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SST—Sea SurfaceTemperature)资料,计算了近百余年来(1870—2010年)西北太平洋SST的整体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季节性差异、变化周期、突变形势,结果表明:(1)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的SST整体上以3.9×10-3℃/a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在1870—1910年期间表现出缓慢的递减趋势,1910—1930年期间的SST为近百余年来的波谷,曲线走势非常平缓,1930年以后,SST持续性递增至今;(2)西北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SST表现出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近海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近海的递增趋势基本都在3×10-3℃/a以上,福建和广东沿岸、台湾周边海域、琉球群岛-日本一带周边海域的递增趋势最为强劲,基本在9×10-3℃/a以上,高值中心可达12×10-3℃/a以上;仅在鄂霍次克海西部近海呈显著的递减趋势,-15×10-3—-9×10-3℃/a;(3)西北太平洋SST的变化趋势表现出较大的季节性差异,秋冬两季的递增趋势强于春夏两季。鄂霍次克海的SST在冬春两季表现出显著性递减趋势,在秋季则表现出显著性递增趋势,夏季为过渡季节;(4)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存在多种尺度的变化周期:具有显著的2.1—2.3年、2.6—3.0年、3.3—3.8年、4.1—4.3年、4.7—6.0年、6.9—9.0年的显著性变化周期,以及45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近百余年来,西北太平洋海域的SST并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32.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2014,34(7):840-847
在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选择多元话语分析方法,以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案例地,对古镇文化身份的脆弱性进行社会建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政府旅游发展政策的改变、开发商的本质、传媒与专家系统的推力、游客凝视及对文化的态度、外来人群及其影响下原住居民的交往方式和价值取向共同建构了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形成过程。最后提出改造物质与生活环境、营建文化共同体、提倡理性交往等古镇文化身份脆弱性的治理对策,以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杜宗斌  苏勤  姜辽 《地理科学》2012,(3):329-335
通过文献分析,引入旅游感知、旅游获益两个变量,构建旅游地社区参与—社区归属感结构模型,探讨社区参与对社区归属感的中介效应与传导机制。以浙江安吉为例,运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①旅游感知和旅游获益是社区参与影响社区归属感的两个中介变量,都显著引起社区参与对社区归属感的部分中介效应。②旅游感知和旅游获益单独作为中介变量介入社区参与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时,旅游获益所起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大于旅游感知;二者同时介入时,旅游感知所起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大于旅游获益,共同引致的部分中介作用达到最大。③社区参与对社区归属感的影响机制存在两条途径,一条是直接影响路径,另一条是以旅游感知、旅游获益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路径,间接路径稍低于直接路径。④提高旅游感知不仅要重视提高旅游地居民文化程度,还要考虑旅游地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改善旅游获益应尽可能满足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4.
住宿业节能减碳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致力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经济低碳转型的优势产业、先导产业和窗口产业,而住宿业则在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必要性、障碍因素和对策措施3个方面梳理了住宿业节能减碳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住宿业能耗和碳排放核算的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综述发现:国外相关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住宿业能耗与碳排放的核算方法体系还有待深入探讨;国内对于住宿业节能减碳的必要性、能耗与碳排放核算等也有一些尝试研究,但总体仍相对滞后,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后续研究应在借鉴国际相关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紧扣中国住宿业实情,通过加强对非星级住宿企业的分析以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确立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框架、完善核算方法体系,通过分阶段、分类型、分区域核算与分析进一步拓展住宿业节能减碳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5.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村落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地,开展居民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对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本文选择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为研究案例,进行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历时性分析,结果显示:1)随着时间的推进,社区居民从个体层面对旅游业的依赖日益加强.2)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推进,居民更加重视和认识到旅游所带来的社会文化效应和环境效应.这反映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关注符合人们一般认知规律:由形式转向本质,由经济转向文化,由物质转向精神.3)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时间变化涉及个体、景区、政府等诸多因素影响.本文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时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6.
旅游者类型及其体验质量研究——以周庄为例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苏勤 《地理科学》2004,24(4):506-511
旅游地的客源市场是由不同人口和社会特征的旅游者组成的,他们的旅游动机和需要各不相同,旅游体验质量也存在差异。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在对周庄旅游者动机和体验质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交互分析和分层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周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根据主导动机的不同将周庄旅游者分为4 种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人口社会属性及旅游行为。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提出了周庄旅游产品调整的对策。结果表明:身心放松因子是周庄旅游者的基本动机;不同类型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受心理内在推力驱使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高,而主要受旅游地属性外在拉力吸引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较低;不同类型旅游者对周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的期望值一致很高,而对于周庄的旅游设施、服务、主客关系、产品价格的要求不一。  相似文献   
37.
苏勤  林炳耀 《地理研究》2004,23(1):104-114
利用社会调查和市场细分方法 ,对西递、周庄和九华山三个旅游地的居民态度与行为进行实地调查 ,采用分层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分为四种类型。老年、居住时间较长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多数为矛盾的支持者或理性的支持者 ;对于旅游业联系和依赖较少的居民多属于淡漠的支持者 ;而青年、旅游部门、家人或亲戚有人在旅游部门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或部分来自旅游业的居民在热情的支持者中占较大比重。比较研究的结果表明 ,国内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行为都存在明显分化 ,但国内旅游地居民较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发展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支持行为 ,尚未形成反对者。  相似文献   
38.
古镇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古镇旅游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古镇研究受到学界高度重视,但涉及古镇型旅游地空间分布的研究却鲜有所见。运用ArcGIS9.3分析软件、不平衡指数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中国古镇型旅游地的整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古镇型旅游地整体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两省;西部地区主要集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省。影响其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和文化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9.
<正>2015年2月12日,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在京隆重颁奖。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宣传部文件批复精神,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与"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并列为业界国家级三大奖。本届评奖十分注重出版物的导向、质量、创新、版权等问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获奖出版物是从近两年全国五百余家出版社的七十多万本图书中层层选拔  相似文献   
4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迅猛增加,资源危机日益严峻,许多国家将目光聚焦新能源,尤其是清洁的风能资源。目前,陆上风能的开发已逐步走向产业化、规模化,但受地域限制严重,而海上风能较陆地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但海上风能只是在少数欧洲国家较为成熟,文章就国内外海上风能资源的研究现状展开讨论,以期为海上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风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缓解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