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445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0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4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14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6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2012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序列,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博斯腾湖水位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3个阶段,各阶段内各驱动因素的权重不同;(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入湖流量、降水及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灌溉引水量及灌溉净耗水量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博斯腾湖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958—1987年,开都河处于偏枯年份,博斯腾湖水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0m下降至1987年的1 045.03m,平均水位为1 047.20m,这期间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较大;1988—2002年,开都河处于丰水年,入湖水量较多,博斯腾湖水位呈快速上升趋势,水位从1988年的1 045.21m上升至2002年的1 048.60m,平均水位为1 046.80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开始增强,但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仍强于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2003—2012年,入湖水量减少,博斯腾湖水位又呈急剧下降趋势,水位从2003年的1 048.55m下降至2012年的1 045.68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呈显著增加趋势;(3)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呈自然因素向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2.
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指数,从而得到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11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耦合协调类别和类型。分析得出: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依次为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类—初级耦合协调类—中级耦合协调类—高级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型依次为经济滞后型—人口滞后型—生态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并根据吐鲁番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正>关键词一:新常态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 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 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 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 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 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 1月最多, 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 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 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 两城市秋、 冬、 春季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 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 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 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 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 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995.
五龙沟金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三叠纪岩浆岩较为发育,花岗岩与金及多金属成矿关系不明,岩石成因,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仍然存在分歧。本文对该矿集区出露的侵入岩展开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花岗闪长岩体、英云闪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脉年龄分别为244.1±2.0Ma、241.9±0.5Ma、211.5±0.4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五龙沟矿集区侵入岩整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轻稀土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Th),高场强元素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特征,源区由下地壳角闪岩相部分熔融,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岩浆为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在不同比例下混合的产物。基于本文最新研究成果及综合前人资料,构筑了五龙沟矿集区晚二叠世-三叠纪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区内岩浆活动分为两期,早期260~235Ma,晚期225~210Ma,其中峰值分别为245Ma和220~215Ma;多金属矿化时代与早期岩浆岩活动一致,金成矿与早晚两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五龙沟矿集区金及多金属成矿构造环境早期形成俯冲-碰撞转换阶段,晚期为后碰撞伸展。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13~2015年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结合区域地震目录,分析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重力场变化反映出西天山地区是构造运动活跃的地区,重力场变化的“增强-减弱-增强”过程与区域地震活动趋势的“活跃-平静-活跃”相对应,西天山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塔里木板块北漂旋转相关。2)西天山地区震中多出现在重力变化接近为零的断层附近,震中附近重力变化较为剧烈,震中区水平梯度方向接近该区域断层走向。3)西天山区域地震前,跨断层测段剖面出现转折图像。  相似文献   
997.
新疆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在麦兹火山沉积盆地内产出有一系列的铅锌铁铜多金属矿床。苏普特H64-8铜矿点是区内近几年新发现的一处铜矿点,平均品位为0.44%。含矿岩性主要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变安山质凝灰岩,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绿帘石化及矽卡岩化等,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本次工作虽首次获得了变酸性熔岩的年龄值为(901±5.6)Ma,但这个年龄值不可能代表苏普特铜矿化作用的成岩成矿时代,仅反映了深部基底可能存在新元古代地层。赋矿的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是早泥盆世俯冲作用的产物,与区域上广泛出露的康布铁堡组双峰式火山岩相比,构造环境相同,只是处于相同环境下的不同演化阶段。综合成矿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分析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认为苏普特背斜HS64-8铜矿点是火山沉积改造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我国在深层、超深层领域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准噶尔盆地深层的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有必要对准噶尔盆地深层油气形成条件开展系统研究梳理。在前人研究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新钻井资料对深层源岩成烃、成储及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深部存在多套烃源岩并且达到成熟高成熟阶段,受到多期构造运动、异常高压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深部源岩的生烃过程复杂,但整体生烃潜力大,能够提供充足的油气;(2)在深埋条件下,深部致密的储层受到多期构造活动叠加造缝、风化淋滤、烃类生成造成的有机酸溶蚀及早期充注、异常高压4个方面改善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优质储集层;(3)油气的成藏受控于深部源岩的成烃及成储过程,表现为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油气的富集类型受控于源岩母质的供烃类型,不同深层领域的油气成藏有其差异性;(4)盆地富烃凹陷内及斜坡区的深大构造与地层岩性目标,以及盆地深部含致密油、致密气资源的二叠系与盆地腹部含致密砂岩气的侏罗系煤系均具有利的成藏条件,是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有效地在准噶尔盆地红山嘴地区克拉玛依组上段(克上段)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克上段储层岩屑含量高,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偏低;分析了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沉积因素(基质含量、岩性及砂砾岩成因类型)是内因,砂砾岩储层中,基质含量与物性成反比;牵引流物性好于洪流型,碎屑流型最差;成岩作用(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为外因,压实作用造成砂砾岩孔隙结构变差,胶结作用在富基质和含基质型具有破坏作用,而对于贫基质型起保护作用;通过对砂砾岩储层特征与控制因素综合分析,将研究区的储层分为4类,并绘制了有利储层分布图,扇三角洲前缘内带物性最好,外带次之,平原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00.
中天山卡瓦布拉克地区中-基性侵入岩由石英闪长岩、斜长岩和橄榄辉长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形成于412.2±3.2 Ma,斜长岩形成于297.1±3.1 Ma,分别代表晚古生代早期和晚期的岩浆活动。石英闪长岩的εHf(t)值介于为+0.3~+15.4,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 = 1 381~427 Ma。斜长岩的εHf(t)值为+6.4~+11.3,对应的单阶段模式年龄TDM = 678~498 Ma。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均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基于野外地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南天山洋北向俯冲于中天山地块之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是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混合的产物;斜长岩和橄榄辉长岩形成于伸展环境,其母岩浆来自被俯冲带流/熔体交代过的年轻岩石圈地幔。橄榄辉长岩中的多期捕获锆石年龄揭示中天山基底经历了长期多期次构造热事件,其中最老的年龄(2 767~2 663 Ma)能否说明中天山存在太古代基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