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9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地理时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云平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国内地理时空大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面临的数据存储组织难、数据吞吐处理难、数据集成应用难和数据生产全过程管理难等问题,同时从地理实体产生消亡全过程管理与地理数据生产服务全过程管理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应用的相关方法;并基于云计算、GIS及SOA等技术,构建了智能高效的云GIS管理平台,实现了地理时空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与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32.
断裂在纯净砂岩中的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净砂岩为对象,考虑了影响断裂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成岩阶段、孔隙度、温度和围压,系统剖析了不同性质砂岩的断裂变形机制、微构造特征及形成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对研究砂岩内断裂封闭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纯净的砂岩在未固结-半固结成岩阶段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和滚动,即为颗粒流,形成的微构造为解聚带,孔渗性同母岩比没有明显降低,断裂带尽管具有断层核和破碎带二分结构,但渗透率比母岩高,为流体垂向运移的通道;在固结成岩阶段(孔隙度大于15%)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碎裂作用,颗粒边界摩擦滑动导致颗粒旋转,即为碎裂流,形成的微构造为碎裂带,渗透率同母岩比一般降低1~3个数量级,形成侧向有一定封闭能力、垂向渗透的断裂带;固结阶段(孔隙度小于15%)发生断裂,开始由于破裂作用,形成断层角砾岩,伴随着碎裂流发生,形成碎裂岩,因此早期形成高渗透断裂带,后期断层逐渐封闭。固结成岩的砂岩在抬升过程发生断裂,变形机制为破裂作用,形成无内聚力的角砾岩,为高渗透断裂带。在不同成岩阶段发生变形,形成多类型变形构造的叠加,对于一条晚期形成的断层而言,由于不同深度变形机制及微构造类型不同,导致油气选择性充注,碎裂带和压溶胶结碎裂带阻止油气向高孔隙度砂岩中充注,解聚带会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裂缝有利于油气优先充注。因此,高孔隙性砂岩中孔隙度较低的储集层由于碎裂带不发育常常含油气性最好,而低孔隙性砂岩由于裂缝产生含油气性较好。  相似文献   
33.
不同扰动方式对沙砾质戈壁地表风蚀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野外风洞实验,测定了不同破坏方式、破坏面积和风速下的沙砾质戈壁风蚀量。结果表明:不同破坏方式引起的风蚀量不同,扰动强度越大造成的风蚀量越多;相同扰动方式下连续破坏造成的风蚀量稍高于间隔破坏。风蚀总量随破坏面积的增大而增加,且服从指数函数。风速为8~10 m·s-1时,扰动的戈壁地表以轻微侵蚀为主;10~12 m·s-1 是风蚀量增幅最大阶段;当风速大于 12 m·s-1时,以强烈风蚀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体是细沙和极细沙,在20 cm高度范围内,自风沙流下层至上层细沙含量比较稳定,极细沙含量逐渐降低,中沙含量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34.
区域CORS的整合共享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区域CORS系统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HBCORS与WHCORS在武汉地区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区域CORS整合共享的2种模式,并对CORS整合后的基准统一、维护管理以及成果应用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5.
城市测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概述了城市测绘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历史机遇、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从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信息含量、管理水平、开发能力和运营安全等方面论述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指出在建设目标、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和安全体系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6.
地震勘探法探测陷落柱及小构造的有关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对煤系地层在出现陷落往或小构造等地质现象时的地震反射勘探理论观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若干实例。文中指出,时间城的粘弹性和空间城的各向异性是探测小构造或陷落柱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7.
研究华北地块及邻区重力异常特征、地质结构和断裂构造,对该区地震风险研判和矿产资源远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法、Parker-Oldenburg迭代反演法和重力异常导数法,利用华北地块及邻区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获得布格重力异常小波分解逼近场和细节场、莫霍面深度和重力异常导数。结果表明:(1)逼近场和细节场揭示出华北地块可分为西部的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东部的华北似环状裂谷盆地两个子单元。(2)莫霍面深度范围在28~52 km之间,呈NNE走向,由西向东逐渐变浅,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带”特征。尤为显著的是鄂尔多斯克拉通块体和华北似环状裂谷盆地,块体内部莫霍面变化较平缓,块体边界莫霍面变化剧烈。(3)根据重力异常导数结果识别并校正出研究区13条块体边界及主要断裂带。  相似文献   
38.
中国沙区公路风沙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聚焦公路风沙问题,回顾了中国沙区公路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围绕公路沿线风动力环境、沙害特征、致灾机理、风沙防治措施、防护体系结构组成和防护效益等,系统总结了中国沙区公路风沙防治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公路沿线流沙和戈壁地表以及区域自然特征的差异,兼顾风沙防治、绿色廊道建植与景观功效,确保沙区公路防护体系持续稳定和效能发挥,系统梳理了中国沙区公路3种典型风沙防治模式。基于中国公路网络骨架体系日益完善的切实需求和沙区公路安全运营面临的挑战,侧重加强高速公路风沙防治工程技术的提升,提出了中国沙区公路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从基础地理信息综合数据库建设和地理信息发布应用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论述了武汉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指出其对促进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化应用、发展城市勘测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化学固沙材料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作为三大治沙措施之一,化学固沙措施能够使流沙表面迅速地形成防风蚀的固沙层,受到广泛的关注。无机类化学固沙材料、有机类化学固沙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类化学固沙材料等三大类化学固沙材料为化学固沙措施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但各自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因此,研究和开发具有耐水蚀、耐冻融、耐风蚀及抗紫外线辐射性能、对环境没有污染及对植物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固沙材料是今后化学固沙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