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雨  苏勤  方觉曙 《地理研究》2013,32(5):891-901
根据行为地理学观点,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过程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是指农村劳动力面临多样化的就业地和就业环境,对其进行的环境外观感觉以及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过程。依据地理认知理论,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体系:基于目标与过程的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基于个体变量与群体文化因子的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转移就业环境认知层次(环境特征感知、环境对象认知、环境格局认知)研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方法、定量关系模型、时空路径等。可以预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研究将促进混合研究路径的发展。  相似文献   
22.
从农村劳动力的微观主体视角,通过转移就业动机、环境认知与决策方式的路径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空间决策过程及其内部关系,揭示了其空间决策机制。对合肥市的实证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动机对环境认知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地距离对决策方式有显著正向影响,就业地形象对决策方式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其它环境认知对决策方式没有显著影响,进而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苏勤  钱树伟 《地理学报》2012,67(8):1137-1148
地方感强调地方本身具有的特质及人与地之间的情感连结关系, 是近年来国外环境心理学和游憩地理学的热点论题。以世界遗产地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基于旅游涉入、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地方感、遗产保护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6 个潜变量, 构建地方感结构关系模型, 通过设计量表并回收909 份有效调查样本, 运用SPSS、Amos 软件及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 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的影响关系路径及运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由地方感前因影响导入机制与后果效应输出机制构成的“导入—输出”系统机制的运行过程与结果是苏州古典园林旅游者地方感的影响关系机理;② 地方感前因变量旅游涉入、旅游吸引力、旅游功能均对地方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同时地方感的形成对遗产保护态度及遗产保护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③ 旅游吸引力对地方感的影响最小(0.341), 旅游涉入对地方感的影响最小(0.252);④ 地方感的形成对旅游者的遗产保护态度及遗产保护行为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效应, 其对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0.467) 比对保护态度的影响(0.420) 更加显著。对地方感前因变量与后果效应进行整合分析, 探讨地方感影响关系机理, 以期为我国遗产地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互利提供借鉴及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4.
基于人本原理的旅游社区居民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居民的支持直接关乎地方的旅游形象甚至关乎旅游业发展成功与否。从人本原理和双因素理论出发,得出:要调动和维持居民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诸如让居民监督旅游业发展、为社区建设服务等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诸如参与规划制定、参与管理决策、鼓励居民持股、为居民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培养居民自豪感等激励因素去激发居民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居民的工作满意感。并且认为在今后的旅游业发展实践中,应开辟新的途径,让居民真正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25.
1988-2010年中国海域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郑崇伟  苏勤  刘铁军 《海洋学报》2013,35(3):104-111
基于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 -Ⅲ,以CCMP风场为驱动场,模拟得到中国海域域1988年1月-2010年12月的海浪场。从提高波浪能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定义了波浪能资源开发的有效时间,综合考虑波浪能流密度的大小、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的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变异系数)、SWH和能流密度的变化趋势、资源的总储量和有效储量等方面,对中国海域域的波浪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1)南海北部四季皆为能流密度的大值区,各个季节基本都在8 kW/m以上,秋冬两季更是高达20 kW/m以上。(2)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资源开发有效时间出现频率较高。(3)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在1月最好,4月和10月次之,7月最差;南海能流密度的稳定性好于其余海域,其中又以南海北部海域的稳定性最好。(4)中国海域域大部分海域单位面积的波浪能总储量在2×104 kW·h/m以上,高值中心分布于南海北部海域,有效储量的分布特征与总储量基本一致。(5)我国大部分海域的SWH和波浪能流密度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SWH的递增趋势为0.5~2.5 cm/a,能流密度的递增趋势为0.05~0.55 kW/(m·a)。(6)我国大部分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波浪能资源,其中南海北部、台湾以东洋面及琉球群岛附近海域为波浪能资源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26.
基于“地方依恋”与“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SCI)模型”基本理论,通过构建顾客地方依恋与购物满意度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采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苏州观前街历史街区型购物场所顾客地方依恋对购物满意度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购物抱怨及购物忠诚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效应;②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满意度具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购物抱怨的直接负向影响显著、通过顾客购物满意度对购物抱怨具有间接的负向影响,但并不显著;③地方依恋对顾客购物忠诚度的直接影响及以购物满意度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均为显著。最后提出了增进观前街与顾客之间人地情感联结关系,以提高顾客游憩及休闲购物满意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7.
正开放、合作与发展是当前的时代主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应在开放中发展、在合作中崛起。201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了《"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设想》。国家海洋局王宏局长表示,中国愿围绕构建包容、共赢、和平、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蓝色伙伴  相似文献   
28.
基于游客与居民休憩的态度和行为,以黄山市屯溪区为例,通过实地的问卷和访谈调查,对当地的游客与居民休憩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对当地的休憩行为做了"东道主/游客"二元关系的探讨,经比较研究发现:居民在主客交往中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交往的意愿非常强烈,而游客却略显被动,交往的意愿不太强烈,并且有所顾虑.  相似文献   
29.
苏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地缘关系、区域联系、区域战略、旅游者行为、乡村旅游地属性等方面确定苏州市主要竞合对象.在分析环太湖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沿沪线乡村旅游发展的竞合关系后,提出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应致力于打造"文化太湖"、借助古村落发展农俗文化、重视主要客源地、建立环太湖乡村旅游联盟、建立乡村旅游共生机制等.  相似文献   
30.
论述了开田冲地区龙潭组岩石学特征,探讨了研究煤系岩石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