粮库储粮安全,必须进行粮库新仓初始装粮压仓试验,利用仓内地坪沉降观测数据对云梯升降法、悬尺法、倒尺法的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倒尺法是仓内地坪沉降观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2.
本文论述了江汉平原地区东部区域构造格架与局部构造样式及其构造演化,指出该地区中古生界以发育挤压性构造为主,具有对冲干涉、南北分带、纵向叠置的结构特征。全区分为南部江南-雪峰滑脱推覆构造带、中部对冲(背冲)构造带、北部秦岭大别推覆构造带三个主体构造带。多期次构造变形变位及岩浆活动作用,发育了挤压构造、压扭走滑构造、刺穿和隐刺穿构造、张性构造四类基本构造样式。一般认为震旦纪至早、中三叠世本区及中扬子区经历了两期板块汇聚、增生、裂解、俯冲、陆内碰撞造山的构造旋回;之后经历了晚三叠世前陆斜坡演化阶段;侏罗纪末期陆内造山、挤压褶皱演化阶段;侏罗纪后-早白垩世剥蚀夷平、岩浆岩活动改造演化阶段;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负反转、断陷演化阶段;新近纪构造体制再次正反转、区域挤压抬升演化阶段。多期构造运动导致多种原型盆地改造叠加使江汉平原东部地区的构造格局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53.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 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底面、志留系底面、泥盆系底面多层次滑脱推覆,产生了多样的挤压和压扭构造类型及其样式; 由造山带向盆内构造变形具有渐变的特点,为不对称式的仰冲(根带)—楔状掩冲(中带)—滑脱推覆(锋带)—对冲带; 持续压扭作用导致产生系列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将对冲构造体系分割; 白垩纪晚期—下第三纪,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断裂负反转回滑成为中新生代断陷主控断裂,认为大洪山推覆区锋带已处于通海口—杨林尾—汉南一线,主体由于受洪湖走滑断裂和通海口断裂回滑的影响,接受了上白垩统—第四系沉积,仅保留了东、西两端弧形构造带古生界出露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54.
安徽巢湖-南陵地区栖霞组地层较为发育,厚度稳定,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孔隙度。前人对本区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研究均为定性的工作,因此,定量分析栖霞组碳酸盐岩的微相特征对其沉积相的进一步确定及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勘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栖霞组中第一段为斜坡中部沉积,颗粒和开阔海生物含量及颗粒/基质比最高,分别为35.65%、0.43%和0.70;第二段为斜坡下部沉积,颗粒含量和颗粒/基质比值最小,分别为24.69%和0.38,开阔海生物含量也最高,为0.43%;第三段为开阔台地沉积,具有较高的颗粒含量和最低的开阔海生物含量,分别为32.68%和0.34%;第四段为斜坡中上部沉积,具有较高的颗粒含量和颗粒/基质比,分别为29.91%和0.52,开阔海生物含量为2.39%。该结论与以往认识一致,进一步佐证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5.
一种解析定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人造地球卫星轨道计算的一种解析方法,定轨方案中摄动计算考虑了地球引力场非球形摄动的J2,J3,J4的长期项,长周期项,J2短周期项,大气阻力,太阳光压及日月引力摄动的长期项。初始根数改正量估计采用微分轨道改进算法。在定轨迭代收敛后,残差的均方根误差在5″左右,资料使用率超过80%。  相似文献   
56.
给出了昆明(KUNM)国际GPS服务(IGS)GPS卫星观测站历年观测结果统计,即自建站以来每年的观测成功天数,1998年至2004年昆明IGS站测站坐标的长期运动趋势图。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卫星轨道分类方法、几种观测方法和它们的精度、卫星轨道测定和运动微分方程积分方法、几个著名的应用卫星系统、卫星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卫星跟踪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58.
本文介绍程序覆盖法在人造卫星轨道改进程序中应用的一个例子。文中扼要叙述了覆盖的基本思想,给出了轨道改进程序的覆盖树结构图,以及用覆盖描述语言写成的覆盖描述文件。  相似文献   
59.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草本植物和边坡坡面形态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以西宁盆地毛鸡湾流域长岭绿化区作为试验区,设计了直形和阶梯形2种坡形,选取3种优势草本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inn.)、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细茎冰草(Agropyron trachycaulum L...  相似文献   
60.
全断面盾构机异质岩土掘进载荷等效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岩土结构的变化,全断面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推进力和扭矩需要进行适当的顺应性设计以获得良好的掘进效率,以减少刀具磨损和损伤破坏事故的发生。针对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地质结构,建立地质结构的圆形百分比模型,分析刀盘上不同刀具在掘进过程中载荷受力,建立不同刀具及总扭转载荷的数学表述方法,基于该方法对盾构机在异质岩土结构中旋转时刀盘总扭矩随旋转角度的变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与硬岩比例大约为30%时刀盘的扭矩载荷波动最大,容易造成刀盘堵转及损伤事故,该可以解释云南上公山隧道掘进时频繁堵转产生机理,为异质岩土掘进时盾构机冗余驱动电机的顺应性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