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豫然  肖艳  吴兴华  李哲 《湖泊科学》2021,33(4):1018-1030
胶被是蓝藻细胞外部的功能性结构,在蓝藻形态适应性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响蓝藻水华发生及其优势维持.近年来,对蓝藻胶被的特性、结构组分、影响因子、及其工业应用等方面已有较为丰富且清晰的科学认识.但对胶被生物学功能及相关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文对淡水蓝藻胶被的产生、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胶被4个方面生物学功能:1)保护屏障抵御外界胁迫;2)参与营养物质的传递、吸收和储存:3)参与运动迁移过程;4)促进蓝藻聚集和水华形成;结合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的应用,本文分析蓝藻胶被合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探讨蓝藻响应外界不同环境的胶被分子调控机制,并对蓝藻胶被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三峡澎溪河回水区高水位期间高阳平湖总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赫斌  李哲  冯婧  肖艳  郭劲松 《湖泊科学》2016,28(2):295-302
三峡水库"蓄清排浑"的调度运行方式使得冬季高水位期间近岸消落带受淹.消落带氮、磷等营养物受淹后向水体中释放与积累对冬末初春的水华将可能具有重要贡献.构建高水位时期澎溪河高阳平湖总磷收支模型,定量分析高水位期间总磷的收支途径、累积量以及累积磷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蓄水期,由于蓄水水位升高和顶托而导致大量磷积累;稳定期,磷收支变幅较小,总体趋于平缓;水华期,前期积累的磷被大量消耗,形成水华.淹没消落带磷释放是冬季高水位时期高阳平湖总磷的主要来源,蓄水期所淹没大量消落带所释放的磷为冬季末水华暴发提供条件.研究结果为后续定量分析磷形态的转化和分配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郭劲松  陈海燕  李哲  肖艳  方芳 《湖泊科学》2018,30(5):1177-1186
自三峡工程论证以来,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引发的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一期蓄水.检索发现,2002年之前有关三峡的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移民和工程建设风险等方面,与水环境相关的论文数量不足5%,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重点对2002-2017年期间,在SCI-E/SSCI上刊发的520篇研究型英文论文和在中国核心期刊上刊发的777篇中文论文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关于三峡水库水环境的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中国在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和《环境科学》分别是刊发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最多的期刊;中国科学院、重庆大学和三峡大学是三峡水库水环境研究最活跃的机构;"消落带"、"水华"、"浮游植物"、"营养盐"和"水温分层"等方面是三峡水库水环境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分析关键词还发现,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关注的兴趣点和重点不同.一方面,这有利于更全面的研究和多学科之间的碰撞交流;另一方面,即使是表达同一事实,由于学科差异而采用了不同的学术术语和关键词,又妨碍了学科之间的顺畅交流.因此,从科学凝炼不同类型水域共性问题和整合及运用多尺度、多维度的研究手段两个方面着手,不仅可以深度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和学术思想,还能深化三峡水环境的研究并提升我国在水库环境生态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测井电阻率和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利用页岩极化率测试和干酪根激光拉曼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导致南方下古生界高演化海相页岩呈现极低电阻率(测井电阻率低至10~1Ω·m及以下)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其内在成因,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是影响极低电阻率测井的主要因素;w(TOC)与测井电阻...  相似文献   
15.
周晶晶  陈云贵  吴朝玲  肖艳  高涛 《海洋学报》2010,32(10):7452-7457
通过采用Car-Parrinello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掺杂Ti前后的NaAlH4(001)2×2×1超晶胞表面晶体在333 K(60 ℃)温度条件催化脱氢的空间构型做了理论研究,发现掺杂Ti的合金中AlH4团的其中两个Al—H键长分别从约1.64 (1 =0.1 nm)增大至1.74和1.93 ,而未掺杂合金表面中AlH4团的4个Al—H键长基本不变,这意味着掺杂Ti相对未掺杂的合金更易于放氢.但在模拟温度条件下并未发现Ti-Al成键趋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黑土有机质含量更准确的估测,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和连续投影算法的高光谱估测方法.以典型黑土区采集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光谱设备(analytical spectral devices,ASD)光谱仪获取的可见光—近红外区间光谱数据和经化学分析得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数据源,首先采用小波变换提取1~7层小波低频系数...  相似文献   
17.
松毛虫越冬死亡率与气象条件关系试验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是我省森林重大害虫之一,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对我省林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松毛虫越冬幼虫是跨年关键虫态,它既是前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暂时结束”,又是下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开始,在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过程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其越冬死亡率同外界环境的关系,可为发生程度的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省绿化荒山,保护生态平衡,减轻水土流失的主要树种是松树。松毛虫是这个树种的主要害虫,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危害林木生长。控制虫害蔓延是保证我省森林资源的当务之急。为减少防治的盲目性,准确预报松毛虫发生趋势是关键,为此需要进行研究,建立松毛虫预测预报的数学模型。1预报因子选择资料来源:松毛虫发生程度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森防站,大气环流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气象台,气象资料取自辽宁省气候中心。松毛虫连年成灾的主要原因除以纯林为主的林分构成外,主要是气候条件造成的。松毛虫是跨年度害虫,前1年的气候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是我省森林重大害虫之一,繁殖力强,蔓延速度快,对我省林业的发展危害极大。松毛虫越冬幼虫是跨年关键虫态,它既是前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暂时结束”,又是下一年种群数量变动的开始,在种群数量变动的时间序列过程中,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研究其越冬死亡率同外界环境的关系,可为发生程度的预测奠定理论基础。1资料来源及调查方法虫情资料来源于阜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气象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气候中心,并于1991~1993年进行虫情与气象资料的平行观测。1991~1992、1992~1993年冬季在阜新县周家店林场塔山苗圃…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地区20个气象观测站47年(1960-2006年)逐日的平均气温记录为基础,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北京地区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热岛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47年来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7年滑动平均曲线表明这种上升趋势近年来稍有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四季热岛效应的时间和空间均有差异.冬季热岛效应比夏季强,但夏季热岛效应呈现出多中心的现象.小波分析表明热岛强度存在3个周期变化.在25a左右的尺度上,进入21世纪春季和冬季相对较弱,夏季和秋季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